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早課:不了解人情往來的人,往往是悲哀的

早課:不了解人情往來的人,往往是悲哀的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早上好。在這美好的清晨,讓鳥語花香叫醒我們的心靈,迎接這美好的一天。接下來,跟隨雲谷禪師,開啟美好的早晨!

觀念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財富,會辦事的人會將小事做成大事,不會做事的人會把大事做成小事。

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白天也有流星,但是白天的流星沒有人注意;夜晚的流星,因為黑暗的來臨,更凸顯了光芒的耀眼。所以人生的黑暗、挫折不要怕,黑暗中的光明更加可貴。時時在感覺、靜心、思維里鍛煉,養成了觀照的生命態度,就是在車流人潮中也能有悟的一刻。

世情是什麼?明朝詩人楊基在《聞蟬》中寫道:「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污恭勝傲。」南懷瑾先生對於「世情」的理解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不是簡單的圓滑處世,不是假意的虛偽逢迎,不是單純地屈服於現實,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安詳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世情,不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人情世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不明白世態人情。佛家說:「無知必難成事:無知就是沒有知識,但世間的知識,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讀書多但不通人情、自私心無大眾、不明理又好講理等都是無知。」時在當下,人的心理有時靠道理是說不清楚的。認識到人情的微妙,在做事時注意自己的行為措辭,才能構築起和睦的人際關係。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告訴我們: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裡,已有另一種內涵了。

法國里昂有一位古稀之年的布店老闆生命垂危,臨終的時候,一位牧師來到他身邊。老人對牧師說,他年輕時十分喜歡音樂,曾經和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一起學吹小號。他當時的成績很優秀,老師也很看好他。可惜20歲的時候他迷上了賽馬,結果將音樂荒廢了,否則他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現在生命快要結束了,反思一生庸碌無為,他感到很慚愧。他告訴牧師,到另一個世界後,如果再作選擇,他絕對不會做這種傻事。

牧師很體諒他的心情,盡心安撫他,並對他說,這次懺悔對牧師本人也有啟發。這位牧師就是法國最著名的牧師納德·蘭塞姆,他去世後,安葬在聖保羅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著他的手跡: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總是越老越明白人情世故,越老越能體會人生,如果人們將臨終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麼世界上會有一半的人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只可惜,雖然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做人做事經驗,卻沒有將人生經驗充分運用到後續的人生經歷中。

人們常常感嘆時光飛逝,歲月蹉跎,卻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所謂:「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大丈夫處世,不可少此磨鍊。」人生道路上的風霜,是人們鍛煉意志的環境。世間人情的冷暖,是人們培養忍性的場地。所以說,人不能不通世情,不了解世情的人往往是悲哀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老話「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教你為人處世的道理
人的心就像一杯渾濁的水

TAG:禪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