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成國李壽奪位後要鑄年號錢?

為啥成國李壽奪位後要鑄年號錢?

為啥成國李壽奪位後要鑄年號錢?

為啥成國李壽奪位後要鑄年號錢?

清嘉慶年間,錢學昌盛,杭州一位姓錢的古泉收藏家,以高價求得一枚輕薄如榆樹之莢(即榆錢)的「榆莢錢」,便被眾泉友傳為笑談。錢某見人笑話,卻不以為然,哈哈一笑,仍舊孤芳自賞。不久圈內傳出一則新聞,說錢某這枚「榆莢錢」居然從北京琉璃廠換得了一間三門臉的大門面房。細問得之,此錢並非一般的「榆莢錢」,而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年號錢」。

年號錢,顧名思義,即古代帝王以年號所冠名的鑄幣,是中國貨幣學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年號錢,從兩晉南北朝時期,經過唐、五代的沿襲,於兩宋時期已開始盛行,這種承襲之風,一直延續到清末,才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為新型的幣制所取代。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劉徹,但是,第一個鑄行年號錢的皇帝,卻是十六國時期的成漢昭文帝李壽。

李壽,十六國時期成國國君李雄的堂弟,為人聰明豁然,歷任要職,為開創成國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素有「賢相」之稱。李雄死後,其子李期即位,李壽輔政。李期對李壽十分猜忌,李壽怕遭到殺身之禍,常借口邊境形勢緊張,不去成都朝拜,並暗中策劃攻取成都。玉恆四年(公元338年)四月,李壽攻陷成都,廢掉李期,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漢,改元漢興。

李壽非常自負,頗有些捨我其誰的氣慨。當了皇帝後,李壽越發瞧不起父兄,覺得自己比他們強,「恥聞父兄時事,……自以己勝之」,並下令:「上凡書者不得言先世政化」,違者必受重罰。對於前任留下來的法度,他也看著不順眼,於是,「凡諸制度,皆有改易」(見《晉書》)。李壽在位期間,沒有大的作為,但是,他改革幣制,鑄行「漢興錢」,卻首開了中國年號錢之先河。

李壽為何要鑄行年號錢?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其一,李壽是通過政變奪取皇位的,名不正,言不順,將年號鑄於錢面,可以昭示皇帝聲威,宣示國家信譽,從而穩固其統治;其二,李壽之鑄造年號錢,是為廢除舊幣制,便於國內貨幣流通管理,促進經濟發展,阻止外來劣幣充斥本國市場;其三,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即通過幣制改革來滿足私慾。

成漢的地盤主要在蜀地,當年,因為諸葛亮、姜維,連年對外用兵,致使蜀國百業凋敝,經濟衰退,朝廷不得不一次一次減輕貨幣重量,靠貨幣貶值來維持。西晉後期,八王相爭,社會動蕩,物價飛漲,貨幣減重,舊有的西漢五銖錢常被鑿成內外二枚使用,稱剪鑿錢,公私競鑄小錢,以救危急。加上李氏為爭霸蜀中,連年與晉室爭戰,成漢經濟危機無異於蜀漢末年。

李壽稱帝之初,尚能承襲李雄政風,寬惠簡樸,勤於政事,然而不久,便變得窮奢極欲起來;尤其是出使後趙的李閎、王嘏回國後,盛讚後趙「宮觀美麗,鄴中殷實」,李壽聽後「心欣慕」,於是「廣修宮室,引水入城,務於奢侈」。大興土木,需要耗費海量錢財,李壽如要「逞其志欲」(見《晉書》),只能採取蜀漢末年,鑄小型錢的辦法,加重對百姓的剝削。

漢興錢,身形薄小,重約一克,卻令百姓「疲於使役,呼嗟滿道」(見《晉書》),入不敷出,有苦難言,見證了李壽對錢財的貪婪和榨取。漢興錢按錢文排列方式,可分為兩種,上下排列的稱「直漢興」,左右排列的稱「橫漢興」。漢興錢因錢體輕薄如榆錢,被後人誤認為是西漢「莢錢」。乾隆十三年(公元1751年),在《欽定錢錄》中糾正此說,指出,漢興錢是成漢李壽時所鑄。

通過發行「漢興錢」,朝廷富了,百姓窮了。李壽沒把錢用在民生上,而是更加驕奢淫逸,甚至想與東晉抗衡。漢興三年(公元340年),後趙國君石虎,邀李壽聯兵伐晉,平分天下。李壽於是大修船艦,嚴兵繕甲,率兵鼓噪盈江,準備溯江而上。群臣以「吳會險遠,圖之未易」為由,「叩頭泣諫」(見《晉書》),李壽也怕世人說他勾結胡人,當漢奸,這才作罷。

李壽執政後期,變得相當冷血殘暴,嗜殺成性。為能「以殺罰御下,並能控制邦域」,李壽對有小過之人「輒殺以立威」,絲毫不講情面。對於李壽的暴政,左僕射蔡興、右僕射李嶷等人直言勸諫,均被李壽除掉,一時間朝野恐怖,人心惶惶,以至於天下百姓「思亂者十室而九矣」(見《晉書》)。

漢興六年(公元343年),李壽病死,謚號昭文帝,廟號中宗。

李壽定年號為「漢興」,意在希望,成漢政權像漢朝那樣興盛不衰,國祚久長;他匠心獨具所鑄行的包含有政治意義的「漢興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避免了貨幣流通市場的紊亂,但李壽以嚴刑峻法治國,同時極盡奢侈,致使百姓不堪壓迫,人心思變,成漢政權在其統治下日趨沒落。在他死後數年,成漢即被東晉所滅。

李壽在位雖然只有六年,但他鑄行的漢興錢,卻是中國年號錢的先導,在錢文發展史上,也有其重要地位。其錢文採用紀年,突破了銖兩制貨幣體系,是中國古錢幣從記量到年號的轉折點,對後世影響極大,其後的帝王大都把鑄行年號錢作為立朝建制的標誌之一。此外,年號錢還引起了日本、越南等周邊鄰國的紛紛仿效,這恐怕是李壽當年所未料到的。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結茅雙樹下,成塔萬花中
成語「無人問津」到底源於何事何處?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