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辜負了歷史始自兩祖皇帝二化士大夫

明朝辜負了歷史始自兩祖皇帝二化士大夫

本人新作《大明帝局》之大結局

明朝辜負了歷史始自兩祖皇帝二化士大夫

通讀明史可知,作為趕走蒙元、復興華夏的一代新朝,大明肩負著民族復興偉大使命。但是這個王朝卻深深辜負了歷史,最終將中國大好河山又一次拱手送給了北方邊陲游牧部落軍。其不堪比亡於此部落的北宋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大明王朝奠基人的二祖皇帝,無疑種下了失敗的種子。

明朝辜負了歷史始自兩祖皇帝二化士大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朝的不堪,早在洪武永樂兩朝就已埋下伏筆。

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朝統治了中國31年,這31年間,大明帝國相繼爆發了八場全國性的大運動大風暴。而明成祖朱棣的永樂朝治理了中國22年,他之所以取年號為「永樂」,是想表達讓天下人永遠快樂之意。可在這個被史學家評價為「姿行誅戮」暴君肆虐下,那22年間,殺血親、誅十族、屠宮女、滅狂士,除了他以外還有誰會快樂?

可以說,在西方世界進入將權力關入籠中的啟蒙憲政時代,而東方帝國的開國祖,卻以醜陋人性及倒退政制,僵化奴化中國士人,將其關入無形鐵籠。

我們知道朱元璋父子以暴力起家,身上流淌的是流氓血液,那裡沒有一絲文化與高貴基因,於是帶給他們統治下的中國是一次次文化浩劫。他們讀書甚少,自己不是文化人,在文化人前面,他們的自卑感和征服欲超強。掌權前期,他們尚能尊重和重用士人,因為那時候,他們需要士人幫他打天下、收攬民心。但取得權力後,骨子裡的東西顯露出來,為維護自己獨裁統治、更出於自卑征服雙重心態,開始殘酷鎮壓、給文化人立規矩。

我們知道,就明代政治制度的構成而言,並無多少原創內容,由於開國者文化水平極低,嚴重缺乏立國者的創製智慧,所以在建制上基本上是抄襲前朝——承襲元制。而元朝的這一套制度則是蒙古與金制的拼湊。蒙古帝國的制度,是活脫脫奴隸制,金制則是奴隸制與封建制的混合。而另一邊,華夏民族的政治精華,以唐宋為代表的中原漢族王朝開明封建政治制度,到南宋滅亡,即陷於中斷。

所以,換個角度可以說,自元朝始,中國就進入了政治制度倒退的中古近代,包括所謂「恢復中華」的明朝,施行的都是蒙元的那一套半奴隸半封建制。

其中,對士人最具影響的,就是家臣制回潮。

查考歷史可知,本來元之前的宋人已有「天下為公」的政治自覺,南宋時期,一位宋臣曾如是告訴宋高宗:「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非君主私有,而為天下人共有。

而到了元明清,統治者則將他們征服的土地、人口與財富都當成家族私產。 宋人相信,皇帝和士人應該分享國家權力,君臣之間乃是一種公共關係:「君雖得以令臣,而不可違於理而妄作;臣雖所以共君, 而不可貳於道而曲從」。君臣之間,「各有職業,不可相侵」。而元明清時,這種公共性的君臣關係被私人主奴關係代替,臣成了君之奴僕,許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宮服役。在主奴關係下,君對於臣, 當然也是生殺予奪,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懲罰自己的牲畜。

作為復興華夏的一代王朝開創者,朱元璋本當辭舊迎新,但因為文化水平及政治視野所限,卻抱殘守缺,他幾乎全盤繼承了元朝的家臣制等落後政體。 更要命的是,人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去精華取糟粕。元制中好的一面,卻被朱元璋堅決扔掉,比如具有近代進步意義的對外開放與寬縱統治,竟成為這位太祖皇帝總結的「失敗教訓」。得天下後的朱元璋說,「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他當上皇帝後,果然剛猛苛嚴。尤其對士大夫,斷糧、斷頭、侮辱刑輪番上陣,動輒死罪,想怎麼整就怎麼整。明初對於政治社會經濟諸方面的控制,比蒙元都要嚴厲得多。乃至很多元朝遺士,不禁懷念起蒙古鐵騎的統治,這對於一個標榜華夏復興的王朝,是多大諷刺!而朱元璋四子朱棣建立的永樂王朝,看似繁榮,實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鄰國為向中國朝貢爭先恐後。但本質上卻是賠本賺吆喝。整個國家的政治文明進一步倒退,新生帝國未老先衰、死水一潭。

歸結明朝政治制度之敗,主要敗在四點:

一是皇權獨大,二是皇位低質量繼承,三是宦官弄權,四是士大夫僵化奴化。而這個格局都是兩個祖皇帝把持的洪武永樂兩朝奠定的。

追溯隋唐政治制度,如果有人說中國士大夫向來就是皇帝的奴僕的話,那他一定是不了解中國整段歷史。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與尚書省分別掌管擬旨,審核與執行的權力,與皇權相互制衡,可謂中國特色的三權分立制度。明朝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賈誼和漢文帝談話,不覺膝之前席,可見不但三公,連小官見皇帝都是坐著的。唐初的裴寂甚至和唐高祖共坐御榻,十八學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有坐處。

隋唐以前丞相作為政府首腦,有龐大的理事機構,可以封駁聖意,具有相當的決策權力,所以出現了諸如霍光、曹操、司馬氏一類的權相,傑出的政治強人,在君主不堪時,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執掌國家。

而到了宋代,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士大夫與皇帝對話,不許坐,只能站著。而元明清時代,進一步倒退。元朝肢解三省僅剩中書省,明朝做得更絕,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這兩個舉措,利於朱家人統治、即便是無賴也能穩固權力,但對國家的政治發展而言,卻都是敗筆。沒了士人權力空間的明朝,顯然比元朝更加沒落。

明代的士大夫與皇帝對話,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從坐到站到跪,說明了三個時期的君臣之間的關係,也說明了士大夫地位的下降。本來,士大夫從漢唐共存共治,到兩宋由合伙人降作店小二,已經江河日下了,而到了明代又猛然一跌,跌作賣身的奴隸,士大夫成為皇家的奴役了,當然後來的清則更慘,公開爭做奴才,士人地位掉入谷底。

政治地位的下降,必連經濟基礎的削弱。明朝士大夫既不像漢魏世族那樣有威勢,又沒有隋唐以來世族的莊園經濟基礎,所以「求皇家豢養」幾成生存唯一路徑。士人拼讀指定教材,中舉做官得懂君主的心曲,揣摩迎合,以君主的意志為意志、是非為是非、喜怒為喜怒,從辦公事上分一點殘羹冷炙,建立自己的基業。一有不是,便喪家破身,挨鞭子、棍子是日常享受,充軍、做苦工是從輕發落,不但尊嚴談不上,連生命都時刻在死亡的威脅中。其中雖然偶有被寵用的酷吏特務類士人看似風光,可那像胡惟庸一樣,不過是狗仗人勢。在朱元璋心目中,甚至口頭上,只把這些人當惡狗,養著咬人。皇帝越威風,士大夫越下賤,反過來也可以說是士大夫越受壓制,皇帝就越尊貴。君臣關係嬗變主奴。奴化教育所造成的新士大夫,體貼入微地逢迎阿諛,把皇權抬上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朱元璋朱棣父子的殺士局,令中國士大夫的人格乃至整個族群的人種都發生了變化。

我們知道,自古以來,隱逸是中國士人的自由,並且得到朝廷的鼓勵和褒揚,但明代士人連這個自由也沒有。朱元璋制定法律不準士人隱居,朱棣則是一心把天下文人都刻於一個模子。大明律法云:「『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成說其來遠矣。寰中士夫不為君用,是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

不為君用者,殺且沒其家;為君用者,不解君意,動輒得咎,結果多數還是被殺。真是無可奈何,無所適從。古代「刑不上大夫」,洪武永樂二祖時代,刑不僅上大夫,而且大夫常被侮辱,有的當朝被打死,被打屁股,被批頰,被抽筋剝皮。還有戴死罪和徒流罪辦事,即判刑戴著腳鐐還坐公堂上審案處理別的罪犯,或被打了大棍後仍回原衙門上班。士人最講究自尊自重,但被朱氏父子侮辱到這種地步,還有什麼自尊呢! 於是,二祖之後,士人們每日膽戰心驚,惶恐不安,誰也不敢亂說,更不要說寫出優秀的詩文了。

有著幾千年士大夫傳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到了此時,已蛻變為:唯上是天命,奉旨寫諛文。

常言道,人必自尊而後人尊之。明代文人面對皇帝諂諛實際上是自輕自賤,士人並不覺得自己高貴,甚至連解縉這樣的狂士才子,也因拍馬屁拍到馬蹄上而英年絕命,大明芸芸眾士,還會產生什麼精神貴族,及其可以傳世的高質文化產品!

明末大學者顧炎武認為,「洪武、永樂之間」為「世道升降之會」,也就是說,二祖時代,是世道人心發生大面積崩塌和扭曲的時代。也就是說,朱元璋朱棣所作所為,甚至劣化了中國人種。

對比古代史,這絕非誇大其辭。

提及中國人,我們知道,自古以來有個更榮耀的稱謂:華夏人。「華夏」這兩個字做何解?成於東漢、中國最早的大字典《說文解字》如是說:華,榮也。夏,中國之人也。所謂「華夏」的正解應該是:榮耀的中國人。後來,華夏族成為中國漢民族的前稱。可見,中國華夏人,自誕生以來,帶著與生俱來的一份榮耀。這份榮耀,與祖先的年齡和人口的數量關係不大,而主要是與民族品質息息相關。

為什麼今天人們提及華夏民族,無論中外,都盛讚先秦呢?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品質可愛。知恥的義士、殉道的武士、持劍的文人、不屈的貴族、陽剛的君主……比比皆是。隨後的漢唐,雖然儒教三綱禁錮了中國人的頭腦,但好在此時中國尚存政治開明空間,文化爭鳴與陽剛雄風尚在,兵家還受推崇,鐵血士大夫攜儒家五常五品「仁義禮智信」,走在尊王攘夷的正統大道。

但是到了大明王朝,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已發生大變。偉岸士人少見,太監宮女人格盛行。華夏文明中有兩個獨特的「發明」,在明朝被發揚光大。但包括近鄰日本在內的全世界是不學的,什麼發明?那就是閹割與纏足。

這世界就雌雄兩種人,朱明皇室,一是讓男人「去勢」,二是讓女人「去步」,一個令其繁殖不能,另一個使其行動不便,從而組成了最令統治者放心的「准人類」族群。

縱觀明朝士人。在野的,忠君不渝,只求貨賣帝王家,不以探究真理、造福國家民族為崇高目的,僅以維護帝制皇權運行方略為生計前途。出於對皇權安全化的迎合,他們不同程度地作了自我精神閹割,這種太監化的文化行為深刻持久地存在,致使他們與西方同代獨立知識分子拉開了巨大差距。縱然他們有怎樣的美德業績與立言,都不可能超出忠君報國的封建價值體系。

在野的,即便偶有反抗者,也烏有開明。明朝的造反者李自成、張獻忠,其政治素養不及隋唐十八路反王,其政治訴求甚至不抵宋朝的鐘相楊幺,鐘相楊幺尚能喊出「等貴賤均貧富」這樣彪炳史冊的口號,而李自成、張獻忠卻只能喊出粗鄙口號「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重複的是強盜邏輯。他們反抗統治者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成為統治者,他們從來都不是為新世界而戰,因為他們沒有政治信仰,也無政治制度更新之想像力,不過是「權力的擊鼓傳花遊戲」。如此,即便他們坐穩了皇位,百姓還是擺脫不了受奴役的命運,甚至要面臨著一個更糟糕的強盜世界。整個民族陷入內耗、退化的深淵而在劫難逃。

提及近代中國恥辱,人皆以為源自1840年晚清中英戰爭,其實,當你發現這個房子撐不住了,首先不是居住者的問題,而是建築者的問題。 清朝是近代中國最黑暗的時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別忘了,明承元制,清承明制。我如此深刻批判明朝,並非是為清朝洗白,而恰恰是想探究,中國為什麼一步步跌入了失敗的近代深淵,就近代史的排序,明在清之前,且是主體民族建立的王朝,如果明搞好了,中國就可能不會有清,直接進入民國,那將是中華民族多大之幸!但可惜,歷史不容假設。於是追究近代中國恥辱源,就要上溯八百年,揭開近代中國之發端。

說來說去,我以為近代中國之劣化,朱元璋父子難辭其咎。可以說,後來清兵入關,中國近代百年恥辱,都與朱元璋廢相,朱棣束閣,製造士人劫難息息相關。可以說,中國與西方拉開距離,始作俑者就是把皇權推上頂峰的朱元璋父子。他們通過兩盤很大的棋,把士人搞成小草、螞蟻,阿貓阿狗,如此他們再也無法造次。他們的皇權更集中了,但華夏文明和全體中國人卻失去了活力,集體向後轉。這是士大夫的劫難,更是整個華夏民族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三大才子怎一個比一個命苦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