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唯一敢在乾隆前「沒大沒小」的人,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遲處死了

唯一敢在乾隆前「沒大沒小」的人,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遲處死了

一七一九年的時候,劉墉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曾是順治年間的進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親在乾隆年間身居高位。劉墉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出生成長,在良好的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可以說,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劉墉三十二歲時,因其父親在朝廷中的聲望,他以舉人身份參加了殿試,當上了翰林院庶吉士。入仕起點之高,和他的家庭背景有一定的關係。

在現代很多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劉墉、紀昀與和珅總是一起出現,他們三個被並稱為「乾隆朝三中堂」。劉墉在雜文野記中還有一個外號叫「羅鍋」,據說,是因為劉墉個子很高,但是,又總是習慣弓著身子看書寫字,久而久之,從側面看上去有點駝背。所以,他就有了「劉羅鍋」這個綽號,民間有許多關於劉墉和乾隆關係的傳言。

民間傳說:劉墉是太后認的乾兒子,所以,與乾隆皇帝關係親密。在大部分野史中,劉墉都被塑造成一個「不怕皇帝,還敢捉弄皇帝取樂」的這麼一種「沒大沒小」的形象。

其實在歷史上,乾隆皇帝對他十分縱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父親,也就是當朝大學士劉統勛。劉統勛正直幹練,做事雷厲風行,而劉墉也十分完美地繼承了父親的這些優點。在翰林院當值期間,他對科考舞弊的行為深惡痛絕,並且,大力整頓該現象,受到了皇帝的讚許。

在一七五九年秋季,劉墉要去江蘇任職,出發赴任前,乾隆帝親自寫了一首詩相贈,足以見得他對劉墉的重視。三年後,劉墉赴任山西,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縣令侵吞國庫銀兩的事情發生。按照律例,劉墉應該要被革職判極刑處理,但是,乾隆對他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

最終,僅僅是將他發配軍台效力,一年後就被赦免了。之後,被赦免的劉墉在修書處任職了七年後,因為父親的關係被重新起用,當了知府。他十分珍惜這次機會,愛民如子,清廉公正,百姓們紛紛用宋朝包青天和他作比較。

他和乾隆關係好,這在乾隆禪位後的一件事中能夠得以體現:

因為,乾隆當皇帝時在位時長不敢超過祖父康熙在位的時長,於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他主動提出禪位,自己當太上皇。可能是心有不甘,乾隆在禪位大典上不肯交出玉璽,這可急壞了群臣。這時,劉墉站出來讓群臣暫停向嘉慶帝賀喜,獨自找到乾隆「追索大寶」。

和乾隆力爭半日,終於要到了玉璽,群臣賀喜這才開始。這件事足以看出,民間傳說「劉墉不怕皇帝」確實是空穴來風,有理有據。

乾隆喜愛的臣子除了劉墉外還有一個和珅,可以說,這兩個人從某方面看就是一正一邪,忠奸對立。和珅作為「貪官」在後世聞名,他的家產甚至超過了國庫,由於,和珅這人真心對待乾隆,又能知道乾隆心中所想,所以,乾隆皇帝十分寵愛他,對他貪污受賄賣官鬻爵的行為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作為乾隆眼前的紅人,和珅專權數十年期間,朝堂內外的人無不阿諛奉承於他,除了劉墉和紀昀等人,始終保持中立狀態。其實,剛正不阿的劉墉十分厭惡和珅的所做作為,但是,他進京以來,一改往日剛正方直的做官風格,變得圓滑中立。他很清楚,不能和權勢滔天的和珅硬碰硬,所以,在乾隆還沒有退位的時候,他一直沒對和珅的所作所為採取任何措施。

但是,在嘉慶上台之後,他便積极參与了對和珅的處理。

此時,牆倒眾人推,那些早就對和珅恨之入骨卻不敢有所指的文武百官們紛紛上書彈劾和珅,並且,列舉和珅的種種最終,甚至,還要求立即將其凌遲處死。

劉墉雖然也痛恨和珅,但是,他跟其它的跟風官員不一樣,仍保留著理性的思考,他也明白嘉慶帝的意思,所以,他認為:先朝皇帝的寵臣若是被處以極刑,那可能是對先帝的大不敬,所以,他就懇請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以保留全屍。

之後,為了防止有人借著和珅案件打擊報復,避免事件不斷擴大,劉墉等一干官員又向嘉慶帝進言:要妥善處理好這個案件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以免造成朝局的動蕩。最終,在和珅被處死的第二天,嘉慶發布諭旨:和珅這一案件已經完結,以此安撫人心。

所以,在這件事之後,劉墉就被封為了太子太保。嘉慶帝對他很是賞識,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劉墉可謂稱得上是一位有著群臣領袖該有的風範,並且,未因此而泄私憤,公正處理案件。雖然,劉墉與和珅水火不容,但是,他和紀昀的關係卻是十分親密。

據記載,紀昀自幼聰明,早在六歲就有「神童」的稱號,劉墉的父親是他的鄉試主考官,對於劉父的知遇之恩,紀昀沒齒難忘。不僅如此,紀昀入仕之後被發配的案件,也是劉墉主管,之後,劉墉看中了他的才華,舉薦他做了《四庫全書》總撰寫人。

兩個人的愛好都相同,就是收藏硯台,這也使得兩個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往來互動。有時兩人互贈硯台,又在硯台上題詞寫字,有時,又會為了自己心愛的硯台而互相攘奪。現在看來,這種舉動分明是關係親密的兩兄弟。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於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據記載,去世當天他還曾到南書房值班,晚上開宴會招待客人,當晚去世。而根據《嘯亭雜錄》中的記載,劉墉死的時候「鼻注下垂一寸有餘」,這也暗合佛語中「善於解脫」之意,算是壽終正寢、功德圓滿。

參考資料:

【《清史稿·劉墉傳》、《嘯亭雜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民國時期看起來那麼亂?空有法律法規,但卻很少有人去執行
大宋王朝為什麼屢吃敗仗?全因其有一個致命弱點,不亡國都不行了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