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東擊魏國,西抗秦國,南攻楚國!

韓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東擊魏國,西抗秦國,南攻楚國!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其中,就韓宣惠王來說,亦稱韓威侯、韓宣王,姬姓,韓氏,名康,韓昭侯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公元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公元前323年,韓威侯正式稱王,史稱韓宣惠王。由此,魏惠王成為魏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宣惠王則成為韓國第一位稱王君主。在韓宣惠王在位期間,東擊魏國,西抗秦國,南攻楚國,也即參與了非常多的戰國七雄之間的較量。那麼,最終的戰果如何呢?

首先,根據《戰國策》、《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韓宣惠王(?—公元前312年),亦稱韓威侯、韓宣王,姬姓,韓氏,名康,韓昭侯之子。就韓宣惠王的父親——韓昭侯來說,其在位期間任用申不害推行了「申不害變法」。就申不害變法來說,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韓國的國力。不過,在申不害和韓昭侯相繼去世後,變法沒有一直延續下去。在此基礎上,韓國在戰國七雄中需要面對複雜的環境。對此,韓宣惠王選擇積极參与到戰國七雄中的合縱連橫中。公元前326年,韓國聯合趙國進攻魏國。

彼時,韓國和趙國的大軍包圍了魏國的襄陵。戰爭持續到次年,以魏軍戰勝趙韓兩國聯軍而告終。公元前323年,韓國、魏國加上趙國、燕國及中山國在公孫衍的倡導下發起「五國相王」活動,互相承認對方為王,組成合縱抗秦聯盟。面對「五國相王」 的格局,秦國自然沒有坐以待斃,於是選擇進攻了旁邊的韓國。公元前319年,秦國軍隊攻擊韓國,攻取了鄢。一年後,也即公元前318年,面對不斷向中原地區擴張的秦國,在公孫衍的策動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這五國聯合進攻秦國。

不過,因為五國之間的貌合神離,所以這一次合縱攻秦以失敗而告終。而為了反擊山東六國,秦國發動了修魚之戰。在修魚之戰中,秦軍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與魏、趙、韓三國聯軍決戰,聯軍大敗,傷亡8.2萬餘人,韓將申差等被俘。由此,對於韓國來說,不管是東擊魏國,還是西抗秦國,基本上都以失敗而告終了。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一方面是韓國處在四戰之地,另一方面則是韓國國力上的弱小,導致其無法戰勝魏國,更無法抵禦秦國的進攻。此外,就韓宣惠王,在對外策略上也比較搖擺不定。

最後,在修魚之戰後,韓宣惠王一度和秦國講和。不過,不久之後,韓宣惠王不聽勸告,又選擇和秦國斷交。秦國因而大怒,增加兵力進攻韓國,再一次擊敗了韓國大軍。在屢次敗於秦國後,韓宣惠王在位時的韓國選擇依附秦國。在秦國和楚國的丹陽之戰、藍田之戰中,韓國、魏國同秦國一起進攻楚國,打敗了楚將屈丐,在丹陽斬殺了八萬楚軍。由此,在對外作戰上屢屢失利的韓宣惠王,終於進攻楚國上獲得了勝利。當然,對於這一勝利,是建立在秦國吸引了楚國主力的基礎上。公元前312年,韓宣惠王去世。自韓宣惠王之後,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的實力越來越弱小。換而言之,雖然在爵位和秦國、魏國等諸侯國平起平坐了,但是,這對韓國的國力沒有什麼改變。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白馬之戰:曹操和袁紹終於交手,結果關羽一戰成名!
江陵之戰:關羽兵敗身亡,呂蒙步入巔峰!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