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潛力股 青蔥學員十人十色,夢想起航肆意生長

潛力股 青蔥學員十人十色,夢想起航肆意生長

導演之於電影行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國內挖掘新人、培養新人的重要活動,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簡稱「青蔥計劃」)一年又一年地竭盡全力為新人導演們保駕護航,助力他們成長。

第四屆青蔥計劃早已公布十強學員名單,學員們在經曆命題短片拍攝和導演訓練營階段後,目前正在進行創投短片的拍攝。

青蔥十強

不僅如此,青蔥計劃和山下學堂合作,為學員們安排了乾貨滿滿的業內大咖分享課程,還為學員提供了導師培訓場地和拍攝短片的演員。青蔥儼然已經成了又一座培養導演的「學堂」。

在春意漸長的三月初,導演幫與本屆青蔥計劃十強面對面地聊了聊天,談了談他們做導演的初衷、參與青蔥計劃的感受與成長、乃至他們在導演生涯的初期是如何理解「導演」二字的。

(成文內容排序不分先後)

陳鍋是青蔥十強里最年輕的一位,本科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積累了不少紀錄片創作經驗。陳鍋坦言從電視方向轉換身份成為電影導演,是近一年半剛發生的事情。

短片拍攝花絮

能在進入電影行業的早期便參與青蔥計劃,陳鍋感言「有專業團隊幫助你往前行,幫你成為一個以導演身份立足的人,是意外之喜。」目前,陳鍋正就讀於美國查普曼大學道奇學院電影製作專業導演方向,處於研究生二年級階段,兼顧學業與青蔥既辛苦也很值得,她形容這種感覺就像兩條腿都在瘋狂地往前走。

陳鍋將這次參與青蔥計劃的作品《小伶人》定位為小而穩、輕量級的青春故事。在當下頗顯動蕩的行業狀況下,在陳鍋看來這個故事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她希望觀眾能和她的主人公站在一起,用故事中最「真」、最「人性」的內核去打動別人,「即便沒有經歷過那樣的事件和人生,也會認同那樣的故事。」

短片拍攝花絮

對於未來,陳鍋自言是佛系一族。未來的路,她希望能走的更穩一些,保護好自己的故事,為整個劇組負責。不管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均是陳鍋做「表達」的渠道。對於導演這個身份,她有自己的期許,「希望能讓大眾不斷看到被忽略的人,每個人都是既平凡又特別的『少數群體』。如果有人看了我的電影能被撫慰,那感覺很不錯。」

陳延企與這屆青蔥計劃緣分的開啟,是順其自然的結果,「正好青蔥報名那陣兒,我處於新劇本的修改階段,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指導,便參與了進來。」

短片拍攝花絮

從去年十一月份到現在,陳延企的收穫滿滿。各個階段導師們給予的建議是清晰且具體的,尊重他的思路和影片基調,在此基礎上和他一起捋劇本,幫助他突破迷思。陳延企坦言,「劇本上聽取了很多意見,知道下一步如何修改;有了導師們的肯定、鼓勵,自己的自信心也更足了一些。」

作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作品,陳延企希望能做出明確的個人風格。至於之後的創作道路,他感言自己在傾向上會更偏作者性,製作有趣且不無聊的影片。「具體的說,主題上更關注當下城市人的精神困境,美學風格上精簡為主、偏愛固定鏡頭等等。」

短片拍攝花絮

對於28歲的陳延企而言,導演之路才剛剛啟程。蓄力創作持續下去的能量,除了已有的生活體悟外,他坦言不斷的學習、感受、閱讀、觀察生活更為重要。而對於導演這個職業,他認為「導演是一個創作者,應該不斷地提供新鮮的東西給這個世界。另一方面,導演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一樣,就在一個劇組裡面,大家會為他服務,也挺幸福的。」

相比其他剛踏入影視行業的新手學員,已經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近12年的高朋算是「老手」了。

他的從業經歷非常豐富,做過副導演、製片助理、槍手編劇、導演助理、寫廣告創意;從2008年底主做廣告導演,也拍微電影、網劇等等,一直在高節奏地養家糊口,卻少了自己做電影導演的機會。

短片拍攝花絮

去年底,高朋終於有時間將靈感來源於身邊運動員朋友的故事《老槍》寫了出來,投遞到第四屆青蔥計劃。入選後得到眾多資深導師們在劇本以及拍攝技巧上的專業意見是高朋參與青蔥計劃時抱有的初始目的;但青蔥對他還有另一方面的影響,「沒來青蔥前,我可能就有什麼拍什麼,不一定會對《老槍》這個項目執著;參加青蔥後,導師們對《老槍》的認可增加了我想要為之搏一把的信心。」

短片拍攝花絮

高朋坦言導演的能力是靠一個一個鏡頭拍出來的,導演的積累是靠多看多拍一步步得來的;而導演這個職業如同其他職業一樣,沒有特別神聖和了不起,「它是一個你得端正,先有很強的厚實的積累,做好人,才能做好事的職業。」

參加青蔥計劃,對於李曉鷗來說是一次回歸自我的過程。2012年從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影視導演專業畢業後,他的工作重心更偏於電視劇、網劇的編劇工作。「做導演是我更傾向的事情,而來青蔥正是尋找一種做導演的可能。」

短片拍攝花絮

在創作了大量商業化的劇本比如《唱戰紀》、《火爆天王》等之後,李曉鷗在第一次導演長片作品時選擇了更偏向個人表達的內容,與他的搭檔一起創作了作品《獵風人》。「按照自己本身的情況來說,我更喜歡作者性的、紮實的、有表達的東西。」

李曉鷗直言青蔥計劃充實了他的導演素養。青蔥安排了涉獵整個電影製作工業相關工種的課程,李曉鷗坦言是第一次對各個工種有個更深的認識,更能明晰導演在整個製作中所處的位置。

短片拍攝花絮

同時,有著豐富職業閱歷的老師們給與他劇本上和拍攝上的提點,讓他更堅持做自己想要做的風格,意見匯總至他這裡,修改後的劇本也越發成熟。至於未來能走到哪一步,李曉鷗有八字箴言,「『但做好事,莫問前程』。把該做的做好,剩下的部分隨遇而安。」

四年前,青蔥計劃第一屆啟動時,當時還在加拿大溫哥華電影學院讀研究生的劉斯逸經由朋友的分享報名了青蔥計劃。彼時,劉斯逸有幸進入15強且得到了導師們很多的幫助。「那是我第一次寫長片劇本,各方面還不太成熟。」

短片拍攝花絮

那次青蔥計劃也成為劉斯逸的一個轉折點。以青蔥為契機回國後她便留在北京,拍廣告的同時用了三年的時間和編劇朋友一起打磨新劇本。對於第四屆青蔥計劃,她坦言「劇本成熟了,有準備的來了,想要汲取和收穫的東西更加明確了。」

她用了類比的方式講她在此次青蔥中的收穫。「我和編劇在寫劇本時知道人物該去向B點,但我們花了很大力氣還是達不到,只能迂迴去往A點。這次有老師的幫助和推動,人物抵達了我們最初設想的歸宿。」

短片拍攝花絮

在劉斯逸看來,劇本的打磨確實需要耐心的時間過程。電影所具有的魔力,讓她願意去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她對導演這個職業有著自己的省思。「起初一定是覺得好玩、出於興趣,當與職業規劃掛鉤時,態度上的轉變是必然的。也就不那麼著急了。」

龍凌雲說,參加本屆青蔥計劃或許是他最後一次放手一搏的機會,因為青蔥計劃有它年齡限制(38歲以內)的門檻;同時對於立志從廣告行業轉至電影導演的龍凌雲而言,能在青蔥集中上課,充實自己,而後突破自己,是件十分有吸引力的事情。

作為十強中不是影視相關專業出身的學員之一,龍凌雲直言在青蔥的這段時間成長得很全面。「青蔥安排的課程涉及電影的所有面向,攝影、剪輯、表演、審查、製片等等,對我來說青蔥是一座特別好的電影學校。」

短片拍攝花絮

他還坦言在這個過程中對導演工種有了另一番認識。「以往我會覺得導演是獨裁者,如今覺得這個行業里大多數的導演是合作者。電影不是一個人做出來的,合作中相互刺激、相互給與的過程是很美妙的。」

龍凌雲並沒有把成為電影導演作為唯一的目標,高品質的網劇也是他樂意嘗試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與觀眾交流,把想要傳達的故事傳達至目標受眾的心裡;現在的想法是從一個廣告導演轉行變成一個做敘事的導演。」

短片拍攝花絮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龍凌雲從上海搬到北京,到北電文學系進修,接而參與青蔥計劃。做電影這件事的魅力在於他所言「如果我喜歡一件事,我願意去做那個親歷者,而不是欣賞者。」

入選青蔥計劃,經過訓練和提高,進而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是王懿雪參與本屆青蔥計劃的目標。她坦言目前已經受益匪淺。從三十強複審階段、劇本工坊階段到導演訓練營階段,用王懿雪的話來講,導師們的提點常讓她感到「哇」,是激動且出乎意料的。

短片拍攝花絮

對於王懿雪而言,收穫還在於了解情緒、氛圍對於一個作品的重要性。導演訓練營階段,導師幫助她一場一場的順戲,讓她注意到情緒的爆發力量的作用,了解並在意情緒的變化以及情緒之間的關係。

王懿雪說,她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講故事,她有自己獨立編劇的兩部電影劇本,也同時寫了小說《好姑娘的歸宿》。電影無疑是最綜合性的講故事的方式,同時在題材趣味上而言,浪漫喜劇、推理懸疑、青少年成長故事是她所偏愛的。

短片拍攝花絮

對於未來的規劃,王懿雪言簡意賅地講了三個字「做電影」。這三個字背後包含了許多,其中之一便有對導演職業的認識,「我覺得導演這個職業是要在堅持自我的表達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中間找一個你自己舒適的點。」這個舒適點的尋找或許是每個導演生涯開啟時的自修課。

卸下學生身份後,青蔥計劃是韋永垚參與的第一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他自言很幸運能進入到青蔥計劃當中,「來之前和許多前輩聊,他們講到青蔥計劃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很幸運能走到現在這個階段。」

短片拍攝花絮

在參與青蔥計劃之前,《大祭司》的劇本已完成有一段時間了。頗讓韋永垚興奮的是,幾個月來導師們的指導,為之前較為分散好玩的元素找到了一條新的閉合的故事線。「我將問題提出來,導師們會針對性地給出幾個解決方案供我選擇。他們把選擇權交給我,不停地提建議給我,是非常有益的過程。」

每位導師幫助學員們處理問題時的方式不一,或引導循循善誘、或給出面對不同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在韋永垚看來都是殊途同歸,導師們總能拿捏對學員們困惑的要害,對症下藥。

短片拍攝花絮

對於韋永垚而言,做電影是可以將他腦海中走神過的、想像過的故事實現的美好過程。對於未來的規劃,他希望能更好的平衡電影與生活,「很難去奢望說以後要拿什麼大獎,只是說在電影和生活裡面有一個很好平衡,當然能去嘗試更多生活的可能性,我覺得是最好。」

青蔥計劃截止報名的前一天晚上十一點,導演閆嘯林帶著《難念的經》項目,在最後一刻進入了本屆青蔥計劃的400多個劇本當中。

短片拍攝花絮

在青蔥計劃有眾多前輩的指導也是閆嘯林特別看重的地方。真正參與青蔥之後,他還收穫了一顆寶貴的平常心。「接觸青蔥之後,不管是業內資深的前輩、導師們、工作人員、組織者給我很平和、真誠、親近的感覺,我之前和業內人打交道不多,第一次接觸完全沒有不適應的感覺。」

經濟學出身的閆嘯林在大學期間自學電影,創作了十幾部短片和一部長片《港片年華》。他是十強中跨屆導演之一,他將自學電影的過程稱為順理成章,「就像你喜歡看別人打球,自己就會打兩下感受下,打得挺好就繼續打下去,沒什麼特別。」

短片拍攝花絮

至於未來,閆嘯林深知「想做」的與「能做」之間有太大的鴻溝去跨越,與其規劃不如順其自然,這大抵也是平常心的另一種解釋。

在2017年,周潤澤已完成劇本《一個好學生的誕生》。他把這個現實主義青春成長故事定位為他「目前為止對生活的觀察總結。」劇本字數多達五萬五千字,遠超出一般劇本的標準字數。而這正是青蔥幫助他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短片拍攝花絮

周潤澤直言讓創作者本人刪減劇本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一方面不想取捨,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取捨。導師們為他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他們可以迅速找到適合我的語言環境,知道怎麼跟我聊後,我會接受他的意見和觀點。循循善誘很重要。」

這也正是周潤澤在青蔥計劃中的最大收穫之一。從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電影系畢業的他,在國內鮮有同學、老師,同時在工作中也很難遇到專業能力夠強的老師,青蔥計劃在這方面補足了周潤澤的需求。導演訓練營階段,導師增強了他創作強烈極致自我風格作品的信念。

短片拍攝花絮

至於何為「導演」,在他看來是把控整個電影項目藝術走向的角色。導演是平凡的,也是特別的。「我把導演看做工種之一,不高也不低;同時導演是讓整個劇組共同往一個方向努力的那個人,團隊越大,責任越大。」

十位新導演,十種不一樣的色彩。

新導演們想要在保有自身創作特色與風格的同時,完善自身,補足缺憾,並不是一件易事。俗話講,當局者迷。所以新導演們的成長需要契機,青蔥計劃正是他們能在其中肆意生長、不斷進步的大家庭。

而在頗為浮躁的行業環境中,這樣一批對自我表達、對影像、對本土故事有敏銳觸角的新導演,在踏踏實實地探索兼顧市場化的表達,他們的未來值得期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不勉強,不湊數,專業標準是底線
《綠皮書》:已有334萬人喝下了這碗「心靈雞湯」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