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溫庭筠兒子屢試不中,大醉後在城牆上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終被賞識

溫庭筠兒子屢試不中,大醉後在城牆上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終被賞識

溫庭筠的名字放在浩然磅礴的唐朝詩壇之中,是有些小家子氣,但其寫下的詩歌卻足以撐起大唐的面子。他的詩歌穠艷精緻,與李商隱並稱「溫李」;他的詞作文色生情,被尊為「花間詞祖」,又與韋莊並稱「溫韋」。兩個並稱都居於前者,可見溫庭筠實力之強。擁有得天獨厚的詩詞歌賦技能,在那個文藝至上的年代本該能活色生香,可惜溫庭筠的仕途生涯卻一直臭烘烘的,究其原因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羈。

李白輕狂天下第一,可人家也能俯下腰桿為楊玉環寫詩。溫庭筠卻不然,他有李白的幾分張狂,也有李白的相似詩才,卻沒有李白的好運氣。溫庭筠曾多次公然寫詩嘲諷王公權貴,早就被考官們拉入了黑名單,所以一直未能中第。走投無路的溫庭筠只能偷偷替人代考,以此獲得些稿酬,可惜這樣子更讓審考官怨恨不已。

要說這詩才能遺傳我們也信了,可是這被小人算計也能遺傳,就有些神奇了。類似的事情就發生在溫庭筠的兒子溫憲身上。溫憲繼承了父親擅於諷刺的風格,寫了不少暗諷當權者的詩文,因此當其參加應試時,考官們都或多或少地摻雜點個人情緒進去,有意無意地不使溫憲中進。看起來,溫庭筠父子是同病相憐。

他翻閱幾度榜文,都未曾翻到過自己的名字,終於幾次下來,溫憲徹底爆發了。他無奈,他激憤,他悵然若失,回到崇慶寺的溫憲決定大醉一場,將幾年的不快一飲而盡。大醉之後,溫憲還是覺得不過癮,於是他研磨筆墨蘸上毛筆,即興就在城牆上揮灑下一篇經典之作。誰曾想,就是這首詩,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題崇慶寺壁》唐·溫憲

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絕音塵。

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

一家十口吃不上喝不上,在故鄉等著我金榜題名,我來到長安已經半年,家中老小毫無音訊。我的髮鬢發白,心如死灰,可是還在為登第而困居長安城!溫憲這首詩寫得十分感人,不僅將家底展露無遺,藉此感嘆自己漂泊無依的身世,也表達了自己多次落第後的悲憤心境,令人讀之不禁悵然。

前面說到,這首詩改變了溫憲的人生軌跡,這要得益於一位識人伯樂——鄭延昌。溫憲寫下此詩不久後,大官人鄭延昌就拖家帶口到崇慶寺上香拜佛,閑暇之際也瀏覽一下牆上文人們留下的墨寶。當鄭延昌讀到這首詩後,眼中也是輟淚兩行,他又看到落款是「溫憲」,知道這正是大詩人溫庭筠的兒子,想不到竟淪落至此!

鄭延昌回到京城後,立刻向負責應試的主考官舉薦溫憲,終於溫憲得以中了進士。但是這還沒完,要說人一旦走了狗屎運就會一直踩下去,鄭延昌打開了溫憲的幸運之門,緊隨其後還有更多的貴人紛紛趕來。

當時有一位叫李巨川的詞人非常欣賞溫憲,也很可憐其被人陷害的遭遇,因此特意寫了一篇文章給皇帝唐昭宗,說溫庭筠當時就是因為受到不公平待遇才鬱鬱而終,可不能讓他的兒子再重蹈覆轍啊!唐昭宗看了後亦深感同情,再加上宰相在一旁幫扶,昭宗更加內疚,於是便委任溫憲為郎中。

懷才不遇在古代可謂再平常不過,可溫憲卻能憑一首牆上詩重啟人生,不得不說是一種難得的幸運。或許這也正驗證了那句話「埋頭苦幹,莫問前程」,終有一天,當你抬頭的時候就能看見,勝利就在前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戒真的是因醉酒戲嫦娥被貶?撒謊,你看看他喝醉酒後到底幹了啥
「詩神」蘇軾最神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千古經典,倒著讀是千古絕唱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