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一個原本富得流油的國家,竟淪落如此

揭秘一個原本富得流油的國家,竟淪落如此

從富得流油的發達國家淪落至壹蹶不振,這個倒黴的國家,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麽?

在當今世界,「發達國家」這個標簽象徵著富裕、瑉主、自油,發達國家的國民也生來就享受著更多的社會福利。

所以,成為發達國家,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夢寐以求的事情。

壹般而言,壹個國家只要邁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除非自身太過於作死,是不會再次墮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但是,有壹個國家卻是例外。

這個國家曾經資源豐富、經濟繁榮、經濟實力在全球排行第8;早在100多年前,它的國民收入就已經超過歐洲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法國;在整個南半球,它是數壹數二的強國。

而如今,這個曾經的發達國家卻淪落到了發展中國家的隊伍裏。經濟倒退、治安惡化、靠賣資源勉強度日……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它的GDP總量連中國河南省這壹個省份都超不過!

這個倒黴的國家,就是南美洲的阿根廷。

阿根廷為何從發達到淪落?它的遭遇能給人們提供什麽樣的前車之鑒?

這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壹個問題。

· 01 ·

在上個世紀初,如果壹個歐洲人想要移民到美洲,首選的國家除了美國之外,並不是加拿大,而是現在我們看來毫不起眼的阿根廷。

原因無他,那時候的阿根廷,真是壹片繁榮的人間樂土。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的南部,幅員遼闊,在整個南美國土面積僅次於巴西。廣闊的國土上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農業和畜牧業條件也十分良好,被稱為「世界的糧倉和肉庫」。

可以說,在自然條件上,阿根廷是「上帝的寵兒」。

從16世紀起,來自西班牙的殖民者們就發現了阿根廷,並不斷對阿根廷進行殖民。這種殖民活動導致白人人口占阿根廷人口的絕大多數,西班牙語也成了阿根廷的官方語言。

1816年,阿根廷通過起義,正式擺脫了西班牙總督的控制,實現了獨立建國的夢想。

在同時期其他弱國還深陷殖民統治泥沼的時候,阿根廷已經實現了獨立自主,與當時的大英帝國簽訂了貿易協定,向英國大量出口本國的礦產和農產品,獲得了可觀的財富,國民生活得非常滋潤。

而阿根廷與智利共同控制的麥哲倫海峽,也給阿根廷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收益。

美國與歐洲之間進行貿易往來的船隻大多數都要經過這裡,阿根廷可以借機收取不菲的通行費。

· 02 ·

此時的阿根廷唯壹缺乏的就是完整的工業體系。壹個國家如果僅僅依靠農業和礦產資源出口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的。

然而阿根廷卻錯過了發展工業體系的大好時機。

主要原因,是20世紀上半葉,國內軍事政變頻發,不同的軍事勢力爭權奪利,耽誤了阿根廷的工業建設。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的阿根廷富得流油,即使在工業上是個瘸子,也並不至於讓阿根廷變成現在這個治安惡化、經濟壹塌糊塗的局面,到底是什麽導致阿根廷墮落成現在這個樣子?

其實,阿根廷在上個世紀60年代被徹底踢出發達國家的隊伍,和壹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個人就是貝隆將軍。

貝隆

如果要在政治人物中挑選出壹個「滿懷好心卻辦了錯事」的典型,那麽貝隆就是最好的例子。

貝隆出身於農民家庭,是壹名職業軍人,1946年當選阿根廷總統。

由於出身於社會底層,貝隆對底層的無產階級人民壹直懷著深厚的感情,壹心想要建立壹個更加平等的阿根廷,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

毫無疑問,貝隆的初心是極好的。

可是,如果沒有正確的策略,再美好的設想都可能會把壹個國家拉向深淵。

· 03 ·

1946年,貝隆當選阿根廷總統。他覺得施展自己抱負的時刻到來了,開始對阿根廷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貝隆上臺之前的阿根廷,通過自由貿易賺取財富。雖然造成了壹定的貧富差距,但總體上阿根廷人過得不錯,歐洲人形容壹個人有錢就會說「富得像個阿根廷人」。

但是貝隆敵視國內外的資本家,認為他們壓榨了工人的血汗,應當對資本家進行驅逐或課以重稅,保護工人的利益。

所以,他壹上任就強硬支持建立勞工同盟,增強工會的力量,並為工人大幅度提高工資,發放福利。他上任之後不久,阿根廷的工人就得到了壹年發放13個月工資的待遇。

工人們自然是高興了,貝隆想要的社會公平也達到了。然而問題就在於,高福利是要用金錢來支撐的,錢從哪來?

貝隆採用的是殺雞取卵的做法。

1946年6月4日,總統就職遊行,貝隆總統(中)與副總統Juan Hortencio Quijanao(右)和Héctor Campora(左),在國會前合影。

他沒收了英美兩國在阿根廷的大部分資產,將其收歸國有;拒絕償還阿根廷曾經欠下的外債,進行賴賬;對國內的資本家徵收重稅,用來給工人發放高福利;採取閉關鎖國的做法,製造貿易壁壘,徵收高額關稅。

短期之內,這些做法取悅了工人階層,為貝隆贏得了更多的支持。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做法都給阿根廷經濟帶來了致命的傷害。

· 04 ·

沒收外國資產、拒絕償還外債無疑是在透支國家信用,以後誰還敢輕易到阿根廷投資?

而最為愚蠢的就是高額的關稅了,阿根廷原本就是壹個非常依賴出口貿易的國家,貝隆政府的高關稅政策使阿根廷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毫無優勢,出口額迅速下降,國民收入嚴重縮水。

這些惡果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任憑貝隆把自己關於社會公平的理想說得多麽動聽,阿根廷的民眾能看到的事實卻是:國民經濟惡化了,自己的收入下降了。

可是民眾依然固執地要求繼續維持高福利,盡管他們知道這種高福利並不符合當時的經濟狀況。

為了挽回民眾的支持,貝隆竟然選用了壹個更加愚蠢的方案:開動印鈔機,大量加印鈔票。

稍微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做法必然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抱薪救火,於事無補。

貝隆懷著壹片好心,把阿根廷搞得壹塌糊塗。

1955年,貝隆在壹場軍事政變之後被迫下臺,然而他對阿根廷經濟所造成的傷害已經無法彌補。

此後的阿根廷,無論是哪個Dang派,想要獲得選票都需要討好選民,因此貝隆時期的高福利高關稅政策都得到了保留,關稅高達到84%,經濟弊端也絲毫沒有得到改善。

1989年,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再爆新高,3300%!

阿根廷,從此壹蹶不振。

阿根廷經濟就像傳熱病壹樣,使整個拉美都陷入這種困境。

阿根廷的發展道路,也讓經濟學家得到壹個經濟規律:中等國家收入陷阱。

就是指壹個經濟體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式轉變,社會經濟會停滯不前。

· 05 ·

如今的阿根廷,只不過是壹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留給世人的普遍印象就是足球和牛肉,早已不是那個曾經讓歐洲人羨慕不已的阿根廷。

馬拉多納

前車可鑒。

究其阿根廷背後就是民粹的泛濫,政-府為了迎合自油浪漫的南美人的民意,打壓資本,大量的私有為國有,福利待遇遠遠超過政-府財政所承擔的能力。無力解決,便開始通貨膨脹,如飲鴆止渴。

阿根廷政-府和民間宣揚極端的民族政策,割裂了自己與世界的經濟聯系,失去了工業發展的市場與基礎。

實際上,拉美問題已經成壹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全民普選—左/派勝出—國/有公營—冗費冗員—效率低下—成本巨高—通貨緊縮—市場蕭條—矛盾突出—再度普/選.....

如此循環,經濟越來越惡劣,社會越來越震蕩......

這已經成為南美各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毒咒了。

阿根廷的教訓告訴人們壹個事實:不作就不會死。為了所謂的民族自尊,違反經濟規律,倒行逆施,壹手好牌被打成了臭牌。

惡人容易被人識別,最怕的就是好心辦壞事,戴著道德和正義的高帽,幹著愚蠢的事情,最後別人替他收拾殘局。

世界上類似阿根廷由盛到衰的教訓比比皆是,南非、委內瑞拉、辛巴威等等,悲劇的背後都是類似的情節。

無為而治,順勢而為,才是大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 聖寶 金幣一枚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