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前段時間和大家分享了《親歷曼哈頓「幼升小」考核:哪些準備需要從小開始做?》,大家對於孩子的禮儀培養很感興趣。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我們已經陸陸續續進行了不少學校面試,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關於「禮儀」(Manner)這一項的打分,有的還會細化成好多子項目。

相比於數學能力、認識多少字、能不能正確握筆來說,這一點也許真的是容易被大家忽視的,但這的的確確是成人第一課。


為啥要學禮儀

禮儀很重要,但為什麼要學禮儀呢?很多父母朋友其實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懂禮貌,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說「沒教養」。

有時這麼想就會蠻有壓力的,覺得好像是往我們父母身上加上了又一項「負擔」,而面對孩子啟蒙已經有了不少「負擔」。

我呢,不太喜歡「不得不做「這件事,尤其是育兒方面。孩子不是我的功勳章,我不需要用自己的孩子,只是證明」我教的好「,因此我更加習慣於去發掘意義所在。

比如,禮儀這件事,我就是這麼考慮的,禮儀是雙向的,當一個孩子學會用讓對方舒服的方式待人接物,那麼他勢必也會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喜愛。

對方給予的這些「喜歡、受歡迎」的反饋 ,就是正面社交體驗。」人畢竟是社會的人「,一個從小到大可以積累很多很多正面社交體驗的孩子,今後對於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自然就會更有信心。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從這個角度一解讀,自然就不覺得這是」負擔「,而是發掘了學習禮儀的更多積極意義。這時,我再去以身作則和引導小D時,思維習慣都會改變的。

說到底,禮儀這件事是蠻私人的,用老話說就是每家的「家風」,今天我分享的這些並不是規範,有一些基礎常見的我也沒寫,更多是想把我的重點列出來,給大家一些拾遺補缺的參照物吧。


3歲前:個人禮儀

很多孩子1歲左右開始出現叛逆了,我們都知道這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從小D那一刻開始,也就開始注意培養個人禮儀。

對我來說,自我意識覺醒,也就意味著她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那麼自然也要遵守個人禮儀,權利和義務應該是並行的。

開始引導孩子使用一些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這些都是常見的,相信大家都知道。

2歲多的孩子開始提請求時總是習慣說,「我要!!」,這時也可以開始引導孩子使用祈使句,「請問,我可以XXX嗎?/請問,你能幫我XX嗎?」

這裡也說一句題外話,使用英語時用May I XX please? / Could you XX please?是更加禮貌的說法,因為我們中文思維習慣,很容易教孩子說的是 Can I / Can you,其實是挺不禮貌的。

這些話的使用,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我們父母之間多使用,並且和孩子的日常互動中反覆強化才能養成習慣的。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但經常提醒孩子,「你要說謝謝」,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有「逆反心理」,誰都不喜歡被命令。

小D認知老師當時最喜歡用的一句話,也是這邊幼兒園經常用的,「What"s the magic word?「(那個神奇的詞語是什麼?)。

這時就不是命令孩子了,而是發揮孩子主觀能動性,讓孩子意識到這些詞語的魔力,一說這個神奇的詞語,大人們都會第一時間非常主動地幫助或者認可孩子的表現。

這既是正面強化,也是遊戲力的表現。


3~6歲:社交禮儀

從3歲開始,不少孩子都進入幼兒園了,而且根據社交發展里程碑來看,大部分孩子也都有了和同齡孩子互動的需求,這時的禮儀就要慢慢轉向社交互動禮儀了。

讓孩子學會尊重地聆聽,手腳不動,看著對方的眼睛進行聆聽,輪到自己再說話,而不是隨意打斷對方的講話。

有的孩子會說話後就變身話癆,這時也要開始教會他們如何正確打斷家長,「抱歉,我想和媽媽說一句」。

建立物權意識,明白「大家的」玩具需要輪流玩,「別人的」玩具需要請求同意才能玩。

建立身體界限意識,不打人不踢人,可以尋求幫助,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任何時候手腳都要放在自己身體兩邊。學會表達友好,比如擁抱親吻。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這個階段開始,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社交禮儀後,我就會側重於強調小D所收穫的正面社交體驗:


謝謝你看著媽媽的眼睛聽我說完了話,媽媽覺得被尊重了。好,現在輪到Dorothy說了,媽媽也在認真聽;等待不容易,但是你和Anna都等待了,這樣大家都玩到了玩具,真開心;

比起只是告訴孩子「你真有禮貌,你是好孩子」,這樣的強調其實是在幫助孩子認識到,禮儀的作用是雙向的。

我們其實也是從中受益的。這樣的強調越多,孩子就能越發調動內驅力,因為他們是真真實實體會到了好處。

發掘做的意義,這樣的意義越清晰,執行動力就越大,大人和小孩都一樣。


教禮儀,孩子不聽怎麼辦?

「言傳身教」,這句話真的是老生常談了,但我們真的卻總是做不到。我見過太多父母一邊大聲指令孩子,一邊在說,「你對我說話時需要使用請」(嗯,打下來也是提醒自己的,大家共勉)。

身教的意義就是這麼可怕,它真的是無時無刻浸潤孩子的。

另外一個好方法就是多通過玩偶互動來貫徹,尤其是針對學齡前的孩子,他們即使可以說出「對不起、謝謝」這些片語了,對於這些片語的真正意思和使用場景也許並不是明確的。

教孩子禮儀,不能停留在會說,而是要落實到運用。

除了抓住日常場景進行實踐操練外,用毛絨玩具或者娃娃進行角色扮演就是特別好的主意。主動創造出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景,帶著孩子一起演一遍,更加有助於孩子內化。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另外,學習禮儀和學習其他任何技能都是一樣的,孩子需要內化的時間的。千萬不要去和孩子死磕,比如就是要求孩子說出「對不起」表示道歉,硬碰硬的效果一定不好的。

每當這時,我們其實基本上都會忘記了是希望引導孩子更好的初衷,常常自己陷入了「我是媽媽,我就要你聽我說的做「這樣的權力鬥爭了。

這時不妨緩一緩,給孩子更是給自己一個情緒緩衝的區間。只要聯結不斷,教育的機會有很多很多的,不要只爭一時。

禮儀是教養的基石,因為我始終相信富養窮養,都不如教養。

今天公號發文比較早,有個朋友的留言對我啟發很大,放在這裡希望對大家也有所啟發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對了,這幾天好多朋友留言,想預定我的第四本新書,結果發現之前的優惠碼用完了。又申請了一批新的優惠碼:J5W38P(可以抵扣5元),給需要的朋友們。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大J叨叨叨

周二的文章一個極其真實的故事,道出階層差距和教育焦慮的本質有幾個朋友問,孩子不都是該對新鮮事物好奇嗎?為什麼貧窮地區的孩子會不感興趣呢?

其中一條留言我覺得挺能解釋這個問題的,分享給大家。也是非常有力地詮釋了「身教」的力量。

那天好多人都在問後來的故事,我回頭寫一下,也許沒啥乾貨知識了,但是那個故事本身還是很讓我敬佩的,稍後分享哦。

順便求大家幫我想一個後來故事這篇文章的標題啊,我是那種沒有標題就寫不出文章的人(捂臉~)

孩子學禮儀到底學哪些?教了不聽怎麼辦?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國內火爆的STEM早教你知道嗎?孩子到底要不要去上?
  • 從小玩這五個小遊戲,今後上學更能認真聽講
  • 健身減肥怎樣才更有效?| 每個娃都想要氣質出眾的媽媽
  • 這本書我等了整整四年 | 《早產兒養育必備指南》中文版上市了

2、禮儀品質

  • 我都說對不起了,還要我怎樣|沒做這三步,孩子不會真正認識錯誤
  • 幾張小圖片,幫助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

3、社交培養

  • 這4點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小外交家」從這啟航
  • 紐約幼兒園園長說,我們從不提分享,卻能培養高情商孩子
  • 這4點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小外交家」從這啟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終於可以安心地推薦大家,這款安全滋潤的嬰幼兒洗護產品
我對女兒的期望,希望她可以有這樣一種能力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