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死後安葬中山陵,碰到釘子戶蔣介石也無奈,馮玉祥還添亂

孫中山死後安葬中山陵,碰到釘子戶蔣介石也無奈,馮玉祥還添亂

1925年3月12日,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孫中山,因膽囊癌於北平鐵獅子衚衕行轅內逝世,時年59歲。孫中山向全國人民發出了那句著名的口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逝世前,孫中山留下遺言,想效仿蘇聯的列寧,保留遺體供後人瞻仰。

當時交通不便,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遲遲未能運到,國民黨的相關人員只好將孫中山的遺體送進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處理完成以後,遺體停放於北平香山碧雲寺。

3月30日,蘇聯的玻璃鋼棺材終於姍姍來遲,這時人們才驚覺由於處理不當,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已經腐爛,無法再供人瞻仰了。面對如此尷尬的情況,經過當局的商討,最後決定改為土葬,葬於南京紫金山。

經過長達三年時間的建設,終於在紫金山建出了一座氣象恢弘的中山陵。

1928年8月,為了安葬孫中山的遺體,國民政府計劃在南京修建一條迎櫬大道,以供靈車通行。按照圖紙設計,這條大道長12公里,寬40米。在人口密布的南京,當然是沒有這麼寬敞的空地,這樣一來就面臨著拆遷問題,沿途許多房屋都在拆遷之列。

由於國民政府給出的拆遷補貼太低,有400多戶人家不接受拆除方案,不配合政府工作,當了「釘子戶」。

眼看著下葬的日期將近,蔣介石不願再拖,下令強拆。這樣的行為激怒了這些人家,他們聚集起來,一起到國民政府大樓請願。蔣介石見此情形,躲在辦公室不敢出去,急得焦頭爛額。

一籌莫展之際,蔣介石忽然想起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的馮玉祥,他在群眾中的口碑一向不錯,由他出面去給這些人家做工作,說不定能夠奏效。

不料,馮玉祥出去見到老百姓們以後,不但沒有按照蔣介石的意思勸說他們,反而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說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因為拆遷不成最後無法擴建花園。

故事講完以後,馮玉祥對大家說:「在一個帝國,政府都不敢強拆,何況我們是一個民主國家,只要我們不同意,誰敢拆我們的房子?」

馮玉祥說完,自然獲得了老百姓的熱烈擁護,歡呼聲不斷。而大樓里的蔣介石卻氣得吹鬍子瞪眼,本來讓他出去為政府說話,他卻跑去跟群眾打成一片,這不是唱反調嗎?

最終,政府只好做出妥協,南京市長劉紀文宣布提高了補貼標準,群眾們這才同意了搬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拆遷完成以後,國民政府卻扮演起了無賴,拒不承認之前的補貼標準,一邊減半補貼,一邊拖欠發放。斷斷續續地拖了五年,最後才將拆遷款發放完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上之殤 的精彩文章:

氣質獨特的青春少女,柔柔弱弱的眼神,看一眼便讓人頓生保護欲
朱德女兒朱敏的生母是誰?朱德一生不願提起,朱敏也不能原諒她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