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州市博物館藏——漢代銅鏡

青州市博物館藏——漢代銅鏡

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流行、鼎盛、中衰、繁榮、衰落等幾個階段。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鼎盛時期,中國銅鏡以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最為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主要流行草葉紋銅鏡、連弧紋銅鏡、禽獸紋銅鏡、博局銅鏡、神獸銅鏡、龍虎紋銅鏡等。

古青州作為漢代十三州之一,西漢治廣縣(今青州西南),東漢治臨淄(今青州西鄰)。因此在今青州地區有大量漢代文化遺存,而青州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銅鏡數量也十分豐富,現選取部分漢代銅鏡作簡單介紹。

西漢四乳草葉紋銅鏡(圖1)

直徑13.6厘米,圓形,圓鈕,柿蒂紋鈕座。座外方格有銘文帶一周,篆書銘文八字「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銘文方格四角各出一三葉紋,將空處分為四區,每區中部有一乳釘,乳釘兩側各有一枝草葉紋,內向十六連弧紋緣。四乳草葉紋鏡在草葉紋鏡中占絕大多數,是西漢早、中期流行的主要鏡類之一,代表了不同於戰國式銅鏡的新風格。

西漢昭明連弧銅鏡(圖2)

直徑10.3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座外一周凸弦紋圈及一周內向八連弧紋帶,內有清晰的線條紋,兩櫛齒紋內有銘文:「內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象而日而月。」素寬緣。昭明鏡是出土最多、流行範圍最廣的西漢銅鏡。此型鏡取其中「昭明」二字為銅鏡之名。鏡銘內容常因鏡體的大小而有詳略,有時每字之間有一「而」字,是為了補充字少而銘帶長的不足。

西漢日光連弧銅鏡(圖3)

直徑10.1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座外一周凸弦紋圈及一周內向八連弧紋帶,內有清晰的線條紋,兩櫛齒紋內有銘文:「見日之光,長毋相忘。」每字間有符號相隔。文字屬篆隸式變體,素窄緣。日光鏡是漢鏡中常見的一種樣式,因其鏡銘多為「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或「見日之光,長毋相(見)忘」而名。流行於西漢中晚期至東漢中期。

西漢四乳四虺銅鏡(圖4)

直徑8.1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鈕座外有四組三直線加一弧線紋,外一周凸弦紋。兩組櫛齒紋圈帶內為主紋,主紋是四乳與四虺紋相環繞。四乳帶鈕座,四虺成鉤形軀體,兩端同形,在軀體外側各飾一鳥紋。素寬緣。四乳四虺銅鏡是漢鏡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一般的四乳四虺鏡將虺紋與雀鳥置於一處,雀鳥在漢人的意識中認為其體現了與日神的聯繫;也有的在虺的頭尾部加上龍頭,表現了從虺到龍的蛻變過程。也有學者認為,虺與雀的組合,為後世龍鳳紋飾的萌芽。

西漢四乳四虺銅鏡(圖5)

直徑10.4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鈕座外有四組弧線紋,外一周凸弦紋。兩組櫛齒紋圈帶內為主紋。主紋是四乳與四虺紋相環繞。四乳帶鈕座,四虺成鉤形軀體,兩端同形,在軀體內外兩側各飾一鳥紋。櫛齒紋外一周凸弦紋和一周雙線波折紋。素窄緣。

西漢四乳八禽銅鏡(圖6)

直徑9.9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鈕座外有四組三直線加一弧線紋,外一周凸弦紋。兩組櫛齒紋之間為四乳,兩乳之間各一對禽鳥相對,雙歧冠,尾部似雙圈形,形態極富裝飾性。素寬緣。

東漢博局銅鏡(圖7)

直徑8.2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外圍雙線方格,「T」形紋及八乳釘紋間填以雲紋,櫛齒紋帶外為一周鋸齒紋,邊緣為一周雙線波折紋。素窄緣。 博局鏡又名規矩鏡,因「TLV」形狀的鏡紋類似古代的六博棋格而得名,館藏的這面銅鏡是簡化博局紋,只保留了「T」形紋。在這類銅鏡上,一般方座鈕,八乳丁,方圓結合,再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作裝飾,鏡緣有鋸齒紋、捲雲紋、卷草紋等,形成了一個優美的圖案結構。西漢晚期至東漢中期,博局鏡是當時最精美的類型,紋飾以四神為主,但其他紋飾也豐富多樣、刻畫生動。博局鏡的紋飾體現了漢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東漢「君宜高官」銅鏡(圖8)

直徑8.1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座外一周乳丁紋圈帶,鈕上下各兩條平行的豎線將鏡面分為左中右三區。中區上為「君宜」,下為「高官」,左右各一鳳紋,鳳形態簡化。外有一周短斜線圈帶,素寬緣。漢三國六朝時期出土的帶有銘文的銅鏡中,通常帶有「君宜高官」「長宜子孫」「位至三公」等吉祥語作為銘文。它是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觀念的體現,體現對子女的厚望和對親朋好友的祝福。

東漢四乳禽獸銅鏡(圖9)

直徑14.6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座外一周乳丁紋圈帶,圈帶外有四枚帶圓座乳釘紋,乳丁紋分成的四區內有:青龍、白虎、朱雀、瑞獸。外有銘文:「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斜線圈帶外為一周鋸齒紋,邊緣為變形雲紋。素窄緣。在漢代流行的神獸鏡中,除了飾有常見的四神、五靈等圖案外,往往還有辟邪、羽人、西王母、鳳鳥等各種神靈異獸的祥瑞圖案。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古人神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意識的具體反映,與當時人崇尚道教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東漢「青蓋」銘龍虎對峙鏡(圖10)

直徑9.9厘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座外高浮雕一龍一虎對峙、羽人和鹿及銘文「青蓋」。櫛齒紋帶外為一周鋸齒紋,邊緣為一周單線波折紋。素窄緣。羽人和鹿反映東漢人的升仙思想。兩漢政府設專官管理銅鏡的製作,如「尚方」是漢代為皇室製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屬少府。「尚方作鏡」系設在首都的尚方工官製作的銅鏡。而同時,「蔡氏作鏡佳且好」「王氏作鏡真太好」等銘文鏡也都明確記述了製作者的姓氏,表明民間鑄鏡業也已十分普及。這種「青蓋」銘文銅鏡的淵源來自「尚方」銘文銅鏡的系統中,這種銘文銅鏡應屬於「尚方」銘文銅鏡系統中的一種,它的發展基礎就出自官方的「尚方」銘文銅鏡。

青州出土的漢代銅鏡品種繁多,形制多樣,有些已成為漢代銅鏡鑒定、分期的標準器。正如《古鏡圖錄》中說:「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備焉者莫鏡若也。」而漢代銅鏡作為我國銅鏡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在紋飾題材、數量種類及鑄造工藝上都較前期有了極大發展,並為以後唐代銅鏡的盛起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銅鏡文化不僅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精湛工藝、聰明才智,更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雖然銅鏡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但它所反映的中華燦爛文明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為今用 的精彩文章:

當老翡翠遇到新標準

TAG:古為今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