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分享一則故事,街道上有一個乞丐,好心人A路過的時候給了乞丐10塊錢,從那以後,好心人A每次路過都會給乞丐10塊錢。有一天,A路過的時候沒有給錢,結果,乞丐很生氣,指責A道,你為什麼不給我10塊錢,A解釋說我的妻子生病住院了,我趕時間。其實,這個事件中涉及了一個心理學概念——適應性偏見。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適應性偏見

適應性偏見是一種慣性變化心理,是以時間為轉移的。通俗來講就是一個人喜好、興趣和對事物的態度會隨著擁有的時間而發生態度的變化。

正如上面的例子,乞丐每天從A那裡得到10塊錢,時間久了,他會覺得習以為常,不再認為這是件好事了。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在難受、痛苦的環境中待得久了,也會感覺習以為常,不再覺得苦痛難當,這也屬於適應性偏見。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大大低估身邊的人的適應能力。一方面,適應性偏見讓我們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另一方面,也束縛了我們的手腳,讓我們原地踏步,缺失了對事件的激情和新體驗。就個體而言,這種偏見還會阻礙人體產生更多的安律酮,減少一個人的幸福體驗。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打破常規,完成情緒和情感的轉移,即喜新厭舊。在很多人看來,喜新厭舊是一個貶義詞,其實,從心理學角度看,喜新厭舊可以完成情感的轉移。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心理補償

個體心理學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這種感覺雖然被定義為一個負面辭彙,但是,它同樣具有實際意義。比如,它能夠激發人的想像能力,鼓動人們試圖通過改變自己的處境來消除自卑感。由此看來,適度的自卑能夠讓人追求更多的美好事物,改善當下不利的環境因素,不斷地調適和修正自己,以求達到一種心理補償。

這種心理補償是不間斷的,一旦在一定時段和環境下停止的話,人們就會感覺心理饑渴,這樣,就會不斷的透支自己心理和實際物質能力的儲備,而透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有枯竭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瓶頸期。

「喜新厭舊「恰恰給這種心理補償提供了一個更新的環境平台,在不斷的接受新事物的刺激後,人的內在反應就會反生變化,心理補償也會有更多契機得到催化與實現。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兒童心理學:追求優越

人的天性是追求優越的,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出生那一刻起就有追求優越的行動了,比如,用哭聲來吸引關注,贏得吃喝、傳遞各種本能訊息。漸漸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追求優越感也會隨之發展,尋求關注能力也增長了。

而喜新厭舊的心理狀態能夠讓人們獲得更多的追求優越的空間和可能性,比如,一個人原本只能在一種興趣愛好上面專註,隨著對舊事物的厭煩,他會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轉移到了另一個領域,而在這個新領域中,人追求優越感的本性又會迸發,繼而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心理學: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打破適應性偏見,做一個喜新厭舊的人,可以拓寬我們的專註領域,實現自我價值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心理學導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方式
心理學家:真正安慰一個人,只需要7個字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