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擊敗拿破崙的從來都不是天氣 被誇大了的俄羅斯「冬將軍」

擊敗拿破崙的從來都不是天氣 被誇大了的俄羅斯「冬將軍」

俄法戰爭中的法軍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路。「桌面戰爭兵棋」專註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而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又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雖然孟子已經給出了他心目中天時地利人和的排序,但是相比於比較容易人為操作的地利和人和,被天時所影響的戰役顯得要更加富有戲劇性。在世界戰爭史中因為天氣而峰迴路轉的戰役也不在少數,上一次和大家聊了日本的「神風」,這一次我們再來說說俄國(蘇聯)的「冬將軍」。

1812年歐洲地圖及法國入侵俄國路線

說到蘇俄的「冬將軍」,也算是名聲在外,和日本的「神風」一樣,「冬將軍」也被認為不止一次地發揮過作用,一次是1812年的俄法戰爭,另一次則是1941年爆發的蘇德戰爭。說起來也是巧,這兩次戰爭都是由當時橫掃歐洲的國家向俄國發起的,而且都是在夏天開始發起攻勢,然後都在冬天打到了莫斯科,只不過法軍是成功佔領了莫斯科,而德軍只能在望遠鏡中看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紅星。再然後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將軍」發威的時候,法軍在莫斯科屁股還沒坐熱就開始撤退,結果被俄軍主力追擊,遭到重創。而蘇聯呢,則在冬季打贏了莫斯科保衛戰,並且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穩定了莫斯科的戰局,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傷亡、被俘50萬餘人,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閃電戰的神話在此被粉碎,德軍在蘇聯戰場只能放棄全面進攻。

拿破崙

眾所周知,俄國地處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靠近北極,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陽輻射最弱的地帶,想想我國冬季的東北地區,俄國的冬季只會更加寒冷,莫斯科在冬季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42℃。這樣的天氣條件肯定可以算得上惡劣了,人以及武器在這種環境下作戰肯定是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所以確實存在的低溫,再加上在冬天發生逆轉的兩次生死存亡的大戰,就造就了俄國「冬將軍」的威名。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打遍歐洲無敵手的法國軍隊和德國軍隊就如此簡單地被「冬將軍」所擊潰了嗎?

博羅季諾會戰示意圖

先說拿破崙這邊,看上去是冬天的寒冷迫使法軍從莫斯科撤退,然而實際情況應該是補給難以為繼之下的無奈。在俄法戰爭中,拿破崙的軍隊總計約60萬人,要維持這麼一支大軍的補給顯然是不容易的。而在那個年代又並沒有機械化的汽車,所以補給運輸全靠馬車、牛車組成的輜重隊來支持。拿破崙在戰前當然是做了相應的準備,包括在俄國邊境附近建立了9座兵站儲存糧草,建立了由5400餘輛馬車及2400餘輛牛車組成的輜重隊,光挽畜就有20萬頭。即便是如此,想要維持住大軍的補給也不容易,畢竟牛馬也要吃草,補給線拉的越長,補給的效率就越低。而且拿破崙是在夏天進軍俄國的,這俄國冬有嚴寒,夏天也不是什麼好日子,經常的降雨使得道路變得非常泥濘,載重較大的輜重車幾乎無法在俄國的鄉間道路上前進,這樣一來補給就難以跟上了。據資料顯示,法軍在達到維爾納之前就已經損失了超過2萬匹戰馬,然而卻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補給的捉襟見肘此時已經顯現了出來。

德軍部隊

令法軍更加難受的是,俄軍統帥庫圖佐夫在撤退之時執行了清野的戰略,所以法軍途經之處幾乎都是焦土一片,以往法軍作戰勝利之後,往往都可以直接在當地補充一波糧草,但是庫圖佐夫這一手使得拿破崙邊打邊搶的美好想法落了空。雖然法軍最後確實是佔領了莫斯科,但那也是俄軍主動相讓,而且走之前還放了一把火,大火連燒幾天幾夜,法軍最後也只得到了一城廢墟而已。庫圖佐夫這一手也是相當狠心,不過避而不戰又使得拿破崙速戰速決的想法無法實現,所以佔領了莫斯科的拿破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向俄國提議停戰未果後,隨著冬天的臨近,自知不利的拿破崙只能在10月19日下令撤退。這一撤退就給了俄軍機會了,本來撤退軍隊的士氣就不怎麼樣,還屢遭俄軍騷擾襲擊,俄軍靈活運用平行追擊、機動合圍等方法,對法軍進行打擊,在小雅羅斯拉維茨遭遇戰中,拿破崙還險遭俘虜。雖然最後法軍最終跨過別列津納河,撤出了俄國,但法軍此時已經損失慘重,俄法戰爭以法軍大敗而歸告終。而直到這時也才不過11月底,根資料記載,1812年俄國的冬天來得比較晚,11月6日才降下了第一場雪,之後也並沒有強降溫,最多就是結霜的程度,要一直到12月過後才寒冷天氣才真正到來,而此時法軍已經跨過了別列津納河,所以要說是俄國的「冬將軍」擊潰了法軍,實在是有些牽強。

莫斯科保衛戰示意圖

說完了拿破崙,再來說說希特勒的德軍是怎麼折戟莫斯科的。不同於拿破崙冬天還沒到就開始撤退,德軍是實打實地在莫斯科接受了蘇聯整個冬天的洗禮,莫斯科保衛戰從1941年9月3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了1942年1月。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冬將軍」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德國認為能夠在冬天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所以並沒有做好充分的冬季作戰的準備,結果由於各種原因德軍並沒有足夠早地進攻莫斯科,結果進入冬季過後,德國士兵禦寒的手段不足,且機械化部隊由於燃油凍結、陷入雪地等原因而無法正常機動,使得德軍戰鬥力銳減,所以才會導致最終的失敗。如果不是蘇聯的嚴寒,在夏天勢如破竹地突進1000公里的德軍,不可能止步於莫斯科前的最後幾十公里。這個說法看上去有理有據,但實際上這個說法的來源更多是基於德軍將領為兵敗而尋找的借口。

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中舉行的紅場閱兵,紅場閱兵的舉行極大地激勵了莫斯科軍民的士氣

我們來梳理一下當時的情況,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出入。首先,德國在1941年9月30日就將目標鎖定在莫斯科了,就算是11月正式進入冬季,那德國也有10月一整個月來進攻,然而即使在這一個月中,德軍的進展也並不明顯,被拖在了莫扎伊斯克防禦區,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同時,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為莫斯科的工業轉移和防禦工事的構築贏得了時間,蘇聯發動了60萬莫斯科民眾,圍繞莫斯科修築起了三道防禦工事,同時在城內也構築起了街壘等防禦工事,使得莫斯科完全成為了一個要塞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修築這些工事的民眾中不乏婦女和兒童,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的團結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我們說的人和。

修築工事的婦女

就算到了11月,其實也還沒有特別冷,據資料記載,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的最低氣溫為-4℃,11月13日左右氣溫驟降到-15℃左右,但是之後又經歷了一次氣溫的回升,雖然確實是進入了冬季會對的德軍造成一點麻煩,但這樣的氣溫絕對是不足以達到使德軍戰鬥力驟減的效果的。而11月正是莫斯科最危險的時刻,莫斯科靠的是紅軍頑強作戰以及拚死守土的決心才能夠堅持下來,在11月16日到12月5日這段時間中,德軍就傷亡15萬餘人,損失坦克800餘輛,飛機1000餘架,這可不是光憑「冬將軍」就能取得的戰果。而「冬將軍」真正發威是在12月過後,-40℃的嚴寒在這時才降臨,這個溫度確實對德軍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德軍的凍死凍傷也主要出現在12月之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12月莫斯科保衛戰已經進入了蘇聯反攻的階段,德軍久攻不下莫斯科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在紅軍的反攻下只能逐步後撤。最終,莫斯科會戰蘇聯以70萬人傷亡被俘的慘痛代價,守衛住了莫斯科,將德軍趕到了距莫斯科100公里以外的地帶。德軍在此役中傷亡達到了50萬人,損失坦克1300餘輛,閃電戰滅亡蘇聯的夢想破滅,德軍在蘇聯土地上被迫由全面進攻轉變為重點進攻,並被拖入了持久戰。

蘇聯裝甲部隊的標誌,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T-34

而說回蘇聯的「冬將軍」,它確實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說它要論頭功,實在是有些牽強。無論是1812年的俄法戰爭,還是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冬將軍」其實都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雖然名頭很響,但至少在我看來,俄國的「冬將軍」還是沒有日本的「神風」來得實在。總的來說,天時確實可以對戰爭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想要完全依靠天時是肯定不行的。尤其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細細品味我們就可以發現,真的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桌面戰爭兵棋 的精彩文章:

活塞式戰機螺旋槳槳葉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空軍戰機的進化史

TAG:桌面戰爭兵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