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起底誇誇群:滿嘴「彩虹屁」,五分鐘「天堂旅」

起底誇誇群:滿嘴「彩虹屁」,五分鐘「天堂旅」

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不過在時下的一些年輕人看來,天堂或許還有另外的模樣——在這個虛擬空間里,你或許能收穫前半生單位時間內最集中的讚美。一群素不相識的人舌燦蓮花,唯一的目的,就為了誇你。誇你的臉、你的名、甚至你發言時用的表情包和標點符號。

這不是宗教儀式,也非什麼粉絲見面會現場,而是正在大火的誇誇群。進群就誇,誇完就踢,在這裡,你不用假裝謙虛或是「紅著臉躲避」,只需心安理得體驗三五分鐘的「天堂之旅」。

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也是最無聊的地方,是激情、快感、無聊、生意大融合開出的魔幻之花。

大概率是朵曇花。

「誇誇」起源:年輕人需要的宣洩出口

「是來採訪創業項目還是誇誇群呢?」 被認為是「誇誇群」創始人物之一的郝西哲,對找上門來的記者早已司空見慣,「不急,慢慢來。」他說。

成為復旦誇誇群元老級人物之前,郝西哲一直在一個由復旦校友組成的「哈哈群」里潛伏著。在這個只能發段子和「哈哈哈」的群里,一年來,大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交流。

直到 今年 3 月 1 號,誇誇群的二維碼在哈哈群中出現,大家壓抑了許久的交流慾望也隨之爆發。郝西哲在知乎上記錄,第一次奠定誇誇群畫風的對話來源於網友」Vivian_WQin」的一句「我想被誇。」隨後,網友們便腦路清奇的從頭像、姓名、發言風格甚至標點符號進行誇讚,自此以後,誇誇群席捲各大高校,很快佔據年輕人的微信聊天頁面。

不到 12 小時,第一個「復旦誇誇群」便到達了 500 人上限。郝西哲是 1 群的第 9 位成員,2 群的第 7 位成員,3 群的第 6 位成員,隨後也成為多個復旦誇誇群的群主。

「每個人都會遇到煩心事,不會每次都可以去找爸媽或者朋友傾訴,在誇誇群里講不管是煩心事還是開心事,都會得到正面的反饋。被誇的人開心,夸人的人也開心,就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情。大家宣洩的方式不一樣,年輕人宣洩的方式可能就是在聊天或者社交中化解了。」郝西哲談到初衷時說。

即便現在誇誇群里的夸人手段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在他看來,夸人也是有講究的,並非毫無目的一通讚美,也不是複製粘貼,好的讚美需要用心去發現一個人的閃光點,用常人注意不到的角度來闡釋讚美,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因此,對於在群里尬吹或者毫無營養的發言者,郝西哲也會定期清理。「有人會發個早飯的圖片求誇,也沒有什麼亮點,有人不會誇,就說你還有錢買手機發消息,這樣就沒什麼意思了。

夸人無數之後,有些人在說說笑笑中淡忘了,也有些人讓人印象深刻。郝西哲清楚的記得有位創業者在群里留下了一長段文字,講述自己創業一年來的艱辛,與合伙人不合,融資受阻,運營不利等等。「當時群里很多人都來安慰他,鼓勵他,我也知道這些安慰可能不會讓他的狀況180度大轉彎,但起碼能給他的心靈帶來些溫暖和善意,能鼓勵他繼續走下去。」

如今的誇誇群規模早已超出高校範疇,很多年輕人深陷在求誇和夸人漩渦中樂此不疲,甚至淘寶上也有上百家提供專業夸人服務。郝西哲對於現在爆火的程度並不意外,因為一開始,「幾乎一個人身邊就有 60 個人想進誇誇群」。郝西哲手裡有好幾個優質的「高校誇誇群」,但從沒想過變現,「別人想搞商業變現,就讓他們搞去吧。」

進群就誇,誇完就踢,按時計費的「上帝待遇」

夸人之風吹起之後,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很多人找門路加入各式各樣的誇誇群或者自己建群,金子就是一個。

金子是早期豆瓣玩家,在豆瓣聽說過夸人的小組,之後在微博看到誇誇群居然上了熱搜,便想來建一個誇誇群來玩,一開始只是身邊的朋友,不到一周時間便運營了兩個三百人左右的誇誇群。「誰都可以拉人,感興趣的就可以進,所以人還是聚集的挺快的。」金子說。

「禁止廣告、撩人、閑聊。」金子對於誇誇群的管理也比較隨意,群規只有三個禁止。萬物皆可誇,群里發言的一般句式是:我今天做了一件什麼事,末尾加一句,求誇,這件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倒霉事。「 群里很多人都很有才華,可以誇的天花亂墜,語出驚人。」金子對於現在群里狀態很滿意,她自己平時工作不算清閑,偶爾窺屏,開心一下。「以前在微博上看到的都是喜歡噴人的鍵盤俠,現在看到誇誇群的網友都很正能量,很善良,也會覺得生活挺美好。」

金子對於收費的誇誇群不能理解:「畢竟都是陌生網友,本來是一個正能量的群體,牽扯到金錢肯定會變味的。」

郭全卻不這麼想。「免費是不可能的,大家(誇手)都蠻辛苦的,誰會閑著樂意一直去誇你呀。」還在南京讀大三的郭全,在淘寶上有一家店鋪,專賣誇誇群服務,手下有兩個接單的誇誇群,銷量在淘寶上前幾名,標價 30 元 3 分鐘,40 元 4 分鐘,50 元 5 分鐘。

在購買服務後,會通過微信發給你一個簡單的信息收集,比如昵稱、年齡、職業、興趣愛好、誇的方向等。排隊等候後會被拉到一個虛位以待的群里,群名都可以改成以你名字命名的粉絲群。群內誇手會根據你之前的信息,從各種角度來吹捧誇讚你,再加上適當土味情話,複製粘貼的萬能句式,直到把你誇到天花亂墜,飄飄欲仙。

一開始是歡迎詞:「歡迎小仙女的到來」「小仙女的降臨讓我們群蓬蓽生輝!」「歡迎男神」……接下來就是鋪天蓋地的甜言蜜語,從職業、性格、興趣愛好到每一個誇手們能想到的角度……在這五分鐘里,你會得到一群完全陌生的人無所不用其極的讚美。五分鐘結束後,「我們要收攤了」意味著甜蜜的時光結束,群主會將你踢出群聊,迎接下一個「上帝」。

起底誇誇群:滿嘴「彩虹屁」,五分鐘「天堂旅」

「大部分是學生,還有律師之類的其他行業」郭全介紹他們群里的誇手,一開始都是身邊的同學一起做,後來人越來越多了,也有買過被誇服務想要留下來做誇手的,慢慢逐漸成為兩批一百人左右的「專業誇手群」。每天業務結束之後,群主根據單數結算,每單誇手提成兩塊錢。

「一開始都是貼錢在做的,我不缺錢,做這個只是為了好玩。」小郭說道。大學的空餘時間太多,總得找點樂子來做。想做多久呢?「沒想到做起來這麼累,我也想過不做了,但是群里很多人不想散沒辦法。不過應該也沒多久,大家就會覺得不新鮮了,到時候我就可以卸任啦。」郭全笑嘻嘻地說。

可能是因為清華北大的神仙打架,誇誇群的熱度只增不減。小郭這幾天的業務猛增了起來,他一會在一群里喊「大家嗨起來」,一會又到二群求救「快!一部分人分流到一群」,忙到沒有時間吃飯。

在記者觀察中看來,付費誇誇群已經不是單純的來滿足自己被吹捧的慾望,大部分都是買來送朋友或者家人,有人買來送閨蜜想讓大家給她減輕工作壓力,有人買來送哥哥讓大家一起來送生日祝福,有人買來表白……

「我們群撮合了好幾對呢,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顧客買給患抑鬱症的姑娘,姑娘在離開我們群的時候說,兩年了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郭全說。

上癮的誇手和「體驗一次就夠」的買家

「夸人挺爽的,我都感覺停不下來了。」短短几天,身兼數個誇誇群誇手黃冬已經從一個菜鳥迅速成為老手。在幾天前,黃冬看到有新聞報道誇誇群,自覺自己有夸人的天賦,也因為平時工作非常清閑,便從淘寶、鹹魚上找到誇誇群然後毛遂自薦。

經過他契而不舍的追尋,幾位群主同意他進入特定的誇誇群成為一名兼職誇手,似乎沒有什麼門檻或面試,成為兼職誇手比他想的還要簡單。群主在接任務之後,都會公布被夸人的性別、年齡和要誇的方向,他只需要借題發揮一下,再套用幾個模版就能完成任務,這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份輕鬆又有趣的兼職。

3 月 19 日這一天應該是黃冬接單最多的一天,幾個群加起來誇了 50 多個人,大概能收入 100 多元,每個人誇三到五分鐘來算的話,他花費在誇誇群上的精力超過三個小時。「我來做誇手兼職,不是為了掙錢,打發時間吧,要不然太無聊了。而且,夸人會上癮的!別人開心自己也覺得開心,還能多少有錢掙就很爽」黃冬說完,又去誇誇群里打了一個象徵著可以「接客」的「1」。有時候也很不想誇,比如說長得並不好看還要誇美,對黃冬來說有點痛苦,這樣的單他就會寧願不說話也不掙錢。

25 歲的小芒在下班的路上因為跟男朋友抱怨了一句「今天工作好辛苦哦」,然後就被男朋友拖進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群」。一開始進群,鋪天蓋地的「仙女」「女神」稱呼向她襲來時,她還是被群里莫名的熱情嚇「懵了」。

後來才了解到自己是進了傳說中的「誇誇群」,在群里聽到大家無所不用其極的語言來誇讚自己的時候,她後來描述說:「很意外,很熱情,雖然沒有很真誠,但是還是挺搞笑的,心情會變好。」小芒還會在群里很有禮貌的感謝大家。在被移出群後,她也有自己的疑問:「群里真的都是真人么?不會有機器人么?有一些話一看就是複製粘貼的,還有人還在誇上一個客人。」

「新奇大於開心」小芒總結,「體驗一次就夠了,我以後也可能買給我的朋友,比如過生日之類的。」不過,當得知這次五分鐘的體驗收費 50 元的時候,她還是感嘆:貴了。

在動點科技此次的採訪中,無論是誇誇群主還是誇手或者顧客,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識:「大家都是圖個新鮮罷了。」即使付費形式的誇誇群誕生了,它也不會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但幾乎在所有參與或者正在組織誇誇群的人眼中,誇誇群就算只是互聯網文化裹挾中的一陣風,也是希望是能夠帶來溫暖的春風。

「大城市中抑鬱的年輕人太多了,誇誇群對我來時就像是一個天使般的存在。」金子在最後的時候跟我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註銷 QQ,就能重新做人了?
網易回應稱在未來還是有裁員的可能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