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好,我丟失的睡眠

你好,我丟失的睡眠

你 為 什 么 睡 不 著?

睡眠是條大河

它很寂寞

沉沉的眉心

開著花朵

——顧城

陽春三月萬物萌發,這是個易犯「春困」的時節。2001 年,國際精神衛生組織發起了全球性的活動,把每年 3 月 21 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為「世界睡眠日」,也就是明天。在通向明天的這個夜晚,我們想和你聊聊關於睡眠的二、三事。我們採訪了曾經深受睡眠問題困擾的相聲演員王自健,已故攝影師任航的紀錄片《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導演張溪溟;@趙小姐失眠中 本人趙若虹;以及@安定醫院郝醫生 。他們娓娓道來那些經歷過的關於睡眠的事情,以及如何解決睡眠障礙的方法論。「你為什麼睡不著」是我們拋出的問題,一個嚴肅的問題。

昨天你睡得好嗎?有沒有夢?如果你沒睡好,是在加班熬夜之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還是在通宵「開黑」之後持續興奮到天亮?每天早上起床後,你的心情如何?

我們知道的是,現在有太多的人睡不著,也睡不好。《2018 年中國的 90 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顯示,90 後人群的睡眠均值為66.26 分(滿分為 100 分)普遍睡眠不佳,六成以上被調查者覺得睡眠時間不足,呈現出「需要輾轉反側,才能安然入睡」的狀態。

31.1% 的人屬於「晚睡晚起」作息習慣,30.9% 的被訪者屬於「晚睡早起」。其中 「苦澀睡眠」占 29.6%,「煩躁睡眠」占 33.3%,「不眠」占 12.2%。在研究對象中,30.9% 的人入睡需要 30 分鐘以上,0.9% 的人需要藉助藥物才能入睡……另外有數據顯示,中國國民的失眠發生率為 38%。

春天如此美好,你為什麼睡不著?是手機太好看?遊戲太好玩?還是心事太沉重……作為失眠人群中的一員,對於自己「睡不著」的前因後果一定無比清晰。

這時候,我們希望你像「夜行俠」張溪溟、「夢想家」趙若虹和「重生者」王自健一樣,經歷過晝夜顛倒和痛不欲生,抵達自我平衡、取悅自己的新天地。

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晝伏夜出,可能是一種自主的選擇。

張溪溟剛剛經歷最嚴重的一次「睡不著」——之所以是「最嚴重」,標準在於它的延續時間從 2018年6、7 月到 2019 年 1 月,大概有半年他都在早上 7、 8 點吃完早飯後睡覺,白天用來睡,晚上則看書、寫作、散步……完全晝夜顛倒。

「最開始就是晚上看書,看到11 點覺得想要再看一會兒,第二天又想再熬一會兒。十二點、一點、兩點、三點,最後突然就睡不著了。」他試過一些辦法來改變這種習慣,睡前吃蘋果、泡腳、喝牛奶……改善的方式止步於此,總的來說他很放任這樣的作息。不知不覺成了這樣,半年後再不知不覺地恢復過來。到採訪的時候他還有疑問 :「晝夜顛倒的人一定是睡眠障礙嗎?」他認為不一定是這樣。

張溪溟時常成為夜行者。大學時半夜在東單教堂外遊盪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晚班後從國貿步行到北京站,坐午夜公交車回家 ;成為自由職業者後,凌晨開車在二環路上狂奔,夜裡兩點去簋街約一場飯局……他相信人們生活在同一空間內,但各自佔有不同的時間,即所謂「時間模式不同」。

今年34歲的張溪溟是東北人,小時候學畫畫,大學在北京印刷學院念動畫導演。他想拍電影,沒能進電影學院學習,大二便離校拍片。夜行俠他在外謀生的經歷里,只有兩年上班經歷。其他時間都是自己接拍視頻項目,從被動地為別人拍攝,到張溪溟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製作自己想拍的片子。出現最嚴重「睡不著」的這一年,他在重慶準備自己要拍的故事長片的劇本。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他一門心思地寫。

張溪溟對理想生活的定義有一個最為核心的判斷——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這也許可以成為理解他的核心。這是一種青年人當中很普遍的處境,很多事情都與之相關。

張溪溟最重要的一個導演作品是為已故攝影師任航拍攝的紀錄片《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這本是一個網路平台委託張溪溟拍攝的影片,但因為任航拍攝題材被主流排斥,平台放棄了這次拍攝。張溪溟自己感興趣,把片子拍完了。2017 年,《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參加了 First 青年影展和釜山電影節。他本來只是將這個紀錄短片作為自己另外一部片子的陪跑,但《我有一個憂鬱的, 小問題》 受到的關注更大。

很多人以為這部片子是講抑鬱症,但實際上,它在講自由。在張溪溟眼裡,主人公任航就是站在片子里那個三角形屋頂上的一隻鳥,他面對著不自由在做出抉擇。可能這是很多人在觀看這部紀錄片時能夠共情的真正的原因。

張溪溟在 30 歲時離開北京去重慶生活。最近的這三四年,是他非常特別的一個階段。因為在30歲之後他才完成了《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的後期製作,以及那個故事長片的劇本。張溪溟身邊有很多學畫畫的、學電影、學舞蹈的,到了 30 歲基本都離開了所學專業,但張溪溟反而在 30 歲時真正地開始自己的理想。

回想起來,他的失眠最早就是出現在這個時間點之前 。「 你生活在一個你根本不會長期生活的地方,但你目前又不得不生活在這裡,而未來 , 還遙遙無期。」 這使得張溪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重慶是他一直很喜歡的一個城市。也許是在和北京生活的對比之下,去到重慶以後,生活變得輕鬆自在很多。

張溪溟相信一種觀點,人身體上展現出疾病的癥狀的時候,其實是療愈的開始。就像感冒發燒,實際上是人類身體感染到病毒之後,自發地讓自己發熱以殺死病毒,這其實是身體的一種抵抗,是一個過程。張溪溟想,自己的失眠可能也是對某種事情有所抵抗。

對於一個常年需要閉關創作的人來說,他所要面臨的一是創作問題,二是你的生活怎樣能夠維持下去。在去重慶之前,張溪溟把自己用之前積蓄買下的一套房子給賣了。用這種很「當代」的解決方法,張溪溟化解了「生活如何維繼」的問題。張溪溟說,剩下的困擾對於他來說,就是劇本怎麼寫,以及,要吃什麼。

在採訪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延續半年的晝夜顛倒,其實是和劇本創作上的瓶頸期有聯繫的。這其中包含的聯繫其實很直接,但也會被當事人忽略掉。而更廣泛的聯繫其實和當事人的處境有關,也和想按照自己理想方式生活的嚮往有關......只是這些,似乎更容易被人們忽略。

Tips

什麼是失眠 ? 「睡不著」和「失眠」是一回事嗎?

失眠是指儘管有適當的睡眠機會和睡眠環境,患者仍然對睡眠時間或睡眠質量感到不滿足,並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失眠除了有入睡困難,還有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等癥狀,這些癥狀反覆出現,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精力變差、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日間睏倦、情緒紊亂等。睡不著是指入睡困難,是失眠眾多癥狀中的一種,不能等同於失眠。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入睡,有些人就是睡不著?

失眠的原因相對較複雜,主要跟人的遺傳特點、性格類型、工作性質、心理問題和營養狀況等相關。正常睡眠到慢性失眠進程的累積模型稱為「3P」模型,指的是失眠發生髮展過程中的易感(predisposing)、誘發(precipitating)和維持(perpetuating)因素。易感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失眠易感性等,誘發因素包括重大應激事件等,維持因素指的是不良行為和信念對於失眠狀態的維持。結構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失眠患者的左側額葉、前額葉、楔前葉、顳葉皮層灰質體積下降。功能神經影像學研究提示,和正常睡眠者相比,失眠患者非快眼動睡眠期時,顳葉、丘腦、扣帶前回、方回和腦幹活動異常。

長期失眠的人會變笨嗎?

睡眠是影響一個人精神狀態的主要因素,睡眠不足會影響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失眠的持續存在會影響身體健康。長期失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反應變慢,影響其判斷力。

什麼樣的失眠需要就醫?

在日常生活中失眠是很常見的事情,幾乎 90% 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失眠。睡眠時間的需求量個體差異很大,因此,具體的睡眠時間標準也不統一,偶爾一次的失眠對於身體和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臨床上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DSM5)為 :伴有下列一項(或更多)主訴(入睡困難、維持困難、早醒),每周至少出現三晚睡眠困難,持續三個月以上,主觀上過分關註失眠,擔心失眠的後果,因失眠造成明顯的苦惱,或對日常生活、工作造成明顯影響。

失眠和抑鬱症有必然聯繫嗎?

失眠和抑鬱症存在比較密切和複雜的聯繫。在抑鬱患者中約 80% 的人存在失眠 ;慢性失眠患者約三分之一伴抑鬱焦慮問題,25% 的慢性患者的失眠源自抑鬱發作。因此,失眠可以是抑鬱發作的常見癥狀之一,也可以是抑鬱症的危險因素——同時,抑鬱症也可以是慢性失眠的危險因素,如抑鬱等情緒問題會引發失眠,而失眠會直接導致次日的情緒低落。長此以往,慢性失眠可促進抑鬱的發生,可能是抑鬱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先兆。抑鬱症患者通常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醒後無法再次入睡等,睡眠不佳會進一步加重抑鬱癥狀從而進入惡性循環。因此,長期失眠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避免抑鬱症的發生。除了抑鬱症,慢性失眠還可以與許多慢性疾病同時存在,包括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這些患者慢性失眠的發病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

(以上內容來源 :北大醫學院研究員 時傑博士)

夜晚是屬於一個人的安全與溫暖

趙若虹的微博 ID 叫「趙小姐失眠中」,擁有 180 多萬粉絲的她看起來生活一切順遂——畢業於美國名校,前電視台主持人,現創業成功人士,家庭和美夫妻恩愛......而且她還是一個興緻勃勃的「吃貨」和健身愛好者,無論生活和工作,趙小姐都是積極面對的榜樣。

但她一直有失眠的問題。

她說,小時候,因為害怕睡著後大人們偷吃好東西而不肯睡。大學畢業工作後,遭遇行業及工作單位的變動,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下,開始真的睡不著覺。在此之後,失眠間斷地被治癒,又再爆發。

「活了這幾十年,幾乎總在跟睡眠較勁 。」 她總結

道 , 現在好像倒與失眠和氣地共處起來了。

與其回想 20 幾歲時的焦慮,趙若虹覺得,其實現在也經常會焦慮。比如上周的一天,她和丈夫那多要趕早班機,「我早上四點醒來,想著一會兒要早起,不一定來得及塗護膚品,就爬起來塗了個護膚霜,又順帶服完今日份日用藥 ;再一想要出門幾天,值錢細軟得藏藏好,接著覺得自己好像年前應該買幾條內褲,買著買著,覺得自己還少了一件外套......然後就睡著了,最後還忘記拔鑰匙......這算是我焦慮的日常。」 不過 , 哪怕焦慮著 , 現在她也能很正常地接受這一 點,「 畢竟人總不能什麼便宜都佔全,再好的人生,也總有個 catch。」

而事實往往如此——似乎即使一樣是失眠,但有時候的失眠是很輕巧就可以面對的,有時候則是很沉重的問題。對此,趙若虹已經很習慣在凌晨四點鐘醒來了。失眠現在對她來說,是一件並不是很輕巧 , 但是可以面對的事情。

「 失眠的一個好處,是每天都可以看各種奇奇怪怪的書。我特別想要推薦兩本 :耶茨的《十一種孤獨》以及帕 慕 克 作 品 《別樣的色彩》。它們都在床頭邊上,在凌晨醒來的時候,我很願意去翻幾頁,那些文字會讓我覺得寧靜心安。我也特別喜歡張怡微的故事,想推薦她《細民盛宴 》。 她的文字中有種節制 , 總是不動聲色地戳心戳肺,好像冬日裡捧著杯熱茶,一不小心還會被燙一下。」她說。

生活中的趙若虹是一個熱情的發光體 , 似乎自帶幽默體質 。「 蠻早前我聽過一句話 :幽默是面對不完美人生的最好辦法。一直覺得挺有道理的,就像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矛盾,生活中也有反面的東西,那麼我有一個矛盾面就是我一邊很焦慮,一邊又很能放寬心。所以我常常會做很多很多的準備,甚至有些選擇困難症。但是最後,也總是能夠一咬牙一跺腳,做出決斷。」而性格中開朗的特質,又會讓她能夠在崩潰的邊緣自我平衡。「常常因為沒控制住吃多了,第二天看到體重秤上的數字,後悔......其實我不是會被惋惜或後悔禁錮的人。該吃吃,該喝喝,該要吃健康餐的時候就悠著點。我覺得只要還在往前走,就不會有囚牢。」

而「失眠中」的趙小姐之所以在每一個白天看起來都容光煥發,原因似乎在於她擅於與自己相處。「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我真的有一套特別完美的住所 :早上,我在鬧鐘聲中醒來,狗狗過來舔我的手,跟我蹭鼻子,阿姨準點來遛狗,拉開窗帘,一屋子陽光。下班回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躲在地下室看片子聽音樂,帶著穆時英的小說進干蒸房蒸桑拿,出來了給自己刷一身體膜,一邊在屋裡轉來轉去等著體膜敷完,一邊跟女朋友們煲電話粥八卦,給人家提供各種不靠譜的情感意見......特別特別的自由。」

目前,她日常生活中的願望是:吃好喝好,業績往上走,體重往下走。

「有人會覺得,失眠的人簡直太好了,空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做很多事 ;有人會覺得 , 失眠的人好慘,安眠藥並不安全不能多吃。我其實覺得兩種看法都比較極端,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睡眠問題,我能夠理解,哪怕什麼都不問。我想說:其實每個人總會有些值得擔心的事,譬如創業,譬如家庭,失眠也只是其中的一種。能夠治癒的,可能是一杯酒,一本書,一份好吃的,或者是做好的指甲、接好的睫毛、染好的頭髮......這些都是很美好的東西,可以讓我們積累起繼續往前跑的能量。」

有夢的人睡不著,夢多的人睡不好。當你成為一個生活中的夢想家,這時候的失眠也許源自於環境和工作壓力。雖然趙小姐創立的品牌73hours 已經順利被國內最大的時尚零售集團——百麗集團收購了,但她仍然在為品牌發展忙碌。

這些在現實中奔走忙碌的成年人,最為懷念的可能是再也無法擁有的「嬰兒式睡眠」。

「我小時候,住在外婆家的新房子里,雨天,我睡在二樓的小床上,把棉被裹得緊緊的,外婆在樓下灶批間里用小鑊子給我煮牛奶。隔著一層樓,我似乎都能聞到小奶鍋上面那層慢慢結起來的奶皮。雨滴噗咯咯,噗咯咯地打在窗沿上,我舒服地在棉被裡打著哈欠,覺得溫暖而安全......這是我記憶中最舒適的睡眠地了。」她笑著說,「最近印象深刻的一次睡得特別好的晚上,是我和我的好朋友樂樂一起去旅行。那次旅行的緣起是我們喝高了,聊著聊著就定了第二天的機票酒店。我們玩得很開心。只是最後一天晚上,我發現我的安眠藥被服務員當垃圾扔掉了,陷入了極大的驚惶之中。樂樂出去給我買了一份炸雞,買了兩罐啤酒,吃完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還給我泡了牛奶,把她給我買的那件新的粉色T恤找出來 , 對我說 :不要 怕, 現在, 像小貓一樣睡著吧!那天晚上,我就像小貓一樣睡著了。」

而對於眼下這些睡不著的夜晚 , 趙 小 姐 也 可 以 坦 然 面 對 。「 我刷了很多劇,看了很多書,掌握了好多連飯桌聊天都用不上的冷知識......早早醒來的時候,會覺得夜晚是如此安全而溫暖,而且那是屬於我一個人的。這些是夜晚里的閃光點。」

找到平衡,取悅自己

兩年多前,被強烈身體不適困擾的王自健曾主動就醫,被診斷為

「重度抑鬱伴中度焦慮症」。這次採訪當天,王自健剛參加

完央視豬年春晚的最後一次聯排。穿著白色衛衣的他瘦瘦的,面色潤澤, 看 上 去 神 清 氣 爽 — — 他 參 演 的小品《站台》隨後收到了全國觀眾的好評,再次把王自健送上熱搜。

又是一個好的開始,一切宛如新生。

我們還是從「睡不著」這件事聊起。「我從小就不愛睡覺。小時候我媽講故事哄我睡,把自己都講睡著了,我還沒睡……在當藝人之前,我的工作都是創意型的,很少坐班,包括在電視台做節目,在雜誌社做編輯,熬夜是常態。真正困擾我的是後來拍戲,第一次覺得失眠是個事兒。從2011年開始,收工回酒店睡不著,而第二天早上7點就要化妝……越想趕緊睡就越睡不著。之前我吃過幾年褪黑素,但是這會導致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我如果一直不睡,累得不行了就會睡得挺好。但把自己耗到精疲力盡其實挺難的,可能需要兩個白天加一個晚上才行。」他說,「失眠就是我的一種生活常態。今天我也是天亮睡著的,凌晨一點多起來打遊戲、看視頻、聽聽評書、看會兒劇本,然後一直到天亮……我有好多不一樣的睡不著的感受,有一種就是我剛才說的,明天有事趕緊睡,就會一直糾結在這件事里。還有一種是自己的思維跑到另外一個世界,似乎在清醒狀態下進入了幻想。比如我最近在寫的一個劇本,或者在拍的一個戲,我就是醒著想這些事。其實也不覺得累,還挺好的,一直覺得這是個老天給的禮物。」

有時候他也會想——現在的人是不是沒必要睡那麼多?「原始人因為光線問題,還有食物短缺、重體力勞動,才需要天黑就睡覺。而今天食物完全不匱乏,也幾乎很少做重體力勞動,照明又隨時可見,那麼睡眠在生理需求上就少了吧。」這是王自健對於現代人睡眠的分析。「睡眠對我最大的一個好處是輕鬆,什麼都不用想。我睡不著其實沒什麼困擾,除非是在拍戲的時候怕影響到別人。我的生活沒有規律——都沒有準點睡覺,生活哪還有規律。就是想幹嘛幹嘛,玩遊戲、看電影、餓了就吃渴了就喝,要是什麼都不想干,就呆著。」

並沒有一件突發的事情讓他抑鬱。「剛開始就是覺得累,心情不好,沒當回事。還一直在健身運動。後來受傷停止了運動,慢慢的情緒越來越低落,突然有幾天飯量變得特別小,什麼都吃不下去,之前喜歡的也不想吃……為了讓自己活下去,我有意識地每天喝兩杯蛋白粉,保證營養。然後,開始有巨大的恐懼感,在家裡就只能在卧室待著,出卧室的門都覺得會死,完全動不了。那是一種身體上的不舒服,但意識不到為什麼,只是害怕,巨大的恐懼,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於是,王自健去了上海的精神衛生中心。「相當於北京的安定醫院。當時醫生給我的診斷是『重度抑鬱伴中度焦慮』,沒有心理疏導,在醫院治療就是開藥,其實最有效的是吃藥,醫生說『你之所以不高興,是因為體內一些物質不分泌了,就感受不到高興。那麼就直接補充,誘發體內重新分泌這種物質。」

得了抑鬱症,就會對世界萬物失去興趣。但當時王自健還保持著一個興趣,就是好奇心。「我想知道我到底怎麼了?這是怎麼回事?我怎麼好好的一個人就這樣了?然後就開始看書,從弗洛伊德到榮格,看著看著把這事都忘了,進入了一個學習狀態。然後就到處給人看病,還給人做催眠。」在這個過程中,王自健分析,抑鬱可能跟自我評價體系有關。「包括觀眾的評價,說你的節目越來越沒勁……還有,看我演的戲別人會笑,這也能降低自我評價。一個人愛和被愛都是需求,也同樣都是能力。如果這兩個東西都給別人,那都會有受到傷害的幾率。但是把愛和被愛的能力先給自己,一定不會受到傷害。」他說,「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我刻意迴避工作的時間段,和治療抑鬱症的時間是重合的,我不知道這跟抑鬱症有沒有關係。包括2017年底《80後脫口秀》停了也是我的個人意願,沒有人來關我的節目。當時另一個困擾是大家看我演的電影,不管多悲慘的劇情都會想笑。我覺得特別對不起那些找我演戲的人……他們覺得王自健演戲是可以的,但沒想到的是觀眾會齣戲。」

這幾年影視行業蓬勃,王自健說自己一年大概要看七、八百個劇本。「有時候會感覺已經失去判斷能力了,覺得都不好,那麼就索性什麼都不做。或者自己寫一寫,看能不能弄點好的東西……而且我也花不了那麼多錢。不是慾望低,只能說是自我滿足能力強。今天我發現,讀完了一本書,可能跟掙到1000萬給我帶來的滿足感、那種激素的分泌是一樣的。」他微笑著說:「我覺得我現在特好。生病以後,剛開始還挺痛苦,後來適應了,發現這樣的生活沒有壓力,想幹嘛幹嘛,而且大家也沒忘不你。前陣子上了一檔節目,莫名其妙上了兩次熱搜——大家說『想念王自健』,我趕緊發個微博『我還活著』,真的特別感動。」

王自健由衷感慨,和自己最忙的時候對比,肯定是現在好。「我當時拍了一個電影是悲劇,關在一個封閉場地里拍。同時還要每兩周回上海錄一次脫口秀……我感覺整個人就崩潰了。因為根本做不到在這邊演悲劇,然後又要回到一片歡樂的氛圍里給大家說笑話。當你忙成那樣的時候,哪件事都做不好。」現在總結,他得自己的抑鬱其實跟價值觀升級也有關係。「那時候想不通,因為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有點小聰明的一個人,而且是很有一點小聰明,只要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都有辦法合理化。但突然有一天不能合理化了,就有這種無力感。之前接受採訪、做脫口秀的時候,諷刺幽默嘛,沒有什麼顧忌,你當然什麼都敢說,說話又損,大家哈哈一笑,都願意轉發都願意看……其實那是因為你的價值觀簡單,才能說出那樣的話。現在上微博發言,越說話越害怕,因為你不知道會傷害到什麼人,或者不知道說的話對不對?這很困擾我,就是怕傷害別人。我現在比較費解的,網路暴力算一個。比如平時生活中一個很好很仗義的人,卻能在網上對不認識的人釋放極大的惡——人怎麼能分裂成這樣?我對粉絲們說,如果有人在微博罵我,不要跟他對罵,別自己惹氣受,我不需要別人無條件支持我。」他說,「近幾個月我慢慢總結出來,其實這是價值觀的升級。這個升級是把價值觀更複雜化,每個人都要有這個過程,會形成一個相對複雜一點的價值觀。」

對於未來的工作安排,王自健也有了明確目標。「接下來還是會做自己認可的喜劇,會拍電影,但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我現在做的事就是『取悅自己』,之前還是在取悅別人。現在我自己覺得我好,就行了。我想吸引的是和我有共同價值觀的人——這不是很合拍的一件事嗎?其實那些偉大的公司、創業者,包括蘋果,微軟,它們做的事情首先也是取悅自己。」

如今的王自健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衡感,包括如何哄自己入睡。「我睡著了能睡好久,現在的狀態就是極難入睡又極難醒,每天都這樣。慢慢也有些方法,比如想一些無聊的事,讓意識灌輸到呼吸上——這口氣吐出去,再進來,然後又吐出去……一會兒就睡著。人在無聊的時候容易睡著。還有一個方法最開始特別有效,我發現自己在飛機、火車或者汽車上能睡著,於是就買了一個按摩椅放在家裡,它能按摩能加熱還帶震動,一會就能睡著……後來發現,當你覺得有事要做的時候就睡不著,只有在飛機火車上,你只能在這裡待著,感覺踏實了,就睡著了。」

Q&A

Q:《芭莎男士》

A:郝醫生(微博ID:安定醫院郝醫生)

作為一個精神科醫生,你可以幫我們區分一下失眠、睡眠障礙和抑鬱症的關係嗎?

失眠是抑鬱症的一個表現,主要是大腦部分功能的損壞,導致睡眠障礙。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REM睡眠的潛伏期縮短(正常認為90分鐘,而抑鬱症病人的首次REM睡眠出現 後50分鐘以內)早醒及深睡眠減少,隨著患者年齡增加,後半夜睡眠障礙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主要多為早醒和醒後很難入睡。失眠的嚴重程度與抑鬱症嚴重程度有直接關係。嚴重的患者經常在凌晨醒來,思緒萬千,情緒糾纏在悲哀境地而不自拔。 抑鬱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第一類是睡眠過少,早醒是典型抑鬱診斷癥狀學標準之一,比平時或預期起床時間早醒2小時以上,稱為抑鬱症早醒。還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失眠,即上床後長時間不能入睡,入睡困難、眠淺、易醒、多夢、醒後難入睡。第二類是睡眠過多,患者每天沒有精神、睏倦乏力睡不醒,也是抑鬱失眠的一種,稱為不典型特徵。

對於「睡不著」和抑鬱症,大家有什麼普遍的誤區?

對抑鬱症的誤解主要有三點。第一認為抑鬱症是極度悲傷,甚至是矯情,不是疾病。抑鬱症的病因很複雜,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都參與的發病過程,簡單說就是大腦生病了,影響某些區域的功能,絕對不是矯情。第二是認為抑鬱症等於自殺,這是誤解。第三是認為抑鬱症可以不服藥自愈。很多人覺得抑鬱症是不開心,所以開心一點病就好了。輕度抑鬱症確實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和運動等方法調節,但是中、重度抑鬱症就必須吃藥治療,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鬱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部分患者還需配合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手段。

你身邊有失眠問題和患抑鬱症的親戚或朋友嗎?最近幾年抑鬱症接診數量是在上升還是減少?

身邊失眠的朋友挺多的,我都會推薦一些安眠小技巧,如果情況嚴重就直接開藥。患有抑鬱症的朋友也有,主要是做一些抑鬱症科普,講清事實,尤其是患者的家人支持,對抑鬱症治療同樣重要。最近的抑鬱症接診數量是在上升的,較之前明顯增多。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大家對抑鬱症的認識和了解更多了,知道這不是簡單的不高興,更多的人選擇主動就醫;第二是社會壓力大,生活工作節奏快,一些上班族長期處於高負荷運轉的工作狀態,加上飲食、睡眠都不夠規律,都會導致抑鬱症。

抑鬱症的治療很難嗎?在治癒案例的病人中,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鑒?

治療抑鬱症是從認識抑鬱症開始,認識是治療的基礎。現在的醫療水平對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都是很成熟的,副作用較大的傳統抑鬱葯和抑製劑已經較少使用了,治療藥物和手段在不斷更新,只要謹遵醫囑堅持服藥,治癒是不難的。在我接觸的病例中,一個互聯網從業者進醫院的經歷很有意思——他自己開著車,絕望之餘直接一腳油門想衝到河裡去,一了百了。但是看到河邊有一隻流浪貓,他又急打方向,撞到一輛120急救車上……就直接拉到醫院治療了,後來恢復的挺好。能夠治癒的人都有共同點,就是積極的求生意志和不懈堅持。抑鬱症的康復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承認自己的病情,甚至與病為友,更有利於治癒。

從專業醫生的角度來看,抑鬱症和當下的社會發展、社會現狀有深層次的關聯嗎?

有幾方面的外部因素會影響抑鬱症的防治。一是對抑鬱症的錯誤認識,要麼不當回事,要麼諱疾忌醫,延誤病情。如果能夠以客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早干預早治療,就能夠在早期控制病情;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提升發病率。現在人喜歡社交網路,對線下社交和運動缺乏興趣,這非常不利於心理健康;三是職場的高度競爭,家庭生活和經濟壓力過大,會讓人長期處於高度緊繃狀態,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此外,現在人們養育孩子,百般呵護,卻忽略了讓孩子積累處理負面情緒的經驗,這在今後容易產生他們面對困境時的處理難度。 抑鬱症發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內外部因素公共作用的結果。從成因來看,引發抑鬱症的主因還是個體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等。社會因素還是次要的。

平時你自己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抑鬱症患者怎樣自我調節達到痊癒?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聽患者傾訴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每天都接收很多負面情緒。那段時間很難受,自己也覺得身心俱疲,於是就試著找點愛好轉移注意力,比如下班後跑步,及時將腦袋放空,效果挺好。再後來就是跳廣場舞,每天都扭一扭,還認識了不少廣場舞愛好者,感覺特別好。至於患了抑鬱症的人,治療效果好的就會痊癒,活蹦亂跳的。治療不好的有擅自停葯,複發後自殺的……其實患者只要謹遵醫囑,配合治療,一切都會好的。

除了精神科醫生,你還是一個微博網紅和科普作家。在被諮詢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問題的時候,你通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18年我們成立了小桔燈諮詢工作室,組織諮詢師通過微博和微信在線提供一些基本心理疏導和問題諮詢。做這件事有幾個原因,我經常收到很多關於心理問題的諮詢,都儘可能解答,但個人力量畢竟有限。後來也發現,有些人的一些困惑或苦惱不願意或沒有條件去醫院,利用網路進行快速預約諮詢,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同時我們國家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其實很短缺,有些人在本地很難找到專業諮詢師。我們組織了一批資深的專業諮詢師,利用網路遠程諮詢,能為更大範圍的人提供服務。

她說,我堅持每天在微博做相關的科普。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相較於生硬的硬科普,風趣幽默的「軟科普」大家更能接受,就是將知識點融入到段子里。所以我就將一些精神疾病常識用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將病例改編為故事,讓大家更了解和認識精神疾病。於是我寫了第一本書《你也是蘑菇嗎》。讀者看完之後,如果覺得「哦,原來抑鬱症是這麼回事兒。」就好了。而即將上市的《12個我》則濃縮了一些現代社會常見的心理問題,希望這些故事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

互動

和我們說說你那些睡不著的夜晚,

並祝你今晚睡個好覺。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編輯·於蕾、李祺、佟宇

開篇·於蕾

內文·晏文靜

插圖·謝雯歡

特別鳴謝·北大醫學院研究員 時傑博士、

芭莎上海辦公室 顧文瑾

設計·圓子

BAZAAR MEN 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旅遊 的精彩文章:

櫻花季即將來臨,去日本該吃什麼?網友:看著好吃味道卻一言難盡
17年的配角,今天的主角

TAG:時尚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