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機器人革命!仿生群體機器人誕生,可實現集體遷移

機器人革命!仿生群體機器人誕生,可實現集體遷移

來源 | MIT

編譯 | 戴林潼

編輯 | 吳非

1986年,納米技術先驅Eric Drexler在《創造的引擎》(Engines of Creation)一書中首次提出並描述了「Grey Goo」:能夠自我複製的納米分子機器人失去控制、如癌細胞般增殖,最終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資源。隨後,這一概念隨著科幻小說而迅速流傳開。好在,現實世界裡,這還只是一種瘋狂的理論。當前的機器人通常由相互聯繫的組件組成而成,每個組件都有特定的功能,如果一個部件失效,機器人就會停止工作。

不過,在今天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工作中,科學家已經在機器人的群體性上接近了「Grey Goo」。哥倫比亞大學和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合作,造出一類前所未有的仿生物細胞群體機器人。這種新型的粒子機器人由許多鬆散耦合的簡單組件(即「粒子」)組成,每個粒子不能獨立運動,只能輕微伸展或收縮。但組合在一起,機器人可以實現自主運動。

哥倫比亞大學的Hod Lipson和CSAIL主任Daniela Rus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另外,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之一,是中國學者、哈佛大學與CSAIL的博士後李曙光。

「你可以把我們的機器人想像成Grey Goo」,Lipson說,「我們機器人沒有採用集中控制方式,也不存在單點故障的問題。它目前還比較初級,但我們知道這類機器人是可以存在的,我們認為這甚至可能解釋細胞的運動。」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試圖製造出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不能像生物那樣生長、癒合傷口或從傷害中恢復。哥倫比亞大學和CSAIL的團隊一直致力於開發出不受制於部件的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即便有部分部件失靈,也能正常工作。研究團隊希望機器人不僅要看起來像一個生物,而且要把它構建成生物系統,用簡單的基礎部件創造出具有複雜功能的機器人。

該團隊與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的Chuck Hoberman以及康奈爾大學合作,進行模擬和試驗。他們在模擬中展示了由10萬個粒子組成的機器人,並在試驗中演示了一個由24個粒子組成的系統。

在這項試驗中,這些粒子機器人被賦予了向光性。靠近光源的粒子處於更為明亮的光照下,因此會較早開始運動。這種運動使得機器人內部產生一種波,這種波會使整體向光移動。因此,即使單個粒子不能獨立運動,機器人也能進行全局運動。

在數學模型中,他們模擬了用成百上千的粒子進行大規模障礙規避、物體運輸的情景。同時,他們還展示了粒子機器人模型應對部件故障的能力。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20%的粒子停止工作,粒子機器人仍能以完整狀態的一半速度運行。

Rus說:「在開發粒子機器人的過程中,我們的問題是:能否用不同的方式來組成機器人細胞,從而根據不同的場景,製造出不同的機器人?我們甚至可以賦予這些粒子機器人自主改變形態的能力。例如,假如機器人需要從桌子上取一把螺絲刀,而螺絲刀太遠拿不到,這時如果機器人可以重新排布粒子、讓手臂變長,那麼問題得到解決。」

目前的粒子機器人尺寸還比較大。研究小組已經開始使用更多厘米級的粒子測試他們的系統,此外他們還在探索其他形式的粒子機器人,例如用對聲音、光線或化學梯度做出反應的微珠,製造出類似的機器人。

原始論文:

參考鏈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3/miot-rw031819.php

《環球科學》2019年3月刊上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電子設備阻礙了醫患交流?
谷歌涉嫌壟斷,歐盟開出113億元天價罰單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