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多閃「碰瓷」背後的反思:攜情緒的口水戰不是用戶想要的

多閃「碰瓷」背後的反思:攜情緒的口水戰不是用戶想要的

由於騰訊方面向法院提起禁令訴求,要求多閃停止在其產品內使用「微信頭像/QQ 用戶頭像和昵稱等微信/QQ 用戶數據的行為」,多閃在3月19日的全量推送炮轟騰訊,一石激起千層浪。

3月20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公布的裁定結果——要求抖音、多閃立即停止共享微信用戶信息等違規行為,這看似讓這場爭端塵埃落定,但實際上在爭端背後卻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多閃一方更是表現出「雖接受,但委屈」的姿態,而真相又是怎麼樣的呢?

偷換概念,還是碰瓷營銷?

多閃的全量推送不由得讓人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場3Q大戰,只不過彈窗變成了推送,戰場從PC轉移到了移動端,參與方中的360也換成了如今的「當紅炸子雞」位元組跳動。

不過整個過程卻沒有掀起像當年3Q大戰那麼大的聲浪,一方面,相比較當年的360安全衛士和QQ兩款產品,多閃與微信之間的活躍用戶量差距巨大,多閃彈窗所能觸達的用戶,可能都沒有這件事被媒體報道之後所覆蓋的受眾數多。

另一方面,作為仲裁方的法院在事件第二天就公布了裁定結果,判了其中一方(多閃)失利,這場原本愈演愈烈的口水戰自然也打不下去了。從時間線上來看,多閃搶在法院公布裁定結果的前一天全量推送彈窗,並用上了「賬戶信息,包括頭像、昵稱的權益屬於騰訊公司」這樣很具有煽動性的字眼,也更像是一次「碰瓷營銷」。

但某種程度上,多閃其實是玩了一次「偷換概念」,因為騰訊要求多閃停止使用「微信頭像/QQ 用戶頭像和昵稱等微信/QQ 用戶數據」邏輯並不是因為騰訊認為這些數據都歸自己所有,而是騰訊認為多閃並沒有獲准調用這些數據的。

在這之前多閃還曾數次碰瓷微信,但對於極度需要高留存以放大其網路效應的社交類產品而言,通過某個噱頭或功能爆紅容易,想真正覆蓋足夠廣的用戶群,建立一個新的社交關係網路或將原有社交關係網路映射到新平台上並不容易。事實上,多閃上線之後,被寄予厚望,但實際的數據表現並不好,這一點從多閃在App Store排行榜的走勢上就不難看出。

某種程度上而言,多閃一次次的碰瓷微信,背後更關係母公司位元組跳動的焦慮,在千億營收的壓力之下,當內容推薦引擎的故事講完之後,社交已經是能夠讓位元組跳動價值再上一個台階的唯一通道,但這一次他們面臨的對手則是騰訊,以及騰訊早已建立好的社交產品帝國。

用戶隱私才是爭議核心

整個事件以多閃被法院裁定立即停止共享微信用戶信息等違規行為告終,但這個事件卻因為多閃違規使用用戶信息而掀起了人們對用戶隱私保護的關注熱度。

在中國,很多用戶原本並不關注隱私保護,去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就曾表示中國用戶更願意用隱私換便利,儘管李彥宏的說法遭到了輿論的質疑,但李彥宏所講的卻是很多中國用戶當下用戶隱私觀念的現狀。

面對法院的裁定,多閃方面給出最新的解釋是用戶頭像、昵稱數據屬於用戶自己,那麼用戶只要授權了多閃,多閃就可以使用。這個邏輯看似也合理,但如果放在實際的行為中,就能發現多閃又一次玩了一次「偷換概念」,並以此挑動用戶在隱私保護上的敏感神經。

用戶頭像、昵稱的所有權屬於用戶這毫無疑問,天經地義,但多閃錯在用戶在多閃上的這些頭像和昵稱並不是用戶主動在多閃上傳的,而是用戶在微信或QQ里上傳填寫的,那麼微信和QQ就有義務保護這些用戶數據,不允許第三方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非法調用。

多閃為何會被法院認為存在違規,其實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在「騰訊微信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中,非常明確的提到了,微信開放平台針對的是應用,而不是公司,一個公司的所有應用都需要每個獨自申請。

即使抖音方面再三強調,多閃是抖音私信的升級,但多閃和抖音畢竟是兩款獨立的應用,從法律上來看,抖音和多閃也不是一個主體,其中多閃的主體是「北京拍拍看科技有限公司」,抖音的主體是「北京微播視界公司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和騰訊有協議授權的是抖音,多閃自然毫無疑問無權使用任何。

我們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用戶授權某視頻網站讀取了他的身份信息,這個視頻網站把身份信息同步到了一個網貸平台,並且自動幫助用戶在平台上借了幾筆款,然後對用戶解釋說這個網貸平台是自己孵化的產品,用戶在這個過程毫不知情,試問你會接受么?

雖然抖音授權多閃使用微信的賬號信息,實際帶來的危害並不大,但這和上面的例子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這涉及到用戶信息的隨意濫用。這一次的多閃,搶先一步炮轟騰訊的理由,也是舉起了用戶隱私保護這個敏感大旗,從而引發了多方關注,但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正在形成正確的隱私保護觀念。

相比國內,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尤其是用戶數據的「被遺忘權」正在成為熱門話題,今年年初,Google就因為用戶協議違反了歐洲在2018年更新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收到了法國監管機構5000萬歐元的天價罰單。

而在去年,Facebook更是頻頻陷入濫用用戶隱私,不注意保護用戶隱私的質疑聲中,股價受挫,多位負責人引咎離職。蘋果更是在近日關閉了Facebook發布內部iOS應用程序的功能,從Facebook應用早期版本到午餐菜單等基本工具被悉數關停,原因則是蘋果認為Facebook向iPhone用戶發布的這個「市場研究」App,違反了雙方關於允許Facebook收集用戶各種個人數據的協議。

這一次,中國的監管者最終也給到了真正保護用戶隱私一方應有的保護。

良性競合才是互聯網常態

商業競爭是必然的,多閃在調動用戶情緒之前,其實應該仔細想想,彈窗攻擊競爭對手在法理上是否正確,是否又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更或者,這種所謂「授權」是否真的存在隱私泄密的風險。

對用戶而言,他們想參與一場所謂的「大戰」,也不希望有公司借他們之手惡意去攻擊競爭對手,他們更多是希望看到互聯網平台之間的良性競爭。3Q大戰數年後,騰訊走向開放,和360握手言和,雙方從彼此對立,變成競合關係。UC和百度也曾因為移動搜索爆發過口水戰,但最終百度還是成了UC平台上使用頻次最高的搜索引擎。

背後的道理很簡單,用戶永遠才是第一位的。事實上,多閃讓用戶作出要不要換頭像的「二選一」,但這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例如和騰訊達成合作關係,獲得微信登錄授權;再比如引導用戶更新註冊信息,杜絕隱私泄密的風險,這些都可以避免一場裹挾用戶情緒的戰爭發生。

在這次彈窗事件發生後,急速狂奔的頭條系也應該停下腳步反思了,畢竟將自己的商業利益與用戶體驗等同起來,站在道德制高點討好小白用戶,然後藉助口水戰、公關戰吸引用戶眼球,長期以往對品牌並非是一件好事。

互聯網競爭不會消失,但良性競爭才是用戶願意看到的。好的產品應該永遠和用戶站在一邊,保護用戶,而非利用用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世太保 的精彩文章:

重磅:鎚子今後不會推出智能手機,網友:涼涼了嗎?
iPhone降價之後,銷量暴漲76%,庫克睡覺都笑醒?

TAG:俊世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