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地震分布圖:這5個省份地震發生得最少,有你家鄉嗎?

中國歷史地震分布圖:這5個省份地震發生得最少,有你家鄉嗎?

2019年3月21日下午,網傳江蘇省連雲港發生地震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但根據事後的調查顯示,此次震感來源並非真正的地震,而是鹽城一化工廠發生爆炸產生的震動,讓人稍微鬆了一口氣。畢竟相比於安全事故來說,地震要更加的難以預防和控制。

近些年來,我國曾發生了許多大型地震,比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每一次,都造對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令人痛心疾首。在所有的自然災難中,地震由於其不可預測,以及不定地點的性質,讓其一度被列入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1898年至今的世界地震記錄

在歷史上,我國地關於地震最早的記載,是在舜帝時期,距今已經有四千多年歷史。東漢時期,我國著名科學家張衡還曾製作了地動儀,用以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預測出具體方位和距離,進而快速實施震後救災工作,挽救更多的被困人員。

地震記錄 地震感知,這正是古人防範地震的有效方法。記錄地震有利於人們在「歷史地震多發地」早做準備,防患於未然。而地震的感知則有利於及時發現新的地震區域,並即使救援,減少損失。那麼我國從舜帝開始,到21世紀,究竟哪些地方地震頻發,哪些地方地震最少呢?我們來通過下面這張圖來了解一下。

4000年來我國地震分布圖

從一組公元前2300年-公元2000年間,地震等級大於里氏4.0級及其以上詳細的記錄圖當中,我們可以簡單地看出我國歷史地震分布,以及震級大小(圓圈越大表示震級越高)。

在這當中,我國的台灣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寧夏自治區,以及四川、甘肅省所處的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發生高等級地震的頻率較多,中、東部,以及東北地區相對較少。

而就整體省級單位而言,重慶、湖南、廣西、江西、浙江這五個省份的歷史地震頻率最小,湖北、福建、上海、內蒙、吉林、黑龍江次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省份基本都在地質較為穩定,斷層很少的揚子地塊和東北地塊。

相比上述地震頻率較低的省份來說,中、西部地區的地震頻率就要高很多了。

比如說,我國的台灣省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雲南、西藏、新疆這些屬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些地區的地震基本都是由於不同板塊之間的直接衝突引起的。而像寧夏、四川西北部、甘肅、陝西、山西等地區,則是大陸斷裂帶,屬於板塊運動衍生的負面效果。

至於我們今天的焦點城市-連雲港來說,雖然在歷史上沒有記載該地區曾過發生大型地震,但連雲港的西邊卻有著一條號稱我國四大強震帶之一的郯廬地震帶,這個地震帶在歷史上出現過強震。

根據資料記載,1686年7月25日晚上,位於連雲港以西約70公里的山東郯城發生里氏8.5級地震,地震導致郯城西部約100公里的徐州「城垣官署民廬頃復過,遠近壓死人不可計數」。徐州距離郯城100公里都尚且如此,那相距70公里的連雲港應該也能感受到震感,甚至直接受災。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雖然但相比於日本、東南亞,以及南美安的第斯山脈地區來說,我國的情況要好很多。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國的地震預防知識的普及程度遠沒有這些地方的高,還有不少人在遇到地震時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救處理……

總之,不管你所處的地區、省份是否地震頻繁,都應該學習正確的地震逃生方法,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千萬不要認為我的家鄉歷史地震很少,完全用不著預防,我們每個人的活動範圍都不只停留在故鄉,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民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京滬收入破6萬,為何還是感覺沒存到錢?
世界石油儲量排行:中國勉強入榜,俄羅斯僅排第8,第一不在中東

TAG:草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