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長征時鄧小平為什麼沒有留下來打游擊?

揭秘:長征時鄧小平為什麼沒有留下來打游擊?

1934年10月,紅軍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這次戰略轉移,是李德、博古等人秘密確定的,起初許多人都不知道。

要進行戰略大轉移,誰走,誰不走,是一個大問題。

當時,中央政治局幾個常委有一個決定,主力轉移時留下一個領導機關,由部分幹部帶部分人就地堅持鬥爭,一則掩護主力轉移,隨後在中央蘇區打游擊。這個領導機關,由項英負責。據李維漢回憶:

「毛澤覃、賀昌、原江西省蘇維埃主席陳正人等人因博古不同意而未隨隊長征,留下了。」

博古為什麼不同意他們走?

就是因為他們反對博古等人的路線,支持毛澤東。

偏偏鄧小平也是這一類人。

1933年,他因為鄧毛謝古事件連續被撤職,最後貶到了紅軍總政治部下的《紅星報》當主編,每日帶著兩個手下刻鋼板,搞油印。但是,困境中的鄧小平還是沒有低頭、屈服。

這一次連陳毅、毛澤覃這樣的人都被留下來了,鄧小平為何偏偏沒有被留下呢?

事實上,起初他在留下的,不再轉移的名單之列。為什麼最後又走了呢?

當時幹部的去留,屬省管幹部,由省委決定報中央審批;黨中央機關、政府機關以及共青團、總工會等,由各單位的黨團負責人和行政領導決定後上報中央定。軍隊幹部的留去,由紅軍總政治部決定。按照這個規定,鄧小平的去留由總政治部決定。

鄧小平之所以最後沒有留下,與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有關。

李富春與鄧小平曾於20年代一起留法勤工儉學,一起在法國進行黨團活動,編過刊物《少年》。從那個時候起,他們就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李富春和蔡暢結婚,見證人就是鄧小平。在鄧小平受到博古等人的錯誤批判時,蔡暢甚至還給他送過飯吃。

李富春在審查轉移名單時,發現竟然沒有鄧小平,當即大筆一揮,添了三個字:「鄧小平」。

由此,鄧小平才沒有和毛澤覃等人一樣被留下。

之後,他便與總政治部機關一起被編入紅章縱隊,隨紅軍主力,開始了長征。對此,他的女兒毛毛後來感慨地說:

「設想一下,如果當時父親被留在了中央蘇區,那他的革命生涯,將會走出另外一條道路來。這兩條道路,雖然終點只有一個,但是,結局則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無疑,毛毛的說法,只是一種樂觀的說法。鄧小平若是留下來打游擊,與毛澤覃、瞿秋白、何叔衡等人一樣壯烈犧牲,也並非完全不可能。所以,李富春當時雖然只是輕輕的大筆一揮,其歷史意義,卻是不可估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日本天皇要投降,被誰阻止?關鍵時刻此人出了手
此人是以一敵三的悍將,去世時許世友嚎啕大哭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