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賽車與背後的煙酒贊助商的那些事

賽車與背後的煙酒贊助商的那些事

不管戰局發展會如何,起碼從季前開始到第一戰結束的今天為止,杜卡迪的確佔據了多數的新聞版面與八卦消息。就連車上的贊助商也同樣備受關注。比較負面一點的那種。

除 MotoGP與WorldSBK,F1也開跑了。在這二輪與四輪接連地展開各自的全新賽季時,新的問題與爭議也隨之浮現,在禁煙廣告規定森嚴的澳洲墨爾本,是F1的開幕戰盛大展開的時分,FERRARI車隊為了避開不必要的麻煩,把自家剛發布的全新帥到掉渣的紅色FERRARI SF90 2019上那醒目顯眼的Mission Winnow標誌給塗掉,甚至連車隊名稱都將原本的Mission Winnow的冠名贊助改成了Scuderia Ferrari,以單調的全紅色戰車搭配主要機油贊助商出席澳洲大獎賽。

這一點去仔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賽車有很多有趣也很無奈的一面,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拿出來與你們分享,並單獨寫成一篇觀點的原因。

「引擎一響,黃金萬兩」,賽車運動從經濟層面來看,說到底終究都是金錢戰爭,車輛成本、技師與車手薪資、車隊營運成本、維修零件、套件研發、運送等等,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摔車都是你我一整年的薪水還要倒貼的龐大金額。誰握有的資金龐大,誰就擁有賽事科技的優勢與一定程度的主控權。這點無庸置疑,也因此,車廠車隊無所不用其極的找乾爹這件事,在闈場內是再正常不過的風景。巨大的金流支出所需要相對應的強力金援,而相對的,賽事龐大的曝光量與廣告效益也就變成贊助商們看到的碩大商機。

在近年來的Red Bull、Monster Energy等能量飲料的戰國時代之前,始於1876年開始煙酒商賽事贊助,眾家煙廠所建立起的五代十國相較於今日卻更加地腥風血雨。諸如你所看過的紅色代表Marlboro萬寶路、West威斯、早期SUZUKI最經典的RGV500冠名贊助商Lucky Strike好彩、Mild Seven七星,或是更早之前的Camel駱駝、還有在WRC SUBARU Impreza身上發光發熱的555等等,都是世界煙商大戶在各級賽車賽事上投入大把大把銀子的經典歷史痕迹。鼎盛時期的八零年代末,十幾家煙商廣告同時出現在F1的賽車上,彷彿一堆又一堆高速移動的煙盒一點也不是浮誇濫情之說。

話題拉回MotoGP,關於杜卡迪與Philip Morris旗下的Mission Winnow概念等等的合作關係促使煙商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賽車與賽道上,這篇新聞可以作為延伸閱讀來參考。自煙商進駐的一個世紀後,1976年起,德國首先禁止煙草贊助四輪賽事,隨後英國在1984年跟進,從主要的幾項大賽事中率先開鍘,隨後延伸到其它體育賽事中。1992年的法國,1996年的澳洲也都同樣祭出了禁止煙草广告和贊助的禁令。1996年同年,南非的賽車賽事也終止了與煙草業界的連結。

鑒於在首場F1賽事中FERRARI的妥協並暫時撤下Mission Winnow的商標之後,可以想到的是二輪賽事中同樣以紅色塗裝聞名的杜卡迪Desmosedici是不是也會同樣採取措施。

事實上,似乎Borgo Panigale的紅色大軍也不願意冒這種風險,在接下來的法國勒芒賽道以及澳洲Phillip Island分站當中「有極大的可能」讓杜卡迪車隊不得不放棄繼續掛上Mission Winnow的品牌在車上這件事情。原因無他,澳洲與法國對於煙害防製法都有非常強而有力的政策在保護,也因為如此,對於挑戰法規甚至是直接抵觸的行為都必然會受到嚴重的罰則。今年三月初,反托拉斯管理局與衛生部組織投訴了FERRARI身上的Mission Winnow商標之後,義大利全國消費者聯盟(UNC)也同樣對杜卡迪進行一樣的訴訟程序來抗議。

接下來,在現行MotoGP賽場上,身為VW大眾集團旗下的車廠,在加上Philip Morris集團的大量挹注之下,今年的杜卡迪在研發上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幅度,甚至,在卡達開幕戰中奪勝之餘,還撩起了後搖臂空氣動力套件的風波至今未息。有趣的是,不論是煙商的「不冠名的冠名贊助」也好,後搖臂套件的「不違反現行規則的違規爭議」也罷,兩者都像是在挑戰現有體制,甚至是專找一些規則漏洞的方式來想辦法達成自己的目的,杜卡迪的確在今年的賽場下要比場上來得更具話題性多了,好啦,雖然GP19依然強大且穩定,但你知道的,一旦Mission Winnow的露出受到限制,贊助商的曝光度勢必直接受到影響,進而,這乾爹還要不要繼續當?要怎麼當?反之,一旦Mission Winnow被賽事默許,那是否煙商、酒商大軍也將會大舉重返賽事贊助,起而效之的場面也許就是下一個熱門的討論話題。*(注1)

而同樣的,即使杜卡迪宣稱後搖臂的空氣動力套件並沒有下壓力,一旦出現明文禁令或更甚取消成績,對於已經具備資金與研發成果的紅軍而言有可能是一大傷害。最後,賽車賽的是車,也賽的是錢,錢的重量決定車的力量,而在商場上我們都知道,其他什麼都不重要,要找的到有能力掏錢,並且有辦法讓他掏錢的結果才是真的,但殘酷的是握著這些美金歐元的,並不會每一個都是全世界都能接受他的名字出現在車上或賽道廣告上。金錢遊戲都是血腥的,這次的Mission Winnow,只是聰明的避開現行規則所出現的高端行銷模式之一罷了。

注1:Marlboro萬寶路其實都有持續贊助杜卡迪,這也是為什麼Desmosedici GP賽車始終都離不開紅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TO 的精彩文章:

MotoGP 2019卡達賽前測試前兩天測試結果

TAG:M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