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讀懂四句詩詞,四種境界,通達禪慧無抑鬱

人生讀懂四句詩詞,四種境界,通達禪慧無抑鬱

人生讀懂四句詩詞,四種境界,通達禪慧無抑鬱。我們傳統文化里的詩歌,實在數不勝數,其實作為精華,每一首都有其獨到之處,與其糾結於誰的詩最好,我認為倒不如仔細去品讀每一首自己喜歡的詩,從中發現、找到自己的觀點,那就是最好的傳承了。


1、「明朝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

出自淸代查辛香的《詠羅浮藤杖》。全詩比較長,就不全部貼出來了。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正是一個冬季,湖南的冬雪不一定會漫天飛舞,或許是天人相通,那正是一個小雪沙沙的傍晚,圍著火爐,讀到這句的時候,還特地起身,去院子里的梅花下轉了幾圈,遺憾的是那天並沒有開花,甚至還見不到花蕾,所以很難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但是,從這句詩里,有人可以讀到寂寞,認為詩中的「爾」就是指的藤杖,於是白雪漫天之際,詩人駐杖看梅花,而且還在梅花旁佇立很久,詩人的頭上和梅花都沾滿白雪。這是一種落寞和空寂的境界。


2、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句詩出自元朝唐珙的《題龍陽縣青草湖》全詩如下: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我們只賞析後面兩句。詩人的醉,應該是一種微醉,甚至有可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陶醉,詩人的境界在清夢裡,是什麼樣的清夢呢?沒有明說,只是說清夢和星河相連,那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了。此情此景,一天秋意,即使蕭瑟又與詩人何干?

詩人已經置身天水之間,甚至已經不分何處是天,何處是水了,在意的只是「清夢」,而且還是星河之間的清夢,超凡脫俗,卻隱隱有超群的自負。但最主要的還是表現一種物我兩忘,這不很類似莊子的「庄生之為蝶,蝶之為庄生」嗎?此詩瀟洒出塵,已無人間煙火氣了;


3、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這是唐代舒亶的《虞美人.寄公度》下闕里的句子。有人說此處的「浮生」指的是每一個人,詩人藉此表達人生苦短,好景不長的嘆息之情。我卻認為這應該就是說的詩人自己。一年將盡日,萬里未歸人,進出長安的道路,也因為下雪的原因,沒有了往日的車馬川流不息,是人們不再追求功名了嗎?顯然不是,在大自然面前,功名富貴還是不得不被暫時壓制。

但是這並不是消極的放棄,我們可以理解成一種「養精蓄銳」的蟄伏。所以這個浮生只合尊前老,可以理解成自我釋懷與自我解脫,有時候,退一步是為了今後的騰飛。人生如果真能做到這到這種境界,何來抑鬱症之說?


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這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寫的,出自《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已經充分說明了蘇東坡的「禪」已經爐火純青了。結合蘇東坡一生坎坷顛沛,卻不屈不撓,堅持自己的觀點與操守,這不單是封建士大夫里難得的,即使對我們現代人而言,也依舊值得學習。

人生、飛鴻、雪泥,三者看似沒有聯繫,詩人把人生看做鴻飛,既是一種自負,更是一種洒脫。鴻飛久了,總要落下來歇息,歇息時難免在雪泥上留下蹤跡,而「留下蹤跡」其實只是鴻的無心、不得已之舉;能夠悟透這一點,人生的起起落落又何足道哉?飛鴻在雪泥上留下蹤跡,終究不會長留於此,人生也是一樣,有志者畢竟不會永遠沉淪。觀乎蘇東坡一生,也正是他孜孜不悔的堅持,經歷了無數次的貶謫,最後才能脫繭化蝶。

有人認為這首詩里的蘇東坡,已經開始消極面世。我並不那麼認為,此時的蘇東坡,骨子裡依舊還是那個「到處修蘇堤」濟世惠民的蘇東坡。如果您有這方面的心得,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我是燕無衣傳統文化,期待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來讀古文章 的精彩文章:

釋迦牟尼:如果具備「五種精勤」,七年才有可能證道
如何學會忍讓,「忍」有五層含義,您知道嗎?

TAG:每天來讀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