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智慧服務標準:慢病患者用藥難將大為改善

智慧服務標準:慢病患者用藥難將大為改善

在很多大醫院裡,排隊取葯已經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在長長的取葯隊伍中,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長期服藥的慢病患者。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率高、患者人數眾多,也為醫院服務帶來了沉重壓力與挑戰。

3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以下簡稱「標準體系」),提出將對醫院應用信息化為患者提供智慧服務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進行分級評估。所有應用信息系統提供智慧服務的二級及以上醫院都將成為評估對象。此舉將有力推動醫院智能化發展的步伐,增加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獲得感,也有望改善取葯排長隊的情況。

互聯互通:

智慧醫療服務的終極目標

據悉,該標準體系確定了5個類別共17個評估項目。其中,在診後服務的藥品調劑與配送方面,標準體系強調,醫院智慧服務應該做到:患者可在線查詢到出院帶葯信息;支持向第三方機構推送電子處方,電子處方應有防篡改功能;支持患者在線完成藥品配送付費及配送地點選擇,患者可在線查看藥品的配送情況,在全程服務方面,針對慢性病、複診患者可實現在線交互診療,在線開具處方、檢查單、檢驗單等,至少支持1項。

專家認為,智慧醫療服務對醫療信息的要求目標是互聯互通。而信息化的升級會對藥品的配送方式、處方的流轉帶來變革。

處方共享:

方便患者取葯,疏解醫院就診壓力

以糖尿病為例,201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高達1.096億人,佔全球病患人數的26.4%,居世界首位。對於慢病患者來說,看病吃藥已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取葯難卻成為慢病患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到社區醫院取葯,藥品經常不全。到大醫院取葯,一些地方規定只能開7~14天的藥量,結果出現了「醫院掛一次號、取一盒葯」的現象。如此一來,慢性病患者只好反覆去醫院,無增加了時間、交通成本,工作與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排隊取葯現象也給醫務人員增加了重複性勞動,造成醫院人滿為患的現狀。解決慢性病患者取葯難的問題,勢在必行。而處方信息的互聯互通,將從便捷、規範的層面解決上述問題,合理的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就可以提供便民惠民醫藥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患者滿意度。

一方面,患者可憑藉簡訊或者醫院列印的處方信息到入駐平台的藥店進行取葯,解決了醫院大廳取葯窗口擁擠、低效的現象,患者人群得到疏導,緩解醫院藥房壓力,醫院門診更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在沒有到醫院的情況下,基於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建立慢性病藥品服務體系,慢病患者也可以在線複診、購葯,實現和完成網上購葯、藥店配送上門、醫保「一站式」結算。

梧州模式:

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打造新「風景」

梧州作為全國首個落地的處方信息共享試點市,其模式在業內被稱之為「梧州模式」。

在廣西梧州紅十字會醫院,全國首家處方共享平台已覆蓋20萬餘名患者,醫院共享藥品近3000種,外延處方約30萬張,處方取葯率達到95%以上,患者取葯時間平均節省20分鐘。

一方面節省了患者的時間,一方面也減輕了醫院藥房的壓力,在當地取得很好的社會口碑。在「梧州模式」中,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直接連接醫院HIS信息管理系統,當醫生與患者面診後,可根據患者的需求開具外延處方,經醫院藥劑師審核後,處方信息上傳至「處方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立即將處方信息以簡訊的形式推送給患者,患者在24小時內憑簡訊自主選擇到任何一家處方共享平台藥店完成線下購葯。藥店工作人員核驗患者處方信息,列印處方並完成售葯和結算環節。

據介紹,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一邊對接醫院HIS,確保了處方真實性,一邊也對接了零售藥店進銷存系統,確保了銷售真實性。與此同時,患者憑簡訊自主選擇藥店完成購葯去,確保了患者真實性,為政府營運提供各項監管數據,保障了處方流轉過程中的安全。

面診購葯之外,基於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慢性病患者亦可通過平台實現在線交互診療,在線開具處方等,享受到醫院外延服務。至此,易複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台完成了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藥品銷售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信息化平台,真正地實現了「三醫聯動」。

據悉,目前該模式已實現零售藥店醫保統籌賬戶結算,形成了慢病患者便捷購葯的新「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服用益生菌,四個禁忌要注意
天天熬夜,周末補覺真的可行嗎?讓醫學大數據給你解答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