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走出拉卜楞寺的「曼巴扎倉」:藏醫藥走俏國內外

走出拉卜楞寺的「曼巴扎倉」:藏醫藥走俏國內外

中新社蘭州3月21日電 題:走出拉卜楞寺的「曼巴扎倉」:藏醫藥走俏國內外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初春時節,甘南草原還零星飄著雪。晨光熹微,被譽為「世界藏學府」的拉卜楞寺「曼巴扎倉」(藏語:醫學院)門診部外,藏族男女用藏袍裹著頭、戴著口罩排成長隊。每個人一次只能限購一袋藏葯。人群中的藏族大叔仁青告訴記者,自己曾最長排隊三個小時。

資料圖:藏醫藥浴法藥液。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已在雪域高原傳承三千多年的藏醫藏葯,因其「秘制」而知名。近年來,民眾養生意識提升,藏葯逐漸走俏。中國五省藏區將藏醫藥作為支柱產業之一扶持,結合現代製藥規範和傳統藏醫秘方生產的藏葯產品正不斷地從藏區走向內地、走向世界。

在甘肅夏河縣,民眾排隊所購藏葯出於拉卜楞寺六大學院之一曼巴扎倉(醫學院),是1784年由第二世嘉木樣久美昂務大師,先後引請西藏拉薩藥王山利眾院藏曼·益希桑布等創建,並開展藏醫藥學僧院式教育的地方。

1979年,夏河縣藏醫院成立,官方特聘拉卜楞寺曼巴扎倉高僧旦巴嘉措為首任院長。由此,該院的服務理念、臨床用藥方劑、藥材採集加工、配方劑量劑型均承襲正統的拉卜楞寺曼巴扎倉。

該院現任院長、藏醫主任醫師桑老於1982年從甘南衛校首屆藏醫班畢業後分配到該院,師從旦巴嘉措高僧學習藏醫藥採集、炮製、臨床治療近二十年。

「那時候,一天有七八十個病人,現在病人越來越多了。」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感慨,自己從醫37年間,藏醫藥的發展不可同日而語。求診的患者中,除了藏民眾外,也有來自港澳台、美國、荷蘭等境外和國外遊客。

記者在取葯窗口看到,一瓶潔白丸5.8元(人民幣,下同),有病人開了一個月的藥量,也不過五六十元。

在製劑室,每一道工序有單獨的工作間,大部分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手工流程,少部分靠設備批量生產。

在外治科,藏葯浴、噠爾嘎(放血療法)、艾灸等診療室床位爆滿,預約病人最多時超過200多位,每個住院病人大概治療十天左右。

夏河縣藏醫院外治科主任旦智貢保介紹,該院大部分藏藥材是按季節從周圍山上採集的,采自哪個山,就用那個山的水沖洗乾淨。此後,或晾曬、或煅燒、或熬制……藥材品種不同炮製方法亦不同,有些藥材需炮製四五十天。

桑老表示,藏醫藥經過千年傳承,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科學的檢驗歷程,服務藏區及周邊民眾健康,而藏醫藥走出寺院,顯示了藏文化的吸引力和開放性,在不斷交流中藏醫藥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