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首《人月圓》,是《泊秦淮》、是《烏衣巷》、是《琵琶行》

一首《人月圓》,是《泊秦淮》、是《烏衣巷》、是《琵琶行》

北宋末年,靖康之變,隨著徽、欽宗二帝被俘,預示著北宋王朝的覆滅。同樣,被俘的不僅僅是皇親國戚,還有眾多的文武百官。現在的我們感受不到當時人們亡國之痛,無論是我們了解的岳飛等武將,還是李清照等文人墨客,都無不感傷。

一首《人月圓》,是《泊秦淮》、是《烏衣巷》、是《琵琶行》


佳作出世

今天要說的這首詞,借用前人語句的「隱括體」詩詞,卻寫的渾然天成。這首名為《人月圓》的詞,寫盡故國之思,彷彿告訴人們「人難聚,月難圓」。「隱括體」興起於北宋中葉,可自從北宋滅亡後,「隱括體」的詩詞更拿來成為一種寄情。而作為北宋使金的吳激,因才學被留作翰林特製,可他心繫故國,於是寫下了一篇懷思佳作: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

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

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關於這首詞還有一段典故,說的是應金朝也就是「北朝」的張侍御的邀請,吳激、宇文虛中、等「南朝」文人做客其府上。席間張侍御喚來侍女高歌起舞助興,只見其中一女子容狀戚戚,甚是可憐。經了解,原來是靖康之難後被俘流此,成為了張府中的婢女。作為「南朝」北宋的幾位文人,感其不幸,那是情到深處,各自都提筆賦曲填詞。

一首《人月圓》,是《泊秦淮》、是《烏衣巷》、是《琵琶行》


疏眉秀目,看來依舊是,宣和妝束。

飛步盈盈姿媚巧,舉世知非凡俗。

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欽慈族。

干戈浩蕩,事隨天地翻復。

一笑邂逅相逢,勸人滿飲,旋旋吹橫竹。

流落天涯俱是客,何必平生相熟。

舊日黃華,如今憔悴,付與杯中醁。

興亡休問,為伊且盡船玉。

席間被尊為「國師」的宇文虛中,最先提筆,寫的是無奈和惆悵。作為當時的「文壇盟主」,宇文自然是覺得寫的不錯,卻沒曾想吳激的一首《人月圓》是更勝一籌。吳激是北宋著名畫家米芾的女婿,在詩文書畫方面也是自有其才學。正因為自身的才識,才使得受到金朝文壇的重用,可本為宋臣,卻被稱為當時金朝的詞壇盟主,不知此時多作懷鄉思國的吳激心情是怎麼樣的。

一首《人月圓》,是《泊秦淮》、是《烏衣巷》、是《琵琶行》


懷古追昔

再看這首《人月圓》。無論是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是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一般指的是南京。此時此刻,吳激等文人身處北方,而對於曾經的北宋處在南方,此「南朝」便有了北宋之意。做客別國他鄉之家,在侍女們的載歌載舞下,吳激難免不生「猶唱後庭花」的無奈。

「烏衣巷」位於南京,曾經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一首《烏衣巷》堪為詠懷佳作。吳激借用《烏衣巷》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結合首句的「南朝千古」,一種盛衰興敗、世事滄桑的景象是無限感慨。

一首《人月圓》,是《泊秦淮》、是《烏衣巷》、是《琵琶行》


同在天涯

還記得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那首《琵琶行》,描繪了兩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男女,是人生失意,是世態炎涼,是命運無情。吳激面對這位思念「南朝」的婢女,同樣是感同身受,情不自已。若是能給吳激自由的發揮,說不定能寫出不一樣的「琵琶行」。

吳激借用這位心寄故國卻身在異國的侍女,覺世事如夢,侍女肌膚依舊,可見往日自是豪貴。可豪貴已是過往,哪怕發簪、髮式如當年那樣。末句的一段詞,似乎在告訴人們,這載歌載舞非吳激之所想,這高歌起舞更非侍女之所願,無奈同在天涯淪落處,二人的心境和相知,更為這思鄉念國之情添上重重的一筆深沉感。

這一年,吳激辭世,或許在聽完那曲《後庭花》,留下那首《人月圓》,剩下的只有懷鄉思國之感慨了。


關注「南窗問秋」,一起追夢古詩詞

崖山海戰之後的遺民文人,也是宋詩的最後輝煌

數字詩(二):那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愛情「數字詩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