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穆天子傳》里說周穆王西征,就是從雁門關出去的:「天子西征,乃絶隃之關隥。」那麼,為什麼周穆王選擇從雁門關出關西巡呢?我們決定去實地考察踏勘一下雁門關的地形。

我們多數外地人只知道旅遊景點的那個雁門關。殊不知,那並不是原來的最古老的雁門關,而是明代改道後的新關口。葉舒憲先生曾在《玉石之路山西道調研報告》中批評現代旅遊業造成的數典忘祖現象:一般慕名而來的旅遊者,根本不知道古雁門關的位置存在,大家登上明長城瀏覽一下關內關外的山河風光,再拍上幾張到此一游的紀念照片,就算完成了雁門關之旅。

早上八點,我們和代縣收藏家張潤厚一起出發去雁門關,打算在今天把新舊雁門關一起考察了,上午先去考察的是古關西陘關。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踏勘雁門關

雁門關得名於其所在的山名雁門山,雁門山屬於恆山山脈,正如《山西通志》里說的:「雙闕陡絕,雁欲過者必由此徑,故名」。此山在先秦時期有多個稱呼,在西周時候稱「隃「,即西隃。東周以後不再稱「隃」,改稱「勾注」,唐代薛思漁的《河東記》說其得名原因是因為山形勾轉水勢注流:「句(勾)注以山形句轉,水勢注流而名,亦曰陘嶺。」

《雁門關志》記載:「句(勾)注山,古稱陘嶺,嶺西為西陘關,嶺東為東陘關,兩關石頭邊牆聯為一體,歷代珠聯璧合互為倚防雁門關。明代前址西陘關,東陘關倚防;明代後址東陘關,西陘關倚防。」勾注為古代九塞之一,九塞是指護衛中國的九個險阻之要塞。其實,雁門關並不是一座單純的關隘,而是一系列相互呼應整體軍事布防工程,號稱「雙關四口十八隘」。雙關,指的東、西陘關,合稱雁門關。四口,指的是南口、廣武口、太和嶺口、白草口。其餘的十八隘包括水峪、胡峪、馬蘭等。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廣武門

我們考察的汽車從廣武城繼續北進,途經油坊村歇腳時,看見路口有一顆大柳樹,至少要五六人才能合抱,一枝樹榦已經歪倒向一方,被人專門砌了一垛牆撐著,樹的周邊也砌了一圈矮磚圍起來。樹上掛紅,樹下有一石龕,裡面供著一個石像。我們一問,老鄉說這顆樹已經有五百年了,消災解難靈得很!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消災解難的大柳樹

古雁門關的入口在白草口村,這裡就是歷史的「四口」之一。我們從村裡經過,只見民居井然有序地分布著,是比較典型的山西村落風景。只有村頭還屹立著一座牆體斑駁的烽火台,告訴人們這裡在歷史上曾經瀰漫過戰火的烽煙。司機說,咱們盡量把車往裡開一點,這樣少走點路。我在田野里都是全副裝備,防晒衣、速干褲加上徒步鞋,這樣不怕曬不怕雨,還能走路。不過,我扭頭看到唐師姐腳上漂亮的繡花鞋,暗自擔心她等一會怎麼登山。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百草口烽火台

其實,後面的路基本不算路,依稀能看到一些車轍的印記,我們一路上陷車、推車,各種折騰總算到了離雁門關最近的趙莊,找到村裡一位放羊的老大爺帶路去西陘關。老大爺一個人趕著一百多隻山羊到山裡去放,夏天的雁門山裡長滿了野草和小灌木,正是牧羊的好時節。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一路上陷車推車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去古雁門關的路上

看得出溝里曾經有一條小河,不過現在河床早已乾涸了。我們沿著山溝走了半個多小時,山體上時不時裸露出一些白色的石塊,唐師姐撿起來問老鄉這是什麼石頭。老大爺回答說,那是石英石。又補充說,用這種石頭和著艾草煮水擦創口治病,效果好著咧。唐師姐繼續問雁門關附近有沒有玉礦,老大爺說沒有。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石英石

走完山溝的路,我們開始順著羊腸小道往山上爬,去看廢棄的舊關遺址「鐵裹門」。山陡路滑,我一邊吭哧吭哧地爬山,一邊想起了清人吳偉業的《雁門尚書行》:「故園有子音書絕,勾注烽煙路百盤。」這樣的九曲百盤之路,確實很適合據關防守,要想進攻則十分不易。一路又跋涉了半小時左右,總算汗流浹背地到了古老的雁門關。歷史的巨手已經抹去了古雁門關的人造痕迹,以前的關隘建築早已不見。只有兩旁雄偉的大山像是兩扇大門,夾著中間一條小道,因為山體岩石顏色幽黑如鐵,所以又叫「鐵裹門」,這樣的地形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古以來,不知在這裡上演了多少鐵血英雄精忠報國的故事。雄關蒼茫,罡風勁吹,站在關隘之上,無數歷史的往事從風中掠過,令人萬千感慨卻又難以言說。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古雁門關鐵裹門

我繼續往山頂攀登,想到最高處去看看地形。當我手腳並用地爬上山頂,發現雁門關確實是一個地形分水嶺。向北望去是大同盆地,一派塞外風景,關外青山雄渾綿延,讓我瞬間明白了匈奴人稱的大青山是多麼貼切。向南望去,關內的忻定盆地則一馬平川,再沒有什麼天險屏障。忻定盆地則是太原大門,一旦忻定有失,則太原必定不保。兩大盆地之間的恆山山脈東接太行山,西連呂梁山,山嶺高峻,飛雁難過。只有雁門關附近山勢略緩,可以通行,因此這裡設關,自然是把控南北。因此古人稱雁門關「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所謂三關,就是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去山頂!

難怪在歷史上,雁門關的軍隊一旦失守,就會讓北方強敵長驅直入。《後漢書·鮮卑傳》說,「延光元年十月,鮮卑寇雁門,遂攻太原,掠殺百姓。」《明史·李英傳》也有記載:「天順四年,孛來大舉入寇,大同右都督李文按兵不戰,遂入雁門,大掠忻、代諸州,京師震恐。」一個重要關口的失守就會威脅到中原國家的安危,這便是雁門關的軍事價值所在。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葉舒憲先生認為,現代人從新疆青海一路到中原,走的是現代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的大方向。然而,在隴海路沒有開通之前,上古時代甘肅天水到陝西寶雞之間根本就沒有直線路徑可走。在秦始皇修築咸陽直通上郡(陝西榆林、神木)的秦直道之前,中原王朝與北方草原地區及河西走廊地區最重要的陸路通道,就是經雁門關而貫穿三晉大地而後進入中原的陸路的這一條。公元前十世紀的周穆王,曾經西去昆崙山拜會西王母,走的正是這一路線。從我們的實地考察來看,雁門關確實是一條相對便利的通道。

女博士的玉路心史11:被遺忘的古雁門關上,我們被盜墓賊驚到了

被鏟去一半的積石墓

唐師姐提醒我們注意看山上是否有墓葬。因為駐守邊關的將士為國捐軀之後,很可能葬在山上高處,以便回望故土,魂歸故里。這一找,還真找著兩座積石墓。但每個墓都被挖出一個腳盆大小幽深的洞穴,很明顯早已被盜掘了,在如此荒無人煙的山上,盜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時,張師弟也找著一個積石墓,激動地大聲叫我們過去看。我跟唐師姐跑過去一看,都驚呆了!這座積石墓直徑約有20米、高約10米,基本上算一個小山丘了。此墓從西、南、北三個方向被「摸金校尉」打穿盜洞直抵墓心,看樣子這些「摸金校尉」雖然門派不同,專業程度卻不相上下,堪稱「摸金」好教材。然而,令人無法想像的是,最後來的一隊「摸金校尉」卻簡單粗暴,他們直接開了一輛挖掘機把大墓豎著鏟去了半邊,可以想像,裡面的財寶被席捲一空,連一根繩子都沒有留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