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冬會如何助校園冰雪運動突圍

大冬會如何助校園冰雪運動突圍

第29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近日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閉幕。

經過10天的激烈角逐,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獲得1金2銀1銅的戰績,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我國優勢項目上發揮了水平,隊員們表現出的良好風貌和頑強拼搏精神也令人稱讚。

本次大冬會中國派出了172人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84人,來自全國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4所高校。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執行團長、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聯合秘書處秘書長薛彥青表示,本屆大冬會中國隊成績基本達到預期,參加本屆大冬會的高校進一步擴大,普通大學生參加人數增多,通過比賽大學生選手們都有了收穫和進步,「可以說,校園冰雪運動開展初見成效,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借世界大賽舞台使更多學生得到歷練

北京大學學生楊詩琦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但當她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運動員一同站在雪白賽道上時,她放下了所有包袱,一下子衝進了本屆世界大冬會單板滑雪平行大迴轉項目的前十六名,並最終獲得第十五名。

從小喜歡滑雪的楊詩琦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作為一名非體育特長生能夠參加世界大冬會讓她非常開心。這次世界大冬會讓楊詩琦經歷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參加正式國際比賽,第一次獲得國際雪聯的積分,也是第一次擔任大型賽事的代表團旗手。

接受記者採訪時楊詩琦說:「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日益臨近,同學們的滑雪熱情空前高漲,我所在的北大滑雪協會註冊成員有約5000人,從大一到大三,我也見證了滑雪運動在校園裡逐漸受追捧的過程。」

完成了大運會任務,楊詩琦開始享受滯留俄羅斯短暫的大運會時光,看喜愛的短道比賽,和外國運動員交流,接受媒體的採訪,抽空還和專程到俄羅斯觀看自己比賽的父母一起逛逛。「回去我就要加緊訓練了,提高水平,在大學生比賽中拿到更好的成績,爭取參加下屆世界大冬會。」

參加過上屆大冬會的對外經貿大學學生李天樂,由於摔倒而沒有完成本屆大冬會的比賽任務,沒能實現參賽前進入前十六名的預期目標。但他並沒有沮喪:「失敗也是一次經歷,我會總結經驗從頭再來,雖然已經畢業的我不能再參加大學生比賽了,但對我今後人生會有幫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在即,冰雪人才的匱乏日益凸顯,李天樂希望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冰雪技能服務北京冬奧會。

更多普通大學生能參與到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舞台展示,得益於我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競賽選拔制度的改變。

從2017年阿拉木圖世界大冬會開始,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實施了滑雪項目參賽選手新的選拔辦法——在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上取得大冬會比賽項目前四名的選手,將獲得世界大冬會參賽資格。楊詩琦、韓雪容、李天樂等成為該項制度改變的受益者。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競賽部部長程潔告訴記者,注重普通大學生參與已成為我國大學體育賽事的追求,「我們在很多賽事中都增加了陽光組即普通學生組的比賽,目的就在於通過競賽來帶動普及。本次比賽我們專門挑選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普通大學生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一是希望拓寬運動員的選拔渠道,二是希望通過他們激發普通大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進而帶動普通院校冰雪運動的發展」。

校園冰雪運動如何突圍

本屆大冬會設有11個大項、76個小項的比賽。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有24所高校84名運動員參賽,參加了8個大項37個小項的比賽,參加比賽的項目幾乎只有一半,獲得獎牌的項目集中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我國傳統項目上,這與我國參加大運會夏季運動會參賽學校多、參加項目多、可選撥優秀選手面廣形成較大反差,校園體育呈現「冬冷夏暖」局面,校園冰雪運動亟待補強。

發展校園冰雪運動,場地、師資不足,經費缺乏是關鍵。

近年來,遼寧省部分高校和滑雪場等單位簽訂合同,學校採取「學校拿一點、自己掏一點」的原則,讓大學生走進雪場,學會了滑雪。遼寧省教育學院負責學生競賽工作的郝成江說:「學生是學會滑雪了,不過,很多學生課程一結束就不滑了,因為再玩高級的就玩不起了。滑冰也是個問題,現在冰期普遍較短,學校澆了冰很快就進入寒假,學生一放假場地又閑置了。」

吉林省學生體協秘書長王宇峰本屆大冬會全程跟著中國大學生滑雪隊比賽,他發現,我國選手參加越野滑雪是一個滑板用到底,而外國運動員則會根據場地的不同更換滑板,「光裝備我們就比人家差一大截,場地的差距就更大了」。

2019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公布2019年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技術調整結果的通知》,記者發現,能夠招收冰雪項目的高校只有十餘家,「許多高校都是因為場地、師資不足以及經費問題而無法開展冰雪運動。」一名高校校長說。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近年來積極開展冰壺運動,構建了「冰壺課—冰壺俱樂部—冰壺隊」三級冰壺運動體系,為培養學生運動員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激勵有發展潛力的冰壺學生運動員繼續「打冰壺」和處理好「學訓」關係,學校專門為冰壺隊制定了《專業運動員推免研究生管理辦法》和《專業運動員學業修讀辦法》。「冰滑運動花錢不多,一條道也可以開展活動,非常適合在學校里開展。」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體育部主任、中國男子冰壺隊領隊崔樹林說。

在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看來,不管是在冰雪運動進校園項目的選擇、推進,還是具體到教學、訓練、競賽的組織,以及場館、經費、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在政策上作出明晰界定。

同時要形成冰雪運動進校園教學、訓練、競賽和保障體系,與冰雪體育產業、國家冰雪運動發展規劃有機結合,創新體制機制廣泛吸納和融合社會資源,針對中小學、高校和不同區域,科學研究支持內容和項目,形成冰雪運動進校園發展新機制。

用賽事為冰雪運動營造氛圍

前奧運冠軍王濛在率愛徒安凱奪得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第一塊金牌時表示,短道速滑能否奪冠有時候並不取決於實力,它對運動員各方面能力要求都很高,我們需要更多的賽事來檢驗訓練水平、豐富比賽經驗、提高應變能力。

競技體育如此,高校體育也如是。

中國男子冰壺隊在和英國隊的比賽中先是4比0領先,隨後又以6比9輸掉了比賽,「這在專業的比賽中不可想像,隊員們還是缺少大賽的經驗啊。」輸掉比賽讓崔樹林一臉懊惱。

事實上,我國學生的冰雪賽事非常缺乏,很多賽事都是這些年才開始做。三年前,我國僅有一項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現在已經發展到全國大學生越野滑雪錦標賽、全國中學生冰球錦標賽等六項賽事。但這遠遠比不上夏季項目,據了解,2019年我國大中學生賽事超過了300項。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冬奧會首金得主楊揚建議:「中學和大學應與小學銜接,建立健全各類體育項目社團、校隊和各類體育項目聯賽制度與體系;規劃並貫通從小學、初中、高中到高校四級聯賽一條龍競賽體制,打造完整的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

競賽是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但如何開展競賽卻值得思考。目前我國學校體育中普遍存在著競技思維,一搞比賽就要求高大上,必須是國際標準,在建設場館設施時,也都要比照能夠承接大型賽事的標準來建設,以至於許多場館設施賽後利用出現問題,帶來嚴重的浪費和閑置;在項目設置和競賽安排上,則按奧運會項目設施,導致學校運動會成了少數特長生的競技場。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日前表示,學生學了12年體育卻沒有掌握一項體育技能,與缺少比賽有很大關係,「學校體育要注重建立競賽體系,搭建完善的校內競賽、校際競賽和選拔性比賽的競賽體系框架。體育競賽如果常態化、系統化開展起來,就會成為激發青少年學生積极參与體育鍛煉的一種方式」。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2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倪閩景委員:充分認識老年教育的重要價值
?「台灣孫逸仙杯武術錦標賽暨海峽兩岸武術交流大會」新聞發布會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