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趣頭條入場:互聯網大健康的下半場該怎麼玩?

趣頭條入場:互聯網大健康的下半場該怎麼玩?

開春之後,趣頭條有了新風向。

先是在內容上推出了「放心看計劃」,而後聯合人民健康討論「融媒體背景下的健康傳播」,緊接著是三甲名醫互動平台「人民好醫生」的加入……

咬緊新興市場的趣頭條,早已是五環外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原以為趣頭條會為了支撐股價和營收,儘可能快的將流量進行商業化變現。

結果卻有些預料之外,趣頭條並沒有刻意討好資本市場,而是在健康等垂類內容上深耕。

01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趣頭條為何瞄準了大健康?

很多人習慣將趣頭條和拼多多相提並論,拼多多引以為傲的「五環外生意」,用來形容趣頭條似乎也不為過。

小鎮青年、農村用戶、三四線城市中年女性,這些被主流互聯網排除在外的用戶,成了趣頭條的核心用戶群。以至於騰訊早先投資趣頭條時,給出的說法就是:趣頭條敏銳地抓住一、二線以外城市社交流量的快速崛起,為大量非一二線城市用戶提供資訊和內容消費體驗,是非常有價值的嘗試。

騰訊看到的價值點在哪裡,趣頭條的市值和營收增長已經做出了回答,而更深層次的價值是什麼?可能是差異化的用戶行為,和背後的想像空間。

一二線用戶的朋友圈裡,多半有著人設的需要,發張照片都可能P圖三四個小時。三四五線用戶的朋友圈,現實主義色彩更濃,健康、養生、育兒類的內容隨處可見,一切為了服務現實生活的需求。

據《健康中國手冊2018》披露的數字,超過九成公眾購買過健康產品,七成以上中老年不熟悉互聯網權威資訊獲取渠道,在中老年網民關注度最高的謠言中,排名第一的正是健康類資訊......

用戶需要可能是趣頭條瞄準大健康的原因,事實卻也如此。趣頭條在2018年推出「放心看計劃」後,健康類內容的日均PV增幅高達80%,進入2019年後,趣頭條的「放心看計劃」在大健康平台內容全面升級。

看來,趣頭條已經在大健康上嘗到了甜頭,並有了深挖的念頭。

02

覬覦大健康市場的玩家中,趣頭條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前幾年被寄予厚望的是「互聯網醫療」,幾乎所有的頭部玩家都打出了「互聯網 大健康」的旗號,線上問診、醫聯體、互聯網醫院等模式也相繼落地。

但互聯網醫療給人的直接印象就是「慢」,輾轉了好多年還在「原地踏步」。有人說醫療行業太過特殊,也有人說醫生群體太特別,也有人直接避開醫療,轉向健康消費升級,可盤子始終做不大。

比較知名的玩家中,微醫和好大夫在線的模式一直是ToB和To G的,在用戶層面上要麼以醫生為抓手,要麼通過在線挂號等撬動用戶需求,如何向三四五線市場擴張,幾乎看不到可行的方向。

趣頭條會是站在門口的野蠻人嗎?需要驗證內容端切入大健康的可能性,還要拿出可行的商業模式和打法。

資訊閱讀是一種高頻行為,尤其是趣頭條的「閱讀積分」模式保障了足夠的月活。倒是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之類的醫療App被認為是一種低頻使用的產品,以「病」的次數來衡量使用頻次。春雨醫生等也試圖用健康管理的概念進行用戶沉澱,卻未能解決用戶的增長難題。

至少在流量的角度上,趣頭條對大健康野心無可厚非,不確定性在於趣頭條該如何下完這一整盤棋。

03

大健康領域從不缺少淘金者,甚至是健康內容的路子也有人走過。

但經過行業的多年發展,業內超過100萬粉絲的博主,卻只有崔玉濤、段濤、於鶯、龔曉明、張強等少數派,兩三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新的大V誕生。

原因在於,醫療健康類內容的傳播僅僅局限在一二線的精英圈子裡,往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尚未走通過,可能是缺少有效的渠道,也可能是內容上的「不接地氣」。

在「前輩們」的諸多不確定性中,想要摘到大健康的桃子,趣頭條需要跨越「三重門」。

04

健康只是一個垂類,內容創造上又有先天的門檻,如何連接足夠多的優質內容,成為趣頭條的第一個挑戰。

事實上,健康類的內容生態並不樂觀,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已經高度發達,權威內容的生產仍處於相對匱乏的局面。

有些平台的做法是向一線的醫生們「購買內容」,甚至出現了科普文章明碼標價的現象。何況那些主治醫師們的時間並不寬裕,白天需要應對排起長龍的病號,下班時間又給了各大互聯網醫療平台的在線問診。

趣頭條的做法很「賊」, 既想要持續性的內容生產,又要滿足五環外用戶的胃口。

正如趣頭條創始人的設想:「當趣頭條的日活到5000萬以上的時候,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用戶對內容也可能越發挑剔。」

「趣頭條號」 成為2019年的品牌戰略重心,所履行的正是提升內容品質和豐富度的使命,成為趣頭條內容生態的中樞,一面連接媒體和自媒體,一面連接日漸挑剔的用戶,在作者和讀者端尋找新的平衡。

在具體的動作上,「趣頭條號」已經有一些傾斜,比如提高自媒體的分成收益,進行大量的流量和現金補貼,不斷豐富內容的廣度和專業度,以提升用戶留存和粘性。特別是在健康垂類的內容上,趣頭條又針對性的打出了兩手牌:

一個是「健康IP養成」,選擇有潛力、有特色的創作者進行流量扶持。例如每天將超5000萬的流量提供給健康、養生、育兒三大領域內的優質創作者,每月投入百萬元用於優質內容扶持,給予特定的優質健康內容創作者最高每月3萬元的保底收入。

另一個是專業知識的通俗化,在內容創作和運營技巧上對特定創作者進行1對1專屬引導,將難懂的專業知識轉換為用戶易懂的語言,打破三四線用戶和專業醫生之間的認知壁壘,沉澱出獨特的內容優勢,牢牢抓住在新興市場的話語權。

作為一家紮根上海的互聯網公司,在對健康類創作者的爭奪上,趣頭條有著燒錢補貼的彪悍,也有著上海人特有的精明。

05

但健康這個垂類又自帶「謠言」風險。

打開一位中老年人的朋友圈或微信群,幾乎充斥著健康養生類的文章:吃味精掉頭髮、喝酸奶會致癌、吃醋可以軟化血管……甚至有研究機構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的謠言傳播力是年輕人的7倍。

倘若缺少合理的規避機制,當謠言在五環外找到了發酵的空間,結果幾乎不敢想像。

目前來看,趣頭條有意加重了健康類賬號的審查,對低質內容的賬號進行了全面清理,比重接近20%,並針對健康、養生、育兒頻道的內容採取機器 人工雙重審核機制,同時聯合業內權威醫師、專家組成「謠言監測站」,評選出優質讓人放心看的真科普內容,並給予流量扶持和豐富的現金激勵政策。

另一個風險點其實是用戶沉澱。趣頭條被質疑最多的一點:花錢買來的流量,到底能不能高效留存?

選擇健康的垂類發力,趣頭條勢必進行過一場深思熟慮,也做了多重準備。

比如「放心看計劃」中與知名三甲醫院合作,推出了送「醫」下鄉活動,不斷刷新在新興市場的存在感;再比如「人民好醫生」的入駐,嘗試從內容閱讀過渡到醫患互動,與用戶的關係逐漸由淺到深。

然而,想要完全消除外界的疑慮,趣頭條需要做的還有更多。

06

截止到目前,趣頭條在大健康領域的著力點,還集中在用戶的連接和沉澱,但關鍵性的一環恰恰是第三步的變現。

有哪些變現的可能,無疑成了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較為直接的變現方式可能是廣告,畢竟這是趣頭條當前的主要盈利方式。可以借鑒的是,百度、今日頭條、360等都曾涉及醫療廣告,這個市場的利潤相當可觀。但在硬幣的另一面,百度、今日頭條都曾在醫療廣告上崴過腳,且這個市場的天花板相對明顯,似乎不太符合趣頭條發力大健康的初衷。

打通互聯網醫療是第二種可能,與「人民好醫生」的合作也印證了這一點。理想的商業邏輯應該是,趣頭條從內容資訊切入,逐漸向挂號、問診、醫藥、健康管理等領域滲透。只是互聯網醫療本身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體制內外對醫改尚未達成共識,如果趣頭條著急選擇這一變現路徑,不失為一塊硬骨頭。

切入醫療保險等服務的可能性也很大,也是健康領域為數不多行得通的盈利模式。早在2016年,微醫就宣布營收超過12億元,實現全面盈利,利潤主要來自於保險,特別是健康險的利潤率高達30%-35%;對趣頭條來說,眼下涉足醫療保險的條件還不夠成熟,三四線用戶和一二線用戶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能力,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趣頭條並不急於在大健康領域快速盈利,前兩步的地基能否夯實,才是最終選擇哪種變現手段的關鍵。

07

應該說,趣頭條布局大健康的時間點很微妙:

1、大健康領域蓄勢待發,特別是醫院的信息化和互聯網化勢在必行,就時間上而言,趣頭條並沒有遲到。

2、從米讀的成功來看,趣頭條已然找到了用流量孵化新產品的方法論,不無可能在垂類孵化出更多的新產品。

當然,還有一層更為現實的原因。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趣頭條還是一個三、四線網民在用的內容資訊App,對於趣頭條遊戲化積分裂變的戰法,也存在太多的誤解和偏見。

不管趣頭條的大健康夢能不能跑的通,都不是一件壞事情。諸如「放心看計劃」的推行,勢必會改善趣頭條的內容健康度,而在健康等垂類內容上的深耕,也是打造內容護城河的必然。

趣頭條的日活和規模還沒有越過安全紅線,遠不是放鬆的時候,在健康等垂類內容上的發力,也是為了讓飛輪保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網 的精彩文章:

AWE2019火熱進行中 Kido兒童手錶「亂入」360展區?
三星在ISE 2019推出新一代數字標牌:畫質達8K

TAG:驅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