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宗「寶應」年號的由來:天帝派真如女尼賜予皇帝13枚寶玉

唐代宗「寶應」年號的由來:天帝派真如女尼賜予皇帝13枚寶玉

漢武帝首創年號用來紀年,其後被歷代帝王沿襲,形成一種制度,直到封建社會滅亡為止。年號的更改或命名很有講究,通常會取一個吉利的名稱,而且往往遵循天時和人事。所謂天時,即是天意或天命,比如天降祥瑞、地生靈物或者神人賜寶等。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婦女李氏,在丈夫賀若氏死後削髮為尼,法號真如。真如住在鞏縣(今河南鞏義)孝義橋,品行高潔,頗受人們尊敬。

天寶元年(742年),七月七日,真如在戶外洗衣服時,忽然看見從東方飄過來一朵五色的彩雲,從雲中伸出一隻手,卻看不見雲中的人。雲中的手緩緩地將一個小錦囊交給真如,並且雲中的人說:「這是寶玉,你不要說出去。」真如謹慎地遵守神人囑託,不敢有失。

天寶末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反叛,兵力強盛,銳不可當。中原紛亂,百姓紛紛逃往南方避亂,真如輾轉寄居於楚州安宜縣(今江蘇揚州寶應縣)。

唐肅宗元年(761年),十一月十八日夜,真如的居處忽然出現了兩個黑衣使者。黑衣使者帶著真如向東南走了五六十步,到了一座城,城樓巍峨肅穆,守衛森嚴。黑衣使者指了指城門,對真如說:「這是化城。」

城中有一座莊嚴宏大的宮殿,大殿中有一個人身披紫衣,頭戴寶冠,號稱天帝。殿上又有二十多人,衣冠如同天帝,號稱諸天。諸天命人帶真如進來。

諸天互相議論說:「下界紛亂已久,殺戮太多,血腥污穢的氣息已經沖入諸天,不知該如何拯救世界?」

一天說:「不如用神寶壓制它。」

又一天說:「應該用第三寶。」

還有一天說:「如今厲氣正盛,穢毒凝固,第三寶不足以壓制,需要用第二寶,那麼下界就可以息兵,亂世就可以恢復清平。」

天帝說:「對的。」

因此天帝拿出神寶交給真如說:你去找刺史崔侁,讓他將神寶獻給天子。」天帝又說:「之前交給你的小錦囊,裡面有五枚寶玉,人臣可以看見它。如今再交給你八枚寶玉,只有王者才有資格看見它,你一定要謹記,不要輕易讓別人看見這八枚寶玉。」於是天帝將寶玉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傳授給真如。不久,天帝又令黑衣使者送真如回去。

第二天,真如前往縣衙,將事情告訴了縣令。代理縣令王滔之,將事情報告給楚州官府。這時正逢刺史崔侁準備出行,於是他將縣裡的報告交給屬下盧恆,並說:「安宜縣有妖尼報告事情,她說的事情非常奇怪,你趕快前去訊問她。」

盧恆到了安宜縣,召見真如,想用王法加罪於她。真如說:「天帝有旨,誰敢違抗!而且此寶非人力所致,又有什麼可懷疑的?」於是真如拿出錦囊中的五枚寶玉讓盧恆看。

其中第一枚寶玉名為「玄黃天符」形如笏板,長八寸有餘,寬三寸,上圓下方,圓的一頭有孔。此寶用黃玉製成,顏色如同蒸熟的小米,滑膩如同凝脂,能清除人間兵禍和瘟疫。

其中第二枚寶玉名為「玉雞」,具備羽毛和花紋,用白玉製成。如果帝王以孝治理天下,就可以見到它。

其中第三枚寶玉名為「谷璧」,直徑有五六寸,也是用白玉製成。此寶表面上的花紋是小米粒組成的,如同用刀雕刻的一樣。如果帝王得到它,天下就會五穀豐登。

其中第四枚、第五枚寶玉名為「王母玉環」,直徑有六寸,也是用白玉製成。如果帝王得到它,能讓外國臣服歸附。

其中第五枚寶玉名為「碧色寶」,如同翡翠圓盤而有光澤。

這些寶玉都流光溢彩,特別不尋常。盧恆說:「玉確實是玉,但怎麼知道它們是寶呢?」

真如聞言,於是將寶玉都放在玉盤上,對著天空,神寶發出耀眼地光束,射向太陽,看不到光束的盡頭。盧恆與縣吏看見後,都感到驚奇。

又過一天,刺史崔侁回來,盧恆報告說:「神寶大概是天帝所授,不是人能做到的。」崔侁再次檢驗神寶,驚嘆不已,當即將事情報告給節度使崔圓。

崔圓覺得神奇,於是召真如過來,想將全部寶玉都看一遍。真如說:「不可以。」崔圓堅持強求,真如不得已,又拿出另外八枚寶玉。

第一枚寶玉名為「如意寶珠」,球形,大如雞蛋,晶瑩透亮。將它放在堂中,如同圓月那般明亮。

第二枚寶玉名為「紅靺鞨」像栗子一般大,顏色深紅如同櫻桃。此寶看起來好像能隨手摔碎,摸起來才發覺它堅硬沉重不可破碎。

第三枚寶玉名為「琅玕珠」,形狀如同環,缺了四分之一,直徑有五六寸。(此處有疑誤)

第四枚寶玉名為「玉印」,有半個手掌大,印紋如同一隻鹿,蓋在物體上就能看見鹿形。

第五枚、第六枚寶玉名為「皇后採桑鉤」,長約五六寸,細如筷子,末尾彎曲成鉤。此寶材質好像是金,又好像是銀,又好像是銅。

第七枚、第八枚寶玉名為「雷公石斧」,長四寸,寬一寸多,無孔,滑膩如同青玉。

八枚寶玉放在太陽下,白氣連天,如果放在暗室里,則明亮如月。神寶壓制厲氣的方法,真如都秘而不傳,世人不可得知。

崔圓寫下表文打算向唐肅宗上奏此事,真如勸阻說:「天帝命崔侁上奏此事,獻寶給天子,你這樣做怎麼辦?」崔圓聞言,心中恐懼而罷手。

於是崔侁讓盧恆留守蔡州,自己跟隨真如進京獻寶。當時叛軍首領史朝義正圍攻宋州,又向南攻陷申州,淮河道路阻絕,於是崔侁走水路,抵達商山入關,在第二年四月十三日入京。

當時唐肅宗病的奄奄一息,看見十三寶,立即派人催促太子李豫過來。唐肅宗對李豫說:「你從楚王被立為皇太子,如今上天賜寶,現於楚州,這表明上天已經認可你,你應該珍重自己。」李豫拜了兩拜,收下了十三寶。因為得到神寶的緣故,當日便改元為寶應元年。

不久唐代宗李豫即位後,提高蔡州和安宜縣的地位,改安宜縣為寶應縣,又超格提拔刺史崔侁以及陪同進寶的官員,封真如為「寶和大師」,恩寵有加。從此以後,兵亂逐漸停息,五穀豐登,長安及京畿各縣,幾乎達到小康。

以上是唐朝無名氏《唐寶記》中的記載,此事也見於正史《新唐書》和《舊唐書》。關於十三枚寶玉的名稱及形狀,《唐寶記》與《舊唐書》有兩三處不同。

《新唐書·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記載:元年建巳月,肅宗寢疾,乃詔皇太子監國。而楚州獻定國寶十有三,因曰:「楚者,太子之所封,今天降寶於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為寶應元年。

《舊唐書·本紀第十·肅宗》記載:楚州刺史崔侁獻定國寶玉十三枚:一曰玄黃天符……十三寶置於日中,皆白氣連天。侁表云:「楚州寺尼真如者,恍惚上升,見天帝。帝授以十三寶,曰:『中國有災,宜以第二寶鎮之。』」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檐雨階苔 的精彩文章:

名將高仙芝滅了敵國歸來,他的上司卻怒罵:吃狗屎的高麗奴!
平定安史之亂,獲得免死鐵券,他為何糾集幾十萬敵兵圍攻長安?

TAG:檐雨階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