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睥睨天下的那些民國文人們在人潮中踽踽獨行,終生堅守與骨氣

睥睨天下的那些民國文人們在人潮中踽踽獨行,終生堅守與骨氣

1911年的冬天是一個像往常一樣寒冷而漫長的冬日,但這個冬日又與往年不同,這是一個因終於忍受不了清政府壓迫而站起反抗的人民的硝煙瀰漫的冬日,於10月10日正式拉開序幕。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創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漫長的冬夜好似即將過去,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辛亥革命也在是非紛議中拉下帷幕,直到現在也沒人說的透這場浩浩蕩蕩的革命是否真的就在這四個月中發生,然後結束。轟轟烈烈,又戛然而止。

但不論如今的人們再如何猜測,這個存在37年的國家終於是誕生了。

民國成立後並不意味著人們能就此安享生活,這個時代依然風雨飄搖,人心惶惶,時時刻刻在炮火中渡過,日日夜夜盼望著苟活。

特殊的背景時代往往會孕育出的人才,民國正是這樣一個人才迭出的年代,不論是總穿著長衫一臉剛毅的魯迅先生,自視甚高的「狂人」劉文典先生,立志於建設真正大學的梅貽琦先生,最後的儒學大家梁漱溟先生,還是如投身女權一身豪氣的呂碧城先生一類的優秀女子,在各自的領域都不愧為一代大家,那個年代有太多星光閃熠之人,卻不知是那個時代造就了他們,還是當今的現實淹沒了人們。

我折服於他們的真性情,崇拜於他們的淵博學識,最終傾倒於他們骨氣與堅守。

江戶時期的日本俳人小林一茶有一著名俳句:「我知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暫。然而,然而。」一句話道出多少無奈蒼涼,我想,先生們都是知這世間的。魯迅先生說,這是個吃人的世界。幼時不懂,只覺得這句話奇怪卻有趣,隨著年齡增長,方這世界從來如此,先生他早已看透,卻從未放棄過嘗試,他棄醫從文,化筆為刀,殘忍的揭開外皮,偏要它露出血淋淋的傷口來。正如蘇東坡對自己的調侃那樣,這位先生也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他又偏偏從未試圖去「合時宜」過,如此想來,卻如一頑童般倔強任性。先生又說:「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但先生又說:「在黑夜裡攻擊一座巨大的城堡,而手中握的不過是一把小刀,在一片黑暗中,看到有白光一閃,就知道有同伴,有戰友是在一起戰鬥的,於是會心一笑,並因此增加了勇氣和力量。」被吵醒的人多了,那鐵屋子也是能打破的吧。

與狂人日記的瘋狂壓抑正相反,劉文典先生是一個極其狂妄張揚的人,他恃才而居,在蔣介石手握大權的年代,敢於給蔣吃閉門羹,還能順手補上一把灰,此事轟動文界,但他也慘遭連累,最後魯迅,胡適與章太炎等先生紛紛出面才得以脫身。劉文典先生的狂不僅體現於他面對蔣介石時的不卑不亢,更表現在他對自己的文學成就的自豪信任。他曾稱:「古今以來,真懂《莊子》者,兩個半人而已。第一個是我劉文典,第二個是莊周,另外半個嘛……,還不曉得!」言語之間的傲慢讓人惱火,又不得不佩服起來,真真好一個劉文典。他也是飽受非議之人,最為詬病的是嗜好大煙,也因此與聞一多結下樑子,最後也因吸煙而被清華解聘,他這「二雲居士」當真讓人無奈失笑。

劉文典被清華解聘時,當時的清華文學院院長是馮友蘭先生,在馮友蘭先生之後,當時的西南聯大迎來了被稱為清華終身校長的梅貽琦先生。梅貽琦先生有一句極其出名的話,他說:「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梅貽琦先生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梅貽琦之於清華,就如同蔡元培之於北大。他的教育思想體現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體、美、群。這是對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和蔡元培一樣,梅貽琦也是把德育作為五育之首的,這也有了當時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北大有圖書館,清華有體育館。」

與方才提到的幾位先生同時期的,還有被稱為最後一位大儒的梁漱溟先生。梁漱溟先生雖是因學問而出名的,卻一向不自視為學者。他雖只有中學學歷,卻被蔡元培破格聘為大學講師,但又在當講之年毅然辭去職務。梁漱溟先生曾想遁入佛門,潛心佛學,卻未能成志。儘管對佛學鑽研很深,但1918年其父親梁濟沉潭自盡後,梁漱溟開始折入儒學。我很喜歡梁漱溟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與哲學無緣。我不懂什麼叫哲學。我就是這樣,誤打誤撞地進了哲學的門。」說來也奇,研究儒學後,儒家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本欲為僧之人竟因此娶了妻。

那個年代亦有不少奇女子,呂碧城先生正是其中一位。她的文采讓當時的秋瑾俠女作為同性也對她另眼相看,秋瑾本人也曾以「碧城」為筆名,一次拜訪之後,表示,此生不再用這個筆名,留給呂碧城專用。

她的一篇《滿江紅》確是不讓熱血男兒半分,讓人心服口服,再不敢小瞧這個「離家出走」的女子。這個奇女子對於愛情的看法同樣讓人佩服萬分。胡適先生有一個緋聞女友名為陳衡哲,他們曾進行過這樣一段對話,陳衡哲說Love是人生的所有事,胡適說Love只是人生的一件事,只是人生許多活動的一種而已。陳衡哲說:「這是因為你是男子。」然而對於呂碧城來說沒有愛情也可以。這位磊落巾幗清醒而孤高的掌握著自己的人生。

如今的我們站在歷史的盡頭回望過去,總能看到他們逆著人潮踽踽獨行,縱千萬人,吾獨往矣。看著這些文人,倒能想起荊軻在易水邊時的景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飛花令里讀詩詞——月
每逢春節貼上喜慶的春聯,關於春聯的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