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寵愛的令妃魏瓔珞,為何封號都帶令字?

乾隆寵愛的令妃魏瓔珞,為何封號都帶令字?

《延禧攻略》的熱播,帶火了在清朝后妃群里原來不太出名的魏佳氏(《還珠格格》里的令妃也小火了一把)。《延禧攻略》叫她魏瓔珞,《如懿傳》叫她魏嬿婉(衛嬿婉)。顯然,這些名字都是後世免費贈送的。

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十年(1745年),19歲(虛歲,下同)的魏佳氏入宮,被乾隆帝封為魏貴人,年底冊為令嬪。

魏佳氏這輩子和「令」字是分不開的。初為令嬪,乾隆十三年(1748年)升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升令貴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皇貴妃。八年後,魏佳氏所生的兒子永琰被秘密立為皇儲,後為嘉慶帝。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魏佳氏去世,謚號是令懿皇貴妃。

乾隆寵愛的令妃魏瓔珞,為何封號都帶令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魏佳氏的名號總是帶個「令」字,原因何在?在民間,有幾種不是特別可信的說法,不妨一觀。

乾隆帝貪戀江南的美女,決定南巡去江南尋芳。在一間歌樓里發現了能歌善舞的魏氏,乾隆帝立刻喜歡上了,把魏氏帶回宮裡,準備冊封為妃。可魏氏是漢女,祖制不允許。乾隆帝一想,這有何難,抬籍就是了。魏氏變成了魏佳氏,為乾隆帝生兒育女。

第二種說法,是說宮裡有個南府,專管宮廷里的戲曲演出等事宜。南府官員在江南尋找能歌善舞的女子,入宮伺候皇帝。南府官員發現了魏氏,把魏氏帶進宮。

不管是第一種說法,還是第二種說法,魏氏都是「伶人」出身。「伶」和「令」,筆畫相近,讀音也相近。所以,乾隆帝給魏氏定封號時,就用了相近的「令」字。

乾隆寵愛的令妃魏瓔珞,為何封號都帶令字?

還有第三種說法。

魏佳氏原來是乾隆帝最愛的孝賢皇后富察氏身邊的宮女,魏佳氏對孝賢皇后伺候的非常好,而乾隆帝偶然間發現了魏佳氏,驚訝地發現魏佳氏和孝賢皇后的身高、氣質都非常相似。乾隆帝對富察皇后是「無下限」的愛,自然也就高看魏佳氏一眼,後來也就收了魏佳氏。

關於這種說法,二月河先生基本採用。在《乾隆皇帝》這部小說里,魏佳氏芳名睞妮子,是魏清泰家的女兒。睞妮子被懷疑不是魏清泰親生女兒,和母親黃氏被魏清泰趕了出來,衣食無著。乾隆帝有個紅顏知己,就是首輔兼內弟傅恆的老婆瓜爾佳-棠兒。棠兒收留了睞妮子,覺得富察皇后身邊缺少個使喚的宮女,就把睞妮子送進宮,結果被魏家當差的人阻擋。

乾隆帝正好路過,當場決定讓睞妮子進宮伺候皇后。乾隆帝經常找皇后,時間久長了,就看上了睞妮子,後來生下嘉慶帝。

乾隆寵愛的令妃魏瓔珞,為何封號都帶令字?

再回頭看這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已被史料否定了。

魏佳氏入宮的時間是乾隆十年(1745年),而乾隆帝第一次南巡,卻是六年之後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

第二種說法同樣不太靠譜,實際上卻是存在可能的。

南府是清朝最高的音樂機構,隸屬於內務府管理,因為在南花園學習,習慣上稱為南府。道光年間,南府更名為晟平署。南府分為內學、外學,外學是社會上能歌善舞的「伶人」,內學是宮裡來學藝的太監。為了讓皇宮裡的主子們享樂,南府經常派人到民間,收買或僱傭伶人來宮裡演戲。

魏佳氏並非沒有可能是江南的伶人,被南府帶到宮裡,又被乾隆帝看上。只不過,現在這種說法還只是推測,沒有實錘證據。

乾隆寵愛的令妃魏瓔珞,為何封號都帶令字?

第三種說法,也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只是藝術上的創作。

魏佳氏出身如何,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乾隆帝非常寵愛她,這從魏佳氏的生育數量上可以看出來。魏佳氏活了49歲,卻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分別是:

七公主,封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年)

十四阿哥永璐(1757--1760年)

九公主,封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年)

十五阿哥永琰,嘉慶帝(1760--1820年)

十六阿哥,(1762-1765年),無名。

十七阿哥永璘(1766--1820年),清末第一大貪奕劻,為永璘之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行客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有江西巡撫,為何明孝宗又設南贛巡撫?

TAG:獨行客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