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當代第一部圖文並茂的巴蜀山水史敘論

◎中國山水畫史研究及巴蜀寫生、創作的重要參考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0@ZH005)

●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川宣【2012】110號)

●《巴蜀全書》2018年度委託課題

●2014年四川省文聯重點課題

●2017年四川省文化廳藝術生產重點扶持項目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總 顧 問:秦玉琴

策 劃:鄭曉幸 平志英 周思源

學術顧問:(按性氏筆劃為序)

王魯湘 王明月 龍 瑞 何應輝

張曉凌 李明泉 楊曉陽 林 木

唐允明 舒大剛 黃宗賢 程大利

韓 剛 薛永年 戴 衛 魏學峰

編 委:竇維平 李 兵 劉建剛 范遠泰 吳 斌

薛 磊 梁時民 劉曉英 鄧 楓 張 劍

錢 磊 唐 波

著作人:管苠棡◎著(第一、二卷)

管苠棡 唐波◎編著(第三卷)

特約編著:唐 波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全國新華書店、四川新華髮行集團發行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巴蜀書畫藝術傳承發展工程

○最接地氣的巴蜀山水畫史實、寫生、創作應用性研究

○美術院校山水畫教學的重要參考

○收藏家重要的參考手冊

2014年四川省文化廳「十三五」文化建設規劃「巴蜀書畫藝術傳承創新創作研究工程」開始啟動,2015年四川省詩書畫院開始實施「巴蜀書畫藝術傳承及創新性創作研究」項目,相繼在全院開展了專職畫家「個人創作方向課題」、「回望東坡」等課題研究,並取得多項成果。作為子課題之一的《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革研究》,2014年獲四川省文聯重點課題立項、2017年獲四川省文化廳重點扶持項目立項,並通過四川省文聯、省文化廳聯合專家組評審結題。2017年10月經人民美術出版社選題評審通過立項。2018年5月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專家組赴四川考察該項目,被評為本年度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重點關注學術項目。同時,該項目還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書》2018年度委託課題。

該課題由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管苠棡承擔並負責獨立撰稿,特約編著唐波副教授(美術學博士在讀)。歷經10餘年精心準備和近8年潛心研究,取得了多項富有創見性的研究成果。全書共三卷,計60餘萬字,1500餘張圖片,該書為當代全面梳理中國山水畫發生在巴蜀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巴蜀山水畫傳承發展史的第一部專著。2018年12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四川新華髮行集團發行。

該課題以中國山水畫在巴蜀發生的一系列歷史重大事件為問題導向,時代變遷為主線,用歷史文物為主證、歷代文獻為佐證,結合曆代作品、山水實景圖片對比研究為路徑,用美術考古、田野調查、多學科交叉論證等方法,對中國山水畫萌芽、兩次大變革與巴蜀自然、人文的關聯,巴蜀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巴蜀山水畫的發展傳承史、當代創作狀態和未來可能性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和探討。明確了當代巴蜀山水畫探索創新的坐標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初步建構了巴蜀山水畫理論體系框架。通過理論研究並對當代巴蜀山水畫創作成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書畫藝術傳統,繼承和發揚巴蜀書畫藝術以及推廣巴蜀山水畫風,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支撐。

◎本課題研究緣起及問題導向

1、當前中國畫創作空前繁榮興旺,多元化時代出現了諸多問題。

2、強調參照西方美術觀念的謬誤,使當前中國畫創作呈現出表現形式的圖案化、裝飾化,導致民族精神、審美取向的模糊和文化品質的缺失。

3、對筆墨人文精神傳承的缺失,導致寫意性的喪失和過度製作。

4、對筆墨傳承的單一性(文人畫中鋒用筆),導致筆墨語言的同質化和表面化。

5、過度強調筆墨,削弱了丘壑的營造和意境的提升,從而導致作品文化內涵的蒼白,精神表現的空泛。

6、在「同質化當代」概念的旗幟下追求個性,反而導致個性的缺失。

7、中國山水畫在巴蜀發生的諸多重大事件,呈現出山水畫在巴蜀起源、變革的種種端倪。回望中國山水畫發展史,追溯其精神文化本質,探索山水畫起源、發展、變革與巴蜀自然人文的關係,勾勒了巴蜀自然人文在中國山水畫兩次變革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9、提出了「巴蜀山水畫」概念,通過追溯巴蜀山水畫發展脈絡及基礎理論框架的初步建構,探討了對當前中國山水畫創作和未來發展的現實意義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貢嘎山脈氣勢宏大、神奇幻象、吞吐八荒的山水氣象 桂全智攝

泱泱華夏,山川如海,日月晦明,道生萬物,中華文明光耀千古。巴蜀自然,山川宕跌,生靈蓬勃,氣象萬千,聚合天下奇觀而舉世聞名;巴蜀人文,神秘奇異、悠久博厚、超拔神逸,薈萃群賢風流而標秉千秋。考查上古崑崙(岷山)神話傳說,追溯禹舜偉業,夏、商、周三星堆、金沙遺存,回望晉代、唐宋以及近現代山水畫發展變革,巴蜀立足於中華文化藝術創造的前沿,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其地位不可取代,肇生了多少奇蹟,也留下無數千古之謎。歷代許多山水畫大師在此完成了自己的筆墨、圖式和新境界的創造,寄託了人文情懷,巴蜀大地因此成為山水畫家創造新境界的聖地。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百業振興,中國畫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同時,受到西方多元化藝術觀念的強烈衝擊,當下山水畫家困惑、彷徨、反思、探索不可迴避。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峨眉金頂 田捷硯 攝

一、第一卷 《巴蜀山水畫敘論·山水畫溯源及第一次變革》

回望中國山水畫發展史,追溯其精神文化本質,探索山水畫起源、發展、變革與巴蜀自然人文的關係,尤其是對巴蜀自然人文在中國山水畫兩次變革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建構巴蜀山水畫基礎理論體系,對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傳承、借鑒中國山水畫優秀傳統,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發展,是本課題主要討論的問題。

〈一〉 中國山水畫在巴蜀濫觴的四大因素。

1、地理氣候因素:巴蜀因地處中國版圖中江漢平原、漢中平原向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抬升的最大落差區,具有平原丘陵、深山峽谷、雪山高原、草原濕地、大江大河、瀑布小溪等地貌和豐富的植物。巴蜀擁有從亞溫帶到高寒帶的氣候,環境氤氳迷漓,是中國山水畫筆墨表現、丘壑構建和意境的資源寶庫。

2、人與自然的因素:巴蜀地貌山區佔90%以上,因地質災害頻發,人與自然的巨大矛盾環境,其對山的自覺和依賴,在愛恨中較全國更早產生對山的敬畏。

3、心理因素:巴蜀對山水由敬畏轉化為崇拜,由崇拜轉化為畫山行為,較全國其它地區更早地產生「崇山仙道」文化,由此形成山水畫原始心理動因。

4、人文因素:自古蜀人尚文崇仙,好遊山玩水、好詩文,蜀中發達的山水詩和遊仙文化,為中國山水畫的發生髮展源源不斷地注入人文滋養。在巴蜀大量的文物遺存和歷史文獻中,呈獻出中國山水畫文化起源、技法萌芽、變革發展的種種端倪。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峨眉金頂 田捷硯 攝

〈二〉 中國山水畫萌芽於蜀中商代三星堆文化。

陳傳席、顧平、杭春曉在《中國畫山文化》中將山水畫萌芽論證為成都漢代畫像磚,為追溯山水畫起源於巴蜀奠定了理論基礎。實質上夏商時期三星堆玉璋《祭山圖》為我國最早具有主觀審美識意表達的完整「山水」連續裝飾圖案。本課題論證了從原始祭山精神信仰到三星堆玉璋《祭山圖》、《山雲禾田圖》到漢代的畫像石的描繪轉換,具有從不自覺的祭山行為向藝術自覺的山水畫文化轉換的歷史性,可視為是山水畫的萌芽。

成都三星堆商代玉璋祭山圖,說明巴蜀先民的畫山行為已經進入文化上的精神信仰、審美上的藝術自覺。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三星堆玉璋《祭山圖》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三星堆玉璋《祭山圖》局部

三星堆商代堆玉璋《祭山圖》與顧愷之《洛神賦圖》畫山技法比較

相同的鐘鼎造形、相同的鐵線描技法。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三星堆《祭山圖》與顧愷之《洛神賦圖》山形比較

三星堆商代青銅器神壇,四方人頂禮山的圖型,巴蜀「崇山仙道文化」藝術化的畫山圖案為全國最早,預示畫山文化和技法的萌芽。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三星堆神壇,四方人頂禮山的圖型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三星神樹(基座)三面山圖、型

成都金沙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石鉞《山雲禾田圖》,視為寫意中國田園山水畫的雛形。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成都金沙西周石鉞 雲山禾田圖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成都金沙石鉞線描圖

漢代成都畫像磚是我國最早成熟的山水畫雛形,在圖畫中樹與人不再是簡潔的裝飾,而是生長在山川之中鮮活生動的生命體,有故事,更有現場感和意境構思,初步形成了「造景」「造境」的山水畫特徵,具備了山水畫的基本要素,形成了山水畫的典形圖式,是山水畫由圖案化向生活化「真境」寫生山水畫轉變的雛形。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成都漢代畫像磚《井鹽》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成都漢代畫像磚《趕鴨》

〈三〉中國畫山文化與山水畫文化在巴蜀起源發展,巴蜀人文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地位不可取代。

1、經蒙文通、鄧少琴等專家論證,傳說上古華胥氏族生活於渝水(今藺中)地區,後向北遷徙至今甘肅(天水)地區與中原融合,其間華胥氏「蹈大跡」生伏羲而為中華文化之始祖。

2、上古氐羌氏族生息於岷江流域上游,沿江而下發展為蜀中主要人文之源,頻繁的自然災害使蜀中先民對山的敬畏尤勝於其它地區。

3、崑崙(岷山)上古至漢代,「西王母」「天柱山」神話口頭傳說在梁州(今秦嶺西南及成都地區)廣為流傳,經後世演變在戰國時期成為《山海經》重要內容。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東漢西王母土陶油燈 私人收藏

4、崑崙之「下都」青城「神仙都會」,由對山神崇拜衍生「崇山仙道」文化,成為中國山水畫原始心理動因。

5、藝術不自覺時期,在巴蜀先民對山的敬畏轉化為畫山行為,三星堆玉璋《祭山圖》、青銅神壇、神殿、神樹上的畫山圖案為全國最早,其畫山行為已進入文化上的精神信仰、審美上的藝術的自覺,為原始畫山文化階段。

6、西周金沙石鉞《山雲禾田圖》、成都漢代畫像磚描繪的生活化「全景山水」圖,是為寫生山水畫的雛形。魏晉顧愷之畫張道陵於廣元蒼溪試徒之手記《畫雲台山記》,是為山水畫文化走向成熟期。因此,巴蜀為中國山水畫文化的發生髮展在時間上及文獻上形成鍵接。

7、大禹治水創《洪範》「九疇」初定陰陽、五行,《山海經》之《海內四經》起源於蜀,《大荒經》等五篇起源於巴,《連山》《歸藏》產生於蜀中,東晉張道陵創立道教,在精神內涵上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山水畫發展注入最原本的文化滋養。古代蜀中演變發展的教家思想為山水畫文化提供了強大的哲學支撐。

〈四〉 中國山水畫在巴蜀第一次變革。

唐代「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大批全國著名畫家隨之入蜀寓居,使巴蜀地區山水畫興盛發達。古代文獻中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吳道玄者,……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又於蜀道寫貌山水。由是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據此記載,將中國山水畫第一次變革研究的重點,落實到對唐代畫家技法風格的演變上,對在唐代形成中國山水畫「密體」和「疏體」兩大技術核心以及對後世影響的分析來進行相關的論證。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右下角對皴法的運用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江帆樓閣圖》右下局部

其一,在對風格變化的研究時,首先以魏晉至唐代入巴蜀和巴蜀本土的山水畫家進行技法分析為路徑,以唐代巴蜀地區具有代表性的10位畫家技法風格記載為佐證,通過對其歷史背景、文化身份,繪畫技法、繪畫風格在巴蜀的演變以及對當朝和後世的重大影響進行梳理,探討唐代中國山水畫在巴蜀的第一次變革。

其二,通過對五代至宋代入巴蜀和巴蜀本土的34位畫家,以及元代至清代部分有代表性畫家的技法和風格演變分析,呈現巴蜀山水畫在這些時期變革、繁榮發展的總體狀況。

其三,對元代至清代,巴蜀地區因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對部分有代表性的畫家的技法和風格的分折,力圖找出巴蜀山水畫派衰落的原因。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五代後蜀 丘文播 文會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其四,巴蜀山水畫派,最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通過對變革的歷史文化背景、精神文化內涵、區域共趨性風格特徵、師承關係、代表人物等因素進行疏理,求證了唐宋巴蜀山水畫派的歷史存在,歸納了其畫派共趨性風格特徵。

東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田野調查相關論證

2018年4月26日,筆者陪同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畫學會會長著名山水畫家龍瑞先生,對四川廣元蒼溪雲台山以及顧愷之《畫雲台山記》進行實地考察。經過論證,《畫雲台山記》創作手記,描述的是顧愷之畫張道陵在四川廣元蒼溪雲台山考試招收徒弟的故事,此手記突顯出巴蜀山水人文與中國山水畫學淵源深遠。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中國山水畫巴蜀「西宗」尋覓

在當代,關於山水畫「宗」與「派」的爭論一直不斷。董其昌所著《畫禪室隨筆》,他借禪家有南北宗而分山水畫之「南北二宗」,同時提出「筆墨精妙論,」。此論一出,受到後世眾多文人畫家的大力推崇,對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在近現代受到徐悲鴻、俞劍華、啟功等部分學者和畫家的嚴厲批評。當代又有論者、畫家楊牧青先生等,根據近現代畫家群體風格之區別,提出「東西宗」論。

本章對山水畫文化在巴蜀的溯源、山水畫在巴蜀第一次變革、「道、佛」文化在巴蜀的興盛于山水畫的關聯等幾個方面的論述,針對「南北二宗」論,「東西宗」論,從五代以後山水畫風格的分野與融合入手,以「宗」即是「源」的概念和時代發展的脈絡尋覓根源。對中國山水畫源於巴蜀「西宗」的學術命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被歷史忽略的蘇東坡美學思想探微

筆者通過對蘇東坡《跋蒲傳正燕公山水》「畫以人物為神,花、竹、禽、魚為妙,宮室器用為巧,山水為勝。而山水以清雄奇富,變態無窮為難。」進行探微式的研究,揭示出蘇東坡山水畫美學思想在當代的開創性價值。同時,本書通過對宋代以後巴蜀山水畫壇主客觀原因的分析,揭示巴蜀山水自身的「變態無窮為難」之難。「清雄奇富,變態無窮」成為認識和表現巴蜀山水的關鍵。

唐宋「巴蜀山水畫派」初成的七大要素

1、共同的社會文化身份:唐代以道教為國教,儒家學說為修為,佛家為大眾信奉。入巴蜀畫家多為士大夫、道教信徒、文人雅士等。

2、穩定的畫家群體:唐代至宋代的巴蜀,有10餘位全國著名山水畫家先後入蜀寓居,併產生了30餘位巴蜀本土畫家,構成唐宋巴蜀山水名家群體。

3、公認的領軍人物:唐代有:吳道子、李思訓、王宰、張璪、韋偃、孫位;五代至宋代有:李升、黃筌父子、杜措、蘇過、孫知微、王詵、法常等。

4、成熟的師承關係:湯垕《畫鑒》記載:「蜀人畫山水人物皆以孫位為師」,孫位傳黃筌、孫知微;李升傳黃筌、杜措,黃筌傳黃居宷;蘇東坡山水傳楊世昌、蘇過。而黃筌、蘇東坡又影響一大批沒有錄入史料的畫家。

5、相同的自然人文環境:入蜀和本土畫家在蜀地共處繁複昌茂、奇絕峻拔、變幻莫測自然環境;共同生活在濃厚的道家思想、人神文化和悠閑靜恬的狀態之中。

6、共趨性的審美取向:巴蜀兼有南北的雄秀峻健的山體審美特徵和豐富的植被,反映在筆墨上蒼潤相濟、水韻墨彰;圖式上呈現出蒼雄峻拔、宕跌奇絕的共趨性審美。

7、形成了共趨性畫風:在蜀中濃厚的道家文化環境的浸潤下,以巴蜀自然人文為依託,形成了共趨性畫風——秉承道家思想和哲學意蘊,表現巴蜀地理文化意味,丘壑與筆墨並舉,呈現出蒼潤相濟,格物致知,渾厚華滋,清潤明澈的筆墨意象;山重水複,高峻奇絕,江村平沙,飛瀑落澗的山水圖式;窳窆巉差,嵯峨宕跌的胸中丘壑;水詭雲譎,氣象萬千的山水境象;雄秀相融,幽冥深邃的審美特質;骨峻風清,高跋崛傲的山水風骨;氤氳迷離,玄曠曼妙的山水境界;道法自然,丘壑仁德的文化內涵;詩意文心,超拔風雅的人文精神。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55.9cm×81cm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第二卷 《巴蜀山水畫敘論·山水畫第二次變革及傳承發展》

近現代「五·四」新文化運動、「西學東漸」為中國山水畫文化道、儒、釋有序的文脈傳承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生命活力,山水畫由此走出書齋,深入生活。馬克思的「人民的藝術」、毛澤東文藝的「二為方向」思想,拉開了中國山水畫第二次大變革的序幕。

〈一〉近現代變法領軍人物

(1)黃賓虹入蜀變法

1933年黃賓虹入蜀寫生因感「入蜀方知畫意濃」,在青城坐雨中悟得「渾厚華滋」筆墨意象,由此形成有別於傳統山水畫而充滿大自然鮮活生命氣息的筆墨圖式,拉開了中國山水畫在現代第二次變革的序幕。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黃賓虹 青城山中坐雨林巒

(2)傅抱石入巴蜀變法

傅抱石抗日戰爭期間入重慶寓居八年,憂國憂民之情結,得巴蜀以及金剛坡「草莽糾結」意象,創散鋒「抱石皴」,形成「愁心疊山」豪放蒼鬱的畫風。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傅抱石 巴山夜雨

(3)陸儼少入巴蜀變法

陸儼少在川期間,多次到重慶、成都等地寫生並舉辦畫展,與定居成都的吳一峰交情甚深。抗戰結束後舉家乘木筏返浙,在重度至宜昌漂游一月之久,其間感悟三峽行雲流水氣象,獨創「雲水皴」而變法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陸儼少 峽江山水

(4)李可染入蜀變法

李可染繼1954年嘗試性的江南現場用毛筆宣紙寫生回京獲得好評後,1956年再次走出書齋,再次從三峽入川寫生長達8個月之久,川江寫生作品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全新的面貌得到北京美術界的高度評值,由此開闢了現當代中國山水畫「現實主義」創作的新曆程。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李可染 峽江輕舟圖

(5)張大千東出夔門變法

張大東出夔門向世界,以博學古今,融匯巴蜀山水氣象創「潑墨潑彩」法,成為享譽世界的山水畫大師。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張大千愛痕湖

(6)石魯北出秦嶺變法

石魯北出秦嶺北出秦嶺,將巴蜀山水氣象與陝西「溝壑嶙峋」意象融合,創造出「雄健蒼潤」的山水畫大師風範,成為「長安畫派」領軍人物。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陝西溝壑嶙峋的黃士坡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石魯 陝北寫生

〈二〉中國山水畫南北兩派及巴蜀山水畫比較

·北方山水畫,秉承道家思想,重丘壑構建和境界的營造。以自然形質情態創造筆墨意象直抒胸中豪氣,以自然山川的崇高偉岸、筆墨的沉雄蒼勁、圖式中正雄深、意境崇高明遠,境界雄強博厚表現中正崇高的正大氣象。

·江南山水畫,傳承唐宋傳統,重筆墨的人文品質表現。以自然山川「比德」為載體表達儒家、禪宗思想,其筆墨借自然萬物陶詠乎我表現文人的書卷氣,表現出筆墨蒼潤真率、圖式清明婉約、意境清麗幽遠,境界虛靜淡泊的人文精神品格。

·巴蜀山水畫,秉承「道法自然」思想,以造化之師重筆墨與丘壑的原創。用筆蒼率勁健見風骨,用墨渲澹渾沌見博厚,用色冷艷明麗見富貴,用光流溢明滅見精神。以自然原始本真表現生命意識,借自然風物情態、天地垂相創造筆墨意象書寫胸中逸氣,參山川形質和氣象寫胸中境象,悟道、比德、參禪彰顯天道哲理,筆墨千變萬態、圖式宕跌峻拔 、意境氣象萬千,以神遊八荒的超拔創造,表現神超夢幻的精神境界。

巴蜀自然山水20個審美特徵:

宏大壯闊之美·雄秀峻健之美·神奇幻象之美·奇絕險峻之美

幽秘閑逸之美·深邃迷離之美·高山仰止之美·峽淵水詭之美

靈秀綺麗之美·繁富昌茂之美·渾厚華滋之美·清奇超邁之美

雲譎淋漓之美·絢爛輝煌之美·蒼潤拙樸之美·蒼涼悲壯之美

聖潔和合之美·玄曠曼妙之美·一石觀道之美·古鎮幽悠之美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神奇深邃的紅石灘、管苠棡攝於甘孜州雅家埂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重慶雲陽縣龍缸大峽谷

〈三〉現代巴蜀畫家各具風貌共建巴蜀畫風

1、現代部分巴蜀山水畫代表性人物(按出生年份為序)

張霞村 馮灌父 楊歗谷 施孝長 江凡眾 周掄園 晏濟元 閻松父 羅文謨 趙完壁 吳一峰 李瓊久 段虛谷 伍瘦梅 馮建吳 楊鴻坤 石 魯 譚學楷 黃海儒 謝臨風 黃純堯 江友樵 李文信 符易本 王敬恆等。他們立足巴蜀,各具風格,又共寫巴蜀山水氣象,桃李滿天下,標秉後世。

2、現代巴蜀山水畫領軍人物

陳子庄:傳承文人畫筆墨精神,以川西丘陵地區為寫生採風為對象,開拓文人畫「簡約」畫法的當代表現,形成「厚潤率真」的畫風格獨步巴蜀畫壇,在現當代大家中享譽全國。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陳子庄 蜀中山水

馮建吳:傳承「北派」山水傳統,以巴蜀巍峨險絕山水氣度構建丘壑,以雄健蒼厚的山水畫風享譽巴蜀,言傳身教,成為該畫風群體的領軍人物。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馮建吳 天埑變通途

岑學恭:傳承「北派」畫風,終身以三峽為寫生採風基地,開發「斧劈皴」的當代轉換,開創雄健峻拔的山水畫風表現三峽氣象有「岑三峽」之美譽。言傳身教,成為該畫風群體的領軍人物。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岑學恭 風帆出峽圖

吳一峰:號「大走客」傳承「南派」筆墨精神,終其一身走遍巴山蜀水,以蒼荗勁健的寫真山水畫風譽滿巴蜀。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吳一峰 南部天生橋 寫生

黃純堯:以巴蜀山水為母題擅畫三峽,以雄秀清蒼畫風享譽巴蜀,並影響後學成就藝術人生。享有「黃三峽」美譽。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黃純堯 卧龍道上

李文信:傳承「南派」畫風,以川西丘陵閑靜鄉間小景為生活體驗,以繁複昌荗畫風享譽巴蜀,言傳身教,成為該畫風群體的領軍人物。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李文信 話桑麻

王敬恆:用抽象的筆墨構成意象景物呈現當代審美意識,以文人畫筆墨意象寫巴蜀山野之氣,形成率譎沉雄畫風,在當代畫壇獨領風騷。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王敬恆 己丑夏寫於瓜齋

〈二〉當代巴蜀山水畫家技法淺析

本書從當代中國山水畫變革的指導思想、巴蜀山水畫當代性表現的思想轉捩、現當代部分巴蜀山水畫家技法淺析、現當代巴蜀山水畫風、現當代巴蜀山水畫派雛形等五個問題展開,全面地分析現當代巴蜀地區部分(1935~1959年出生)83位山水畫家的創作狀態,梳理其代表性人物、師承關係、畫家群體共趨性風格特徵,以此作當代創作狀態的呈現。

3、近現代巴蜀山水畫風

秉承唐宋風情雅韻,浸淫巴蜀天道哲理,內涵儒家人文思想,借鑒西學,表現巴蜀地理文化意味,丘壑與筆墨並重,抒懷於筆墨心齋。呈現出蒼潤相濟,格物致知,渾厚華滋,清潤明澈的筆墨意象;偉岸健碩,巍峨連綿,造化天成,自然鮮活的現代山水圖式;江村平沙,田園悠然,山野樵夫,耕作淘洗的生活氣息;宏大壯闊,群峰崛傲,氣象萬高峻奇絕,田園幽秘的山水境象;雄秀神奇,幽邃宕冥、水詭雲譎,千的山水境界。道法自然,丘壑仁德的文化內涵;詩意文心,丹青教化的人文精神;超拔開拓,求索弄潮,引領變革的時代風範。

三、第三卷 《巴蜀山水畫敘論·當代實踐思考與未來展望》

在中國繪畫史上,山水畫多次面對因交流帶來的藝術觀念的碰撞,無論是外來的衝擊還是本民族內區域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每一次都被強大的中國畫兼收並蓄的內在活力所吸納,使「他山之石」為之我器,「他山之土」為我所用,為中國畫的傳承和健康發展增添了活力。當代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畫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的同時又面對著諸多困惑與焦慮、反思與選擇,或許在經歷波瀾起伏後,就此又拉開山水畫再次變革的序幕。

〈一〉當代巴蜀山水畫派的雛形

本課題研20紀世初進入巴蜀和巴蜀本土山水畫家,在他們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為當代巴蜀山水畫派雛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代巴蜀山水畫立足巴蜀,顧盼時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雖然各有風貌,但還是呈現出群體共趨性風格特徵,初步形成了當代巴蜀山水畫派的雛形。

1、以馮建吳為領軍人物的「雄健蒼厚」畫風形成的當代代表性畫家群體。

2、以岑學恭、黃純堯為領軍人物的「雄秀峻拔」畫風形成的當代代表性畫家群體。

3、以李文信為領軍人物的「繁複昌茂」畫風形成的代表性畫家群體。

4、正在興起以李瓊久為領軍人物「雄奇倚麗」畫風群體。

5、以李兵為代表人物的「西部雪山」畫風群體。

筆者對當代部分(1960年以後出生)125位山水畫家們的圖錄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對部分具有探索性的優秀作品進行了技法分析。同時,就中國山水畫在巴蜀的發生髮展以及巴蜀山水畫,對27位理論家進行了深度採訪。

〈二〉巴蜀山水畫美學精神

元氣氤氳的山水氣象,神秘奇譎的地理意味。

文思神逸的遊仙心性,飄逸詭譎的想像才情。

人神共契的文化品質,以形媚道的哲思冥想。

逍遙自在的頓悟禪境,崇山升飛的仙道夢境。

清雄奇富的風物境象,精雄博厚的表現張力。

風清骨峻的野逸風尚,格物致知的筆墨表現。

雄秀清超的風雅品格,跌宕嵯峨的胸中丘壑。

詩心畫境的風騷共鑒,筆精墨妙的寫真意蘊。

萬物陶詠的筆墨精神,千丘萬壑的營造意境。

神遊八荒的寬廣心胸,變態無窮的山水境界。

超拔創造的人文情懷,引領變革的時代風範。

〈三〉當代巴蜀山水畫藝術主張

大禹制九鼎圖山川、三星堆商代玉璋《祭山圖》(青銅人物雕塑填補空白)、金沙西周石鉞《山雲禾田圖》、成都漢代畫像磚、唐代吳道子創疏體皴法及水墨山水之變革、五代黃筌「黃家富貴」畫風、宋代蘇軾及文同文人畫理論,近現代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李可染入蜀變法,石魯、張大千出川變法,本土馮建吳、吳一峰、陳子圧、岑學恭、黃純堯、李文信、王敬恆等皆因原創。

巴蜀山水畫貴在原創。發揚優秀傳統,弘揚中華文化,表現時代精神。傳承有續,借鑒有度,創新有源,探索無界。植根巴蜀,回歸自然,體察地理,深研人文。以「宏大、雄秀、神奇和幽邃」為審美取向,表現「清雄奇富,變態無窮」的山水畫審美追求,筆墨與丘壑舉、自然與人文共契的藝術主張,以巴蜀書畫藝術傳承創新為擔當,再樹當代巴蜀山水新畫風尚,創造山水畫新境界!

〈四〉展望未來

神奇的巴蜀自然人文,具備了中國山水畫繪畫美學的所有要素。當代巴蜀山水畫家依託巴蜀自然、人文,勵精圖治,辛勤耕營,假以時日,巴蜀山水畫派興起,可以與南北兩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當代中國山水畫家入巴蜀寫生創作較之古代有過百倍之便,巴蜀秘境猶如打開創造山水畫新境界「眾妙之門」的智匙,假如中國山水畫有第三次變革,巴蜀或許將再次成為發端的聖地!

中國山水畫在巴蜀呈現出啟蒙、變革和發展的種種端倪,引發我們對巴蜀自然人文之于山水畫史的重要地位進行追溯,其文近60萬言,歸於文翰實為滄海一粟,用於傳閱又顯冗贅,故此有感而發,再作長短句拙文簡序歸藏於心,是為紀。

巴蜀山水畫序

華夏西南之隅,蒼穹玄冥,天風浩蕩。貢嘎山下巴蜀大地,宏大壯麗、山川跌宕,雄譎峻拔、神奇幽邃,顯元氣瀰漫之態「恍兮惚兮」,寓混沌之象道興於斯;梁岷之域巴蜀人文,玄妙詭秘、精深博厚,神逸超拔、群賢薈萃,采自然彌散之氣「天人合一」,懷萬物之情文興於蜀。

悠緬傳說,華胥氏於渝水「履大跡」生伏羲、女媧,繁衍華夏文明之根;古蜀於崑崙岷峨,禮山「天柱」、朝聖「王母」孕育「崇山仙道」文化,是為衍生畫山心理動因之淵藪;蜀人大禹治水「洪範·九疇」方略初定「陰陽」,奠定山水畫學哲理,又制九鼎圖山川以示彊域,圖為實用;巴蜀自然人文蘊涵天道哲理,如金鑰銀匙,開啟創造山水畫新境界眾妙之門。

殷商、西周,三星藝魂、金沙遺韻,鑄銅琢玉、驚世駭俗。千古之謎,予當誰問?執璋把鉞祭神山,刻山頂禮寄真情,畫風物,具形神。由是《祭山圖》《山雲禾田圖》,「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以為刻山摹水,營造胸中丘壑之濫觴,畫事之興,巴蜀之魂也。

東西兩漢,文翁興蜀、工匠好圖,雕石塑磚、水土火功。於咫尺之間,圖鹽井插種、弋射收穫;看斗方之中,荷塘漁獵、耕作桑園,境且幽,象尤遠。東晉顧愷之,筆繪張天師,佈道蒼溪上雲台,始作《畫雲台山記》,興畫理,論畫道。唐有吳道子,寫真貌蜀道,「只以墨為蹤,近代莫能加其彩繪」、「施筆絕蹤,磊落逸勢」創水墨潑繪山水;「離披點畫,若可捫酌」,始作山水之變者也;大小「李將軍」抹青填綠,成就青綠山水換新顏是也。繼王宰、王維、張璪、孫位、張詢諸賢又韋偃,入蜀遊歷,寓居益州,詩詠蜀川,圖繪巴山。「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猶是山水畫第一次變革之於巴蜀,垂成大功而神韻見焉。

五代以降,李升遂出新意,黃筌父子融花鳥、山水樹典範。宋有蘇軾與文同,文賦丹青,情思神逸,「文人畫」論主畫壇;東坡「清雄奇富,變態無窮」,山水畫美學藏文翰之中;孫知微之湖石湍蹙、蘇過之焦墨雄健、勾文龍之筆氣清潤、法常之澹泊遠淡,更有王詵金碧輝煌,標榜後世三百年。

元、明、清三代陳汝秩、李容瑾、徐賁、倪端、楊基諸先賢融南北尚古雅,筆墨傳古意寫巴蜀意象,辜培源、龔晴皋、劉錫玲諸家,承古覓新,譽滿成渝。

廿世紀之初,「西學東漸」,「五.四」事興,于山水畫文脈注入新活力。黃賓虹、傅抱石、陸儼少及李可染等「入蜀方知畫意濃」縱情巴蜀;石魯北出秦嶺,張大千東出夔門,胸懷蜀山融匯他山、兼容南北,沖和境象,承往哲繼古韻求索今昔之道,融中西傳文脈再行山水之變。山林之氣、筆墨生機,丘壑盎然、氣象萬千,依仁德遊藝,為河山立傳。由此以為,山水畫於巴蜀開啟第二次變革之序幕。

至此矣,回溯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而論,「筆墨精妙論」、「南北二宗」論不絕於耳,文人畫藝由此大興。殊不知巴蜀自然人文肇生山水畫筆墨、丘壑之情態精神,五代至明清南北分合,衍生「南北二派」,薪火代傳,史可鑒矣。於似乎山水畫源於巴蜀之「西宗」也。

現當代,周掄園、馮建吳、石魯、吳一峰、陳子庄、岑學恭、李文信、黃純堯、王敬恆等先師再繼,根系巴蜀,顧盼時代。守靜篤澡精神,耕煙硯樹新風。授畫業以佈道,解疑惑誨後學;桃李滿天下,丹青傳後世。澤惠畫壇,青史留芳。巴蜀畫事由是再興,裁素撫絹而有為矣。

山水贊,品味巴蜀詠天地垂相,巉嵯峭雋、赤壁千仞而又玄曠漫妙、流光萬里;丹青頌,師法造化寫胸中心象,筆暢墨酣、丘壑萬循而又雄秀峻拔、氣象萬千。筆墨與丘壑並舉,心象與境界獨創,筆勁墨酣,水暈墨章,繼使昌盛發達。稽諸籍,察粉本,皆有據也。縱使一管「四德」,裁素三千,寫不盡嵩華靈秀、河北龐魄、桂林玲瓏、江南婉約;畫不完蜀山嵯峨、雪山聖潔、劍閣棧道、騾岡曉行。既可逸情,更可暢神,解衣磅礴,舞文弄墨,一何快哉!

巴蜀畫道,貴乎原創!

數先賢無數風流人物,看今朝多少瀟洒才俊。承文脈味自然,集大成創新貌,開新境樹標杆,為人之先,原創是也。

道乎創世,理生萬物。丹青繪之書寫張顯筆墨精神;求索古今,丘壑心象風情萬種,任憑肖遙自在、神遊於八荒。

試看九洲,他山依舊。新境界之創造重構天地寥廓;側身西望,貢嘎岷峨雄奇峻撥,依然浪浪天風、蒼蒼山如海。

展望未來,研道知機。山水畫之變革再「肇自然之功」;驀然回首,巴山蜀水生靈涅槃,仍在玄曠漫妙、風雲變幻中!

管苠棡戊戌二月初八於成都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聖潔、神秘的貢嘎山

巴蜀是全國最豐富的山水畫創作資源寶庫,巴蜀同道熱忱歡迎全國書畫家到四川採風寫生。

《巴蜀山水畫敘論》 ——巴蜀山水審美與山水畫傳承變研究

中國美網

歡迎註冊美網會員,新聞資訊自助上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網 的精彩文章:

紀念大熊貓科學 面向全球徵集150名藝術家書畫大熊貓作品
伍斯迪青綠山水新作

TAG:中國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