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二戰中,英帕爾戰役是日本「有勇無謀」的代名詞,在此次戰役中,緬甸日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皇軍」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就了日本陸戰史上最慘重失敗!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日軍目標:科希馬和英帕爾

英帕爾和科希馬都是印度東部的邊境城市,相距不遠,位於印度、緬甸交界區域。守住英帕爾,對於英軍保衛印度,以及日後反攻緬甸,重新打通與中國之間的陸路物資通道極為重要。因此,英軍自從丟掉緬甸後,把英帕爾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英帕爾城周圍是曼尼普爾山脈,近郊是一片40英里長、20英里寬的平原,遍布著軍營、醫院、軍械庫、彈藥庫和軍需庫。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日軍對盟軍在英帕爾地區聚集兵力心知肚明,日軍大本營信奉拿破崙的信條:「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決定在英軍準備好之前,先發制人,準備一舉清除英軍的這個反攻基地。

1942年8月,日本南方派遣軍司令寺內壽一大將在河內命令第15軍制定針對印度阿薩姆邦的有限進攻計劃。該計劃因美軍在中途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獲勝而幾度擱淺,但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中將出任第15軍司令,使該計劃死灰復燃。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牟田口廉也擬訂了「兩步走」行動方案:第一步,日本第28軍西進至印緬邊境的若開山脈一線,消滅英印第14集團軍中的精銳——第15軍。第二步,牟田口廉也親率3個師團在英帕爾平原消滅英印第14集團軍,佔領英帕爾,進而殺人孟加拉地區。

1944年1月7日,日軍大本營以「大陸指第1776號」指令下達「烏」號作戰計劃,關係到英屬印度危亡的英帕爾戰役正式開始了。


蒙巴頓抓住日軍要害

駐守印度東部的英印第14集團軍下轄第4、第15和第33軍。1943年10月,威廉?斯利姆獲得第14集團軍的指揮權。

1944年2月,日本第28軍以兩個師團率先在若開山區發動戰術突襲,但調整到位的英印第15軍很快粉碎了這次進攻,總數8000人的日軍死傷5000餘人。惱羞成怒的牟田口廉也遂親率第15、31、33師團以及印度國民軍一部(由4.5萬名印度戰俘組成的傀儡武裝)共約10萬人,於3月8日跨越印緬邊界的欽敦江,拉開「烏」號作戰的第二步。

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路易斯?蒙巴頓得知日軍行動後,立即趕到英印第14集團軍司令部。在聽完斯利姆的彙報後,蒙巴頓敏銳地指出,日軍要背靠寬闊的欽敦江作戰,還得依賴叢林山地運輸線,攻勢不可能持續。於是,蒙巴頓決定把欽敦江以西的部隊撤至英帕爾附近,誘使日軍遠離後方,然後轟炸日軍運輸隊,斷其補給,使日軍自行崩潰。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對蒙巴頓的決策,日本戰史專家稱它「正中日軍要害。」日軍以第33師團和第15師團分別從南面和東面向英帕爾進攻,而第31師團則向英帕爾以北的科希馬進攻。如果日軍佔領科希馬,英帕爾將被完全孤立。

在進攻開始階段,日軍柳田元三中將的第33師團分出兩個聯隊,向英帕爾以南海拔約8000英尺的欽山和提丁姆鎮開進。3月9日,日軍進攻開始,由於受到印度國民軍第1游擊師的騷擾。日軍當面的英印第17師到3月15日才開始撤退,此時日軍已擋住他們的退路。英印第37旅和第49旅雖然最終幫助英印第17師撤到英帕爾,但也付出了1200人傷亡的代價。

由於柳田元三沒能全殲英印第17師,被撤消指揮權,改由田中信男少將接替。田中信男命令第33師團一個聯隊、兩個戰車大隊和一些支援火炮,從塔姆發起穿插攻勢。


有驚無險守住英帕爾

3月28日,日軍將英印第20師趕到距英帕爾西南僅10英里處,封鎖了英帕爾的南部通道。日軍第15師團則輕裝前進,快速奪取了英帕爾東北的烏克魯,並於4月8日佔領英帕爾至科希馬間的秘宣,切斷了英帕爾一迪馬普爾公路。為了進一步拿下英帕爾,牟田口廉也從第53師團調來兩個步兵大隊增援,並親臨第33師團指揮。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面對日軍兩個師團形成的合圍之勢,駐守英帕爾的只有傑弗里?斯庫納斯中將指揮的英印第4軍(下轄英印第17師和英印第20師,且都不滿員)。斯庫納斯向集團軍司令斯利姆求援。為了及時增援,斯利姆和蒙巴頓向美國求助,美方將用於「駝峰航線」的45架C-47運輸機借給英印軍。當這些運輸機滿載著英印第15軍的第5師趕到英帕爾時,日軍距離機場僅有9英里。

英帕爾防區是一個直徑為20-30英里的碗狀地帶,四周是布滿山林的高地。4月9日,防守北端的英印第5師受到第一波攻擊。此後幾天,日軍集中坦克和重炮連續猛攻。11日,英印軍被迫退守坦努帕爾。五天後,日軍打通了謝納姆隘口。

5月8日,日軍多次試圖佔領更多的帕萊爾公路入口處制高點,但都被英印第20師擋住。不過,英印軍的坦努帕爾防線也已經漏洞百出。12日,英國空軍對日軍陣地進行猛烈襲擊,英印軍組織敢死隊,收復大部分陣地,戰線再次穩定下來。

從5月底開始,當地進入雨季,地面泥寧。日軍補給困難,只能搶奪稻穀、挖掘野菜和捕獵野獸充饑。日軍士兵染上了瘧疾、痢疾、霍亂、流感等疾病,尤其是軍隊的剋星——傷寒,更是蔓延猖獗。由於缺乏藥品和醫療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雨季的叢林就像是一 座蒸氣瀰漫的綠色地獄,那些被飢餓和疾病折磨的士兵一個個瘦骨嶙峋,成千成千死去。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慘烈血戰爭奪科希馬 「鬼門關」

當英印軍在英帕爾苦戰之際,科希馬的守軍也在「鬼門關」上走了個來回。3月15日,主攻科希馬的日軍第31師團乘木筏渡過欽敦江,分成3個縱隊向科希馬挺進。

科希馬守軍只是500來人。斯利姆將這一危急情況報告給蒙巴頓,蒙巴頓從英印第5、7師中抽調部隊前去增援,並令其直轄的第3特種突擊旅作好空運準備。在這些部隊到達前,戰鬥已經打響。

科希馬之戰首先由該城東面約30英里的阿薩姆武裝警察打響。他們打得非常勇敢,為守軍贏得了緩衝時間。當日軍官兵氣喘口於口於地爬上山頂,俯瞰科希馬城時,英印第5師的第161旅已空降至前線。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為應對日軍的穿插攻勢,4月4日,斯利姆召來蒙塔古?斯多普福德少將接管科希馬的指揮權。在第161旅的一個先鋒營和一連拉吉普特兵入城後,日軍就包圍了科希馬,並切斷科希馬-英帕爾公路。至此,科希馬守軍只有3500人。

隨著戰事推進,科希馬守軍逐漸被擠壓到不足1平方英里的狹小區域——「避暑山」。這裡以前是地區助理專員的花園和網球場,如今兩軍在此展開混戰。4月8日,英印軍又向科希馬空投了兩營傘兵,但不少士兵落在日軍陣地上成了俘虜。日軍截斷了水源,守軍只能靠運輸機投下的裝滿水的車輪內胎過活。

10日,英印第2、7師在迪馬普爾完成集結,然後向科希馬靠攏。15日,英印第2師的一個旅在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發動強大攻勢。18日,英印軍一個旁遮普營與科希馬守軍會合,送去食品、飲水和藥品。20日,英印第2師主力皇家波克郡步兵團終於打到「避暑山」頂峰。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科希馬守住了,但日軍第31師團仍賴在城外長達3英里的傑薩密山上不走。5月3日,斯多普福德少將指揮英印第2師在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掩護下,發起全面進攻。直到當日黃昏,死傷累累的英印軍才佔領了傑薩密山脊的一部分。7日,斯多普福德把英印第7師的第33旅也投入戰鬥。10日,第33旅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佔領大部分日軍陣地。

日軍指揮官佐藤幸德見拿下科希馬無望,補給線又被英國空軍和特種部隊卡住,再加上雨季到來,叢林泥濘難行,於是向第15軍司令官請求撤退。接到電報後,牟田口廉也電告佐藤必須固守科希馬戰線。

然而,佐藤把牟田口廉也的訓令置之不理。6月25日,佐藤率第31師團主力,帶著1500名傷病員向烏克魯撤退。第31師團的撤離行動,使第15師團陷入被英印軍南北合圍的危險境地。牟田口廉也得知消息後,急派參謀長久野村趕去制止,但佐藤稱「極度缺乏補給,無力執行命令」,依然後撤。就在佐藤從科希馬撤離之際,牟田口廉也決心孤注一擲,將第33師團和第15師團主力集結在帕萊爾,企圖從北面打入英帕爾。


「白骨街道」,「烏」號計划走向大潰敗

6月10日,日軍開始行動,這時雨季已經開始,叢林變為泥潭。日軍與英印第20師在叢林里正面遭遇,隨即展開慘烈拉鋸戰。筋疲力盡的日軍於22日衝出叢林,打到英帕爾城郊,但迎接他們的是用坦克、機槍、迫擊炮和鐵絲網構築的堅強防線。第33師團長田中信男很清楚,自己的隊伍已是強弩之末,根本無力挺進英帕爾,於是他將部隊收攏,等待牟田口廉也的決斷。

7月2日午夜,經東京大本營同意,日本南方派遣軍司令部下達停止「烏」號作戰的命令,開始撤退。但此時,日軍的戰鬥力已經消耗殆盡,早就盼著脫離「地獄」的士兵得到軍令後幾乎是潰逃式地回撤,路上到處是被拋棄的武器和軍事設備。

時值雨季,潰敗的日軍被英軍四處追殲圍剿。日軍面臨嚴重困難:天上有美國、中國空軍的不斷轟炸,地上通向緬甸的山林羊腸小道已被大雨山洪衝垮,糧食極端缺乏,日軍靠吃野草、蝸牛、蜥蜴、蛇、猴子度日。

潰退之路被日本基層士兵稱為「白骨街道」,因為歸路的兩旁倒斃著大量的遺骸。日軍本來很重視帶死傷士兵回國,或者起碼要帶上骨灰回國,但這時早就顧不得了,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倒下死了,屍體很快就被蟲蟻啃成骷髏白骨,場面凄慘。日本人承認,「全線撤退的情形是鬼哭啾啾,狼嚎慘慘。」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盟軍情報部門截獲了日軍全線撤退的命令,蒙巴頓立即指示英印第14集團軍開始全線追擊。8月20日,日軍潰退的必經之地欽敦江因為雨季而水位暴漲,江面寬達1.5公里,渡河時,英軍空地多方火力全開,大量殺傷日軍。十幾天後,日第15軍才結束渡河。牟田口領出去的十萬之眾,最終傷亡、失蹤大約5.5萬人,在陣亡的人員中近半是病餓致死,戰鬥死亡人數只有3.2萬人,成為日本「皇軍」陸戰史上最慘重失敗。要不是雨季,同樣也遲滯了英軍追擊的步伐才免於全軍覆滅,每個師團過河後平均只有三千多人還有戰鬥力,槍械火炮損失嚴重。9月初,欽敦江西岸不再有日軍的一兵一卒。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戰史悲慘的敗仗,十萬重兵一半丟命成白骨

西方和日本軍史學家都將英帕爾—科希馬之戰視為日本損失最慘重的陸戰戰役。日本第15軍以10萬之眾發起進攻,結果寸土未得,而且丟掉5.3萬條人命和所有坦克火炮。作為日本駐緬骨幹武裝力量,第15軍已不再具有一個戰役兵團的戰鬥力了,盟軍在印緬戰場從此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

英帕爾戰役在日本成為「有勇無謀」的代名詞。此次戰役後,緬甸日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完全解除了印度被攻擊的威脅,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國抗日戰爭。但這場意義重大的勝利被刻意低調處理,許多當年的官兵得不到相應的榮譽,直到現在,英帕爾—科希馬戰役因為被英國票選成為「最偉大戰役」才一躍天下知,連當年參戰的老兵也頗感意外。但是這應該也是一個必然,歷史總會在適當的時刻露出它的真面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