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有一年萬聖節的時候,小D收到鄰居3歲女孩Deena的邀請,去她們家參加萬聖節派對。那天,整幢樓0~4歲的孩子都聚集在了Deena家,大家都玩的很開心。派對結束後,我就尋思著要準備份什麼禮物送給Deena表示感謝,思來想去,還是沒有主意,就和小D的認知老師聊起了,希望她可以給我一些靈感。這一聊,我們從禮物本身聊開了,給了我一個全新看待這件事的視角。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感恩」 ≠ 說「謝謝」

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小D的認識老師後,老師第一句話就是問,「這場派對的主角是孩子,受邀請的是小D,小D也玩的很開心,為什麼最後是你在準備禮物表示感謝呢?」說實話,我被問的愣住了,想了想回答道,「那天我其實已經教小D說謝謝了,她這麼小,那結束後的送禮工作就我來做了。」

老師告訴我,我們的家庭教育常常忽視了感恩教育,而感恩的孩子更容易幸福,也更容易去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可是,感恩不等於教會孩子說「謝謝」,「謝謝」其實是非常容易教的,而要讓孩子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卻不容易,這些就需要從小播種在孩子的心中。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將「謝謝」賦予實際的意義

很多學齡前的孩子,說「謝謝」就像是「鸚鵡學語」,他們其實並不一定真正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只是父母要求說了就重複一遍。因此,要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從小就需要在日常點滴小事中幫助孩子去理解「謝謝」背後的實際意義,而不是把「謝謝」流於形式。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帶著小D一起做一張感謝卡片送給Deena,這個過程中,我帶著小D回顧了當天在Deena家玩耍的情景,我和小D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要做卡片,小D自己參與動手做卡片。這些所有的過程,孩子都參與其中,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具象化「謝謝」這個詞,這張卡片不值錢,但卻是無價的,它在給小D上了人生的第一堂「感恩」課。

那天做卡片時,小D一開始不怎麼理解,但當我和她回憶和Deena一起玩的部分場景時,她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塗鴉完了以後,還特地去拿出她的貼紙本(這是她最珍貴的東西),取了幾個自己貼上去了,然後仰起頭很認真地和我說,「謝謝Deena」。我想,這就是「感恩」的種子在生根發芽了吧。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過節更該教會孩子「感恩」

這個話題和老師聊開後,我們自然談到了節日給孩子送玩具這件事。我受到老師的啟發,自己總結了一些準則,從那次美國的感恩節開始,我已經和小D實踐起來了。希望也可以給你們一起啟發。

每年10月以後,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節日,國內雙十一剛過,馬上就是聖誕節、元旦和春節。每每這時,父母都想著給孩子買玩具買衣服,親戚走親訪友也是送孩子玩具。但常常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開始挑三揀四了,我不喜歡這個,那個我早就有了。有時家長也很苦惱,拚命選的禮物,孩子卻不領情。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自己的行為讓節日變味了,讓孩子覺得只要過節,我就是「收禮物」的,一旦這變成理所當然的,那自然就會不滿足。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之前我和小D一起完成了「感謝的人」名單,並且一起準備了禮物。我告訴小D,過節了,不僅要吃好吃的,還要去感謝很多愛我們的人。比如,媽媽會感謝小D,謝謝這一年來你幫助媽媽成長了很多。小D有誰需要感謝的啊?

後來小D第一次自己做這個名單,很多時候都需要我提醒,「比如,我們的認知老師Marquis?她每周都來陪小D玩,還教會了小D很多技能呢,對嗎?」,然後小D就會明白,也會和我說,「我喜歡Marquis,謝謝Marquis」。

這樣對話的本身就已經足夠有意義了,因為通過這些對話,我在幫助小D回憶她生命中值得也需要感謝的人或者事。孩子,包括我們自己,並不是總有機會做這些的。

不要單方面地只是讓孩子收禮物,而我們卻默默地準備送禮物。讓孩子參與到送禮物的過程中,讓她知道節日不只是意味著有禮物拿,更是意味著去表達感謝和感恩。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平時有節制地滿足

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好很多了,我們每個父母都是力所能及地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很多時候,我們帶孩子出行,本來沒有購物計劃的,但因為孩子看到了某件玩具想要,於是就買下來了。一次兩次以後,我們就發現,我們似乎被孩子「操縱」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使一開始我們不同意,但最後只要他們一哭一鬧,我們就買了。

這樣無節制地滿足孩子,會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印象,只要我想要的都能等到。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容易珍惜;不容易珍惜的孩子,自然就不懂得感恩。而最關鍵的是,真實的社會不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從小生活在這樣一個「虛擬」世界,長大後就容易出現落差。

我們給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補上這一課

幸福的感知能力,取決於我們對於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的感恩。很多時候,我們不容易珍惜已有的東西,直到失去才會感受到。而能在沒有失去的時候就懂得珍惜,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作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要一味地只是想給予孩子幸福,而忽視了提升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沒有感知幸福能力的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得到越多,反而越「飢餓」。

真正的幸福,是不寄託於外物,不依賴於其他人,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感恩。幸福真的不是我們能給的,但感知幸福的能力卻是我們可以教會孩子的。

真正幸福的人生活也有瑣碎和不堪,但正是因為內心這份感恩,讓我們時刻可以提醒自己擁有的,讓我們有能力在生活的泥濘中邁開腿。

幸福的人,只是會幸福罷了。

希望孩子幸福,請先補上感恩這一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預告|美國有機洗護Evereden和德國認知地板書
從小玩這五個小遊戲,今後上學更能認真聽講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