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雪入春分省見稀,家家扶得醉人歸

雪入春分省見稀,家家扶得醉人歸

雪入春分省見稀,家家扶得醉人歸

筆者所在的北方小城在經歷了幾天的溫暖後,突然降溫,今天下起了小雪。

不禁讓人想起了蘇軾的詩作《癸丑春分後雪》的第一句:雪入春分省見稀。當時是宋神宗趙頊(xū)熙寧六年(農曆癸丑),即公元1073年。蘇軾當時出任杭州通判,這一年的杭州,春分之後居然落了一場大雪,蘇軾有感於時令的反常而作「感時」詩,不過其實主要還是「感事」,感慨老天爺不按常規辦事讓人難以預料!

我們今天想說的「社前茶」,也是宋朝出現的概念。

按照《宋史.食貨志下六》中 「建寧臘茶,北苑為第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又曰雨前,所以供玉食,備賜予。」的描述,宋朝時,按照茶葉產出的時間,將等級最高建寧臘茶團茶的春茶劃分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種。

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將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 稱之為社日。

這一天同宗同族的人們聚在祠堂內,按各自族裡面的定例,擺上豐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飯、社面、社糕、社粥等,拜祭祖先,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茶事順暢。

社日是鄉間一個很熱鬧隆重的節日,唐代詩人張演有《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一斑。

社日一般在「立春」後的41天至50天之間, 大約在「春分」時節,比當今綠茶推崇的明前茶也就是「火前茶」還要再早15-20天左右,所以社前茶算是追求極嫩茶葉的產物。

不過當代綠茶的工藝跟宋代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對茶鮮葉的要求也和以前有明顯不同,所以「社前茶」的概念已經逐漸消失了。不過現在還是有少量製作的,筆者前幾天有幸喝到,滿口嫩玉米漿的鮮香淳爽味道,回味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思良疇 的精彩文章:

生育能力強的女人,身體上這些地方很「特殊」,需要留意了
跟著我一起去看看,秦皇島到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你絕不會後悔

TAG:相思良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