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太監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他們是如何宣讀聖旨的?

古代太監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他們是如何宣讀聖旨的?

在古代,皇帝下達詔令,通常是通過頒發聖旨。我們都知道聖旨上有特殊的防偽標識,是不可能作假的。而哪些宣讀聖旨的人,大部分都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一般到皇宮裡做太監都是家境非常貧苦的。所以這些太監是沒有上過學的,他們也不識字,那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呢?其實很簡單,我們一直都被自己的想當然所誤導了。

首先明朝初期,確實有明確的規定太監不能識字,但是這一規定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朱棣繼位之後,這個規定雖然還在,但是已經沒人去較真兒了。首先朱棣是一個工作狂,他登基之後每天都在忙著處理政事,太監如果不識字,可能連他簡單的書信都捎不到。所以為了減輕自己身上的壓力,朱棣也就廢除了這個規定,看看明朝中後期當權的宦官就知道了,他們不僅識字,對天下大事也是有所了解,不然也又怎麼會出現那麼多掌控朝權的太監呢?所以從朱棣時期開始,太監就已經可以去找人教他們讀書寫字了。這個就是做太監最基本的一條,要不然他怎麼完成任務

其次太監的職位也分高低,一些低級別的太監連皇帝的面兒都見不著,哪還有機會去宣讀聖旨。而那些在皇帝身邊的大紅人,雖然他們和皇帝走的最近,但是畢竟不是朝中的官員,也就平日里給皇帝捎個口語什麼的,讀聖旨可能還輪不到他們。古代的升值從撰寫到宣讀,其實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而太監並不在這套流程之內。

在古代有一個機構叫翰林院就是為了太監做服務的,就是聖旨上的內容翰林院的人給他讀出來讓太監記住在出去傳聖旨,也就是老師交學生,在古代太監連字都不認識,而我們腦中會認為有這樣的印象,是電視劇和電影造成的。在一些電視劇中,會出現太監來宣讀聖旨的現象,這其實和史實有些不同。所以我們才有這樣的錯誤印象。

歷史中有這樣的例子,例如張居翰,張居翰不愧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宣讀聖旨的時候擅自把一行人讀成了一家人,就這樣一個字的改變就挽救了上萬人的性命。隨張居翰一起執行命令的士兵並不知道聖旨的內容,於是就把王衍一家人給處死了。回到唐朝過後,皇帝知道這件事情過後特別生氣,因為張居翰居然私自修改聖旨,違抗聖令。張居翰這時候對皇上說有些人罪不至死,他們是無辜的,又經過一些賢臣的勸說,最後皇帝也覺得自己頒布的聖旨有些武斷,於是皇帝就原諒張居翰了。

就這一字之差,這道聖旨的意思就徹底的改變了,張居翰也成功的救下了上千條無辜生命。所以說不論何時我們在看待一些人是,不能以偏概全,不管是哪種身份的人都有好壞之分。所以說古代的太監文化水平基本上就沒有,就是完全看自己的聰明能力的。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或者想法可以評論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汽車達人 的精彩文章:

世人常說:郭嘉不死,卧龍不出,其實還有前半句,郭嘉聽了得氣死
老人常說:無毒不丈夫,你理解意思嗎?其實還有一句非常厲害

TAG:瘋狂汽車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