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本報記者 胡珉琦

一部創下票房奇蹟的電影《流浪地球》告訴我們,就算末日,也不能與家分離;而近期極大地挑撥了觀眾情緒的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則向我們控訴了,有毒的家庭想逃也逃不掉。愛恨交織,這才是家原本的樣子。

隨著《都挺好》的熱播,「原生家庭」的概念再一次被帶火。在心理學中,它是個體最初所在的社會單位,僅僅是一個中性詞。可由於劇中家庭氛圍、父母行為及家人互動關係對子女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原生家庭成為了人人口誅筆伐的對象。

如果只把原生家庭當作生活不幸的歸因,只是指責、發泄,甚至試圖「修理」父母,都無益於走出負面影響的泥潭。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家庭體系的不健康行為模式

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都挺好》,講的是一家之主蘇母去世後,因蘇父養老問題導致的種種矛盾,而使這個早就危機四伏的家庭分崩離析的故事。

儘管戲劇的極致化處理總會讓它與現實有所距離,但這不妨礙它正中當下的社會痛點,比如養老、重男輕女、啃老,而且劇中特點鮮明的人物身上也帶有很多普通人的影子。

看到網友列舉了劇中主要人物的口頭禪,便能一目了然。

一輩子受蘇母壓制,自私懦弱的蘇父遇事便說「我也管不了呀」;想替家人做主,卻力不從心的大哥蘇明哲總以「我是蘇家的老大」自居;被蘇母溺愛,長大繼續啃老的二哥蘇明成最愛諷刺從小打到大的妹妹「不就有點臭錢」;而從小不受母親待見,未成年就被逼獨立的小妹蘇明玉,見誰都說「蘇家的事和我沒關係」。

過去,如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作家蘇珊·福沃德所說,人們總是不會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自己的父母聯繫起來,無法意識到,與父母的關係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但自從原生家庭概念在國內被廣泛傳播,人們開始了解,作為個體出生後最主要的早期環境,原生家庭、父母教會了孩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他才能夠決定自己是誰、該如何與人相處。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按照蘇珊·福沃德在她的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所分析的,劇中這個家庭體系里存在很有代表性的兩種不健康的行為模式。首先,對待女兒,父母的角色極不稱職。由於母親的重男輕女,女兒缺少關愛和照料,凡事要為哥哥們讓路,她的獨立思想、情感以及需求從未得到過應有的尊重和鼓勵。

資深心理諮詢師、清華繼續教育學院特約講師荀炎說:「親子關係總是這樣,越被忽視的一方,內心越是惦念。被家庭忽視的孩子內心往往特別渴望家庭,但每次接觸家庭,那種被忽視的痛又變得無比強烈。這種糾結、扭曲的心理感受是最痛苦的。」

同時,這也導致女孩在處理自己的愛情關係時,很難界定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該抱有什麼樣的期望。

第二種,是母親對待兒子的做法——過度操控。啃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場「共謀」,作為孩子,用依賴和陪伴換父母的庇護,而父母也因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寧可儘力維護孩子的無力感,甚至希望它永不消失。這樣的孩子在成年之後,總是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尤其身處逆境時,無法掌控、承擔失敗的風險和後果。

「在科學研究和心理干預中,探討原生家庭是一個很必要的因素,對普通人來說,對家庭成員間關係、互動模式的自知也是有意義的。」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系統註冊心理師、北師大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申子姣說。

歸因不等於解決問題

近期隨著劇情的進展,觀眾的情緒也達到了爆發點。豆瓣「暴打蘇明成」的評論居高不下,譴責蘇母,甚至認為蘇母死有餘辜的大有人在,更津津樂道於明玉的家人如何在她的反擊中狼狽不堪。

「現在,大家敢於表達對家庭、對父母的不滿,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進步。何況,激烈的情緒如果沒有出口,理性根本回不來。」申子姣充分理解觀眾借虛構作品和人物來宣洩情緒的做法,這也是觀眾心理壓力向外投射的一種反映。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然而,網路評論區存在一種群體極化現象,那些觀點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很容易走向極端。」申子姣表示。

在諸多網路評論、分析文中有一個共同特點,大家熱衷於將成年人不幸的生活向原生家庭歸因。

她提到,心理諮詢分不同流派,其中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經典精神分析的流派有著很強的決定論色彩。比如豆瓣曾經的「父母皆禍害」討論小組就存在這樣的認知傾向,認為原生家庭就是人的宿命,完美父母不存在,所以人生底色總是悲涼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恰恰是原生家庭概念一度被帶火的原因。

「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分為四個層面: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問題。當我們在解釋預測問題時,需要了解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探討原生家庭,對於了解一個人的個性、行為很重要,但發現問題不是結束,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手段,從而解決問題。」申子姣坦言,歸因不等於解決問題。

事實上,有更多的心理學研究者強調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父母該為他們做過的事負責,而每個人也要為自己成年後的生活負責。「一味追責原生家庭,其實是很多成年人在推卸責任,拒絕真正的成長。」申子姣說道。

荀炎補充,親子關係的一大特點是它的傳承性。「父母在我們內心種下的精神和情感的種子會一代代繁衍下去,這就是為何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活成爹媽的一些樣子,那些我們並不喜歡的樣子。」

「既然人人都不想如此,為什麼要放棄改變?」荀炎說。

心理學幫你走出原生家庭困境

可能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改變談何容易。

荀炎舉了一個案例,一位早已訓練有素的心理諮詢師早年受到家庭重男輕女思想的傷害,可每當接到家裡父母通知要她為哥哥付出的時候,她總是一邊委屈地哭一邊罵自己不爭氣,恨不能一腳油門撞死自己,卻還是把錢如期匯出。「旁人無法理解那種就像一個提線木偶被家人隨意操控的感受,她想要掙脫卻怎麼都不得。」

當人們面對當事者深深的無力和沉重時,任何放下或是原諒的規勸都是無法輕易說出口的。而如果大家相信,心理治療可以讓人直接放下或者原諒從而改變自我,則是極大的誤解。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荀炎說:「所謂放下,不是告訴大家忘記對父母的怨,而是讓自己內心的衝突有所整合,不再跟自己較勁。」這種衝突指的是,當受到家庭傷害的人做出報復行為時,內心有個聲音在強烈譴責自我——你很過分,很不孝。可當他對家庭有所付出的時候,還有個聲音在譴責自我——你為什麼以德報怨,為什麼不替自己著想。

「改變的正確方向是,無論未來你對父母是抱怨、報復還是愛,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不再自我糾結,努力化解自己內心的衝突,而不是化解與別人的衝突。」

當然,她也明確表示,內心的衝突無法完全杜絕,底線是不要讓它過於傷害你的人生,因為當你懷著這樣的衝突,你個人世界的親密關係就很難構建好。

「慢慢地會發現,衝突但凡緩和一些,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施害者做出的極端行為真的在減少。需要強調的是,一定不要去謀求徹底消除,不要去追尋完美。」

在試圖解決原生家庭問題時,還有一種觀點是,教育、說服父母,試圖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但很快大家就會發現,父母的行為很多也是繼承得到的,而且多數時候他們並不自知,與他們直接抗爭只會耗盡大家的精力,徒勞無功。

還有人通過斬斷與家人的聯繫,或逃到很遠的異國他鄉來擺脫家庭的影響。申子姣說,這在家庭治療里叫作「情感隔離」。這種隔離方式只是切斷了與家庭表面上的聯繫,內心還存在很多「未完成事件」或者是「未了情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現實的心理諮詢案例中,諮詢師在幫助這些受傷者時,首先允許他們充分展示哀傷,表達痛苦。當所有情緒都得到真正地釋放和接納和理解時,他們才會開始有力量,去觀察曾經的苦難對他們的意義。

就像劇中從小得不到愛的女兒,她也因為更少受到父母的控制,反而發展出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更早學會對自己負責,堅強且理性。那些苦難反而讓她成為了最被社會認可的人。

在申子姣看來,當你能因此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內心能夠立得住時,才有機會真正從戲劇三角關係——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的角色循環中跳出來,從而按照自己真正的意願,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去決定自己的行為。「你會發現,當你用一個更客觀的、平等的視角看待父母曾經的行為時,能夠意識到更多父母的局限和他們的不得已,父母也是普通人,甚至是同樣受過傷害的可憐人。最後,把對完美父母的不合理的期待放下,才可能生長出慈悲之心。」

《都挺好》里的原生家庭,你是否受到同樣的「毒害」?

記者手記

與所有的不完美同行

當初教會我們什麼是原生家庭概念的人,一定不希望看到我們正陷入極端認知,把家與負面情緒畫等號。事實上,每個人的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不完美因素,但它不是洪水猛獸、只會傷人。當我們從不完美的父母那裡繼承的除了有缺陷的那一部分,一定也有積極的因素在其中,只是它們往往被我們「負向」的大腦視而不見。

反過來說,東方文化又總對家庭有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偏執於美好。這本身就締造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家有千千萬萬種,重要的是,如何跟真實的有缺陷的家庭共處。

正如荀炎所說,心理學希望給予人積極的心態,不意味著追求極致的美好與幸福,而是幫助你獲得與痛苦在一起的能力。

痛苦就在那裡,看得到也感受得到,甚至一輩子無法消除。沒關係,我們可以將它視為生命中的一個存在,而不是唯一的存在,或者,讓它佔據的空間更小,從而擴展人生其他的可能。

成年人要學會帶著傷痛行走,不過就是讓這些痛苦的經歷不去影響人們努力生活的意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7年,1000篇返鄉日記:自殺、彩禮、留守……
為什麼我們治理學術不端缺乏「內力」?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