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跟爸媽「異地」,怎麼比異地戀還痛苦?

跟爸媽「異地」,怎麼比異地戀還痛苦?

「母親臨終前在醫院的ICU里住了一段時間,我就坐飛機在上海與合肥兩地間不斷往返去照顧她。有一天,我坐在病床前和姐姐講話,我說我今天回上海,上完課以後明天再回來。說完這句話的一瞬間,ICU里的報警器立刻就響了,我看著母親的心電圖線一下子降了下來,不動了。」

「她為了給我便利,不想讓我再奔波了……」這是主持人蔣昌建在《智造將來》中講述的一段親身經歷。說到這裡,他已經眼泛淚光,聲音哽咽。

耶魯大學博士後、復旦大學副教授、科技類節目知名主持人,集各項成就於一身的蔣昌建,年輕時自然少不了在外奔波。54歲白髮斑駁的他在提起母親時依舊如此動容,也是因為當年無法陪伴母親,無奈留下的遺憾。

說起「異地戀」的困難程度,年輕人們幾乎都有了解,殊不知「異地親子」的問題正在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增加,而傷害也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嚴重。

遠距離親情,就怕心也遠了

現如今,「原生家庭」是年輕人們經常探討的熱門話題之一。家庭的問題,很容易投射在幼年時的孩子身上。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與父母早期的陪伴和教育方式有關。」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為幸福快樂的人。此時,父母的缺席,親密撫養的缺席,情感的缺席,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缺乏愛的能力。

在親子關係中,另一類問題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父母贍養問題。新聞中的一幕幕悲劇正暴露出「空巢老人」困頓的生活境遇。2015年3月14日,延安市一位獨居老人在家卧床吸煙引發火災,不幸遇難;2016年11月,西安城南一小區里,一名70多歲的老人離世半個月後才被發現……

一邊是留守兒童,一邊是老人孤獨終老。這兩者之間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遠距離親子關係」。越來越多的社會現象表明,親子關係正在因為距離而帶來諸多矛盾。既要在外打拚自己的事業,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想兼顧二者,年輕人們感到越來越為難。

或許,科技能幫你拉近心的距離。

「陪著你」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

剛開始,嬰猴多圍著「鐵絲母猴」,但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就發生了:嬰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嬰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如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時,會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緊緊抱住它,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

雖然這個實驗的對象是猴子,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 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不難看出,陪伴的力量比哺乳更加關鍵。

而為什麼那麼多孩子缺少父母家人的陪伴呢?

多數情況下,父母們也出於無奈。在農村地區,年輕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導致孩子成了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城市中也有大把的留守兒童——即使父母就在身邊,沒時間陪伴的孩子,也屬於留守兒童。還有一類,就是從小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一方,這種情況下,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

在社會公益類科技節目《智造將來》的舞台上,一個97年的女孩來到現場。這個女孩叫王天月,她的父親是一位美術繪畫教師,兒時的記憶都是爸爸背著畫架離開的背影,對她來說,最清晰的記憶就是父親的聲音,通過與父親的對話來了解這個新鮮的世界,與父親度過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然而,噩耗突如其來,父親身患重病突然辭世。王天月希望將父親的聲音留下。就像小時候一樣,雖然父親不能經常陪伴在身邊,但只要聲音還在,爸爸的陪伴就還在。

科技項目「聲音復刻技術」的研發團隊,在了解女孩的需求之後,通過天月父親僅有的少量聲音樣本,進行編輯處理,再結合聲紋、口音等特點,尋找相似聲音數據,最後讓聲音進行合成復刻,使父親的聲音再現。

「姑娘這麼小,就一個人扛起咱這個家,我其實挺內疚的,我只希望我姑娘能夠快快樂樂的。」女兒時隔數月後再次聽到父親的聲音,忍不住留下淚水,她說:「我聽到他對我說的這些話,我感覺他彷彿還在我的身邊」。

「在身邊」是老人最好的看護

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開始結婚生子,他們的父母也進入了老年。如何「二養四」(即兩個獨生子女贍養四個老人)的現實問題,已擺在了年輕人面前。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近1.7億6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40%以上過著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生活。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中國將有2億飽受孤獨之感的「空巢老人」。

據參考消息報道,英媒稱隨著中國年輕人成家時間越來越晚,獨居老人無人照料的趨勢會變得更加明顯。到2050年,每名65歲以上的老人可能只對應2.5名處於工作年齡的成年人,遠低於目前對應8名工作年齡成年人的情況。生在偏遠地區的中國人到遠離家鄉的大城市尋找工作,即便他們想把老人帶在身邊,也沒有這樣的條件。

在《智造將來》節目中,一位叫貝貝的女孩帶著爺爺奶奶來到現場。貝貝的爺爺多年前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阿爾茲海默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據統計,目前中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數居世界第一。

貝貝的奶奶擔心孩子們和外聘看護對爺爺照顧不周,便獨自挑起了照顧爺爺的重任。20年過去了,奶奶年事已高而爺爺的病情也愈加嚴重,甚至出現過走失的情形。

基於貝貝家的這種情況,科技項目「智能人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遠程看護方案,密切關注著爺爺的每一個生活細節。

除了起床睡覺等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會實時發送至貝貝的手機上之外,老人在家打開冰箱門,會有語音提醒他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

打開藥箱時,也會提示應該給老人服用哪種藥物。針對爺爺可能走失的情況,「智能人居」為爺爺佩戴了智能手環,貝貝可以一鍵尋呼隨時找到爺爺。

「智能人居」不僅在日常生活細節上為老人提供了便利,同時還考慮到他們的心理需求。節目現場展示的照片牆,每幅照片都是一個視頻播放器,爺爺可以通過照片和視頻慢慢回憶起家人。中間的全家福也被改造成視頻通話系統,老人可以隨時與家人連線。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溫暖人心,在《智造將來》節目中,一項項有愛的科技項目,正在展現著對人本身的深刻關懷,讓觀眾收穫無限溫暖和感動。

19世紀,愛迪生用一隻燈泡點亮了夜晚,驅趕黑暗。21世紀,人工智慧和科技正在席捲全球,一點點改變我們的生活。

有人說,困難在哪裡,辦法也就在哪裡。或許在今天,我們在自我發展和父母、子女的養育問題上意識到了越來越多的遺憾和無奈,那麼明天,科技也將帶我們縮短這一段距離,解決今天的「不可能」和「不相信」。

很多人都說,父母子女一場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也許有一天,科技,會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緣分延續,我們的背影也將更長久持續地一路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直女有多直?
把鮮榨果汁注入靜脈,為什麼不能養生反會奪命?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