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董其昌《草書放歌行等詩卷》,瀟洒婀娜,連綿豪放

董其昌《草書放歌行等詩卷》,瀟洒婀娜,連綿豪放

董其昌《草書放歌行等詩卷》,絹本,草書,32×645.2cm,上海博物館藏。此卷行筆瀟洒婀娜,起轉自如,深得懷素凝神而圓轉之法度,行氣連綿豪放,應為董氏中期60歲左右作品。

董其昌學書經歷了發憤臨池、悟入微際、得其解處三個階段,在四十六歲前後進入了成熟時期。他學書法全靠靈性,在三十八歲時,正值臨習參悟宋人法書,便已心中有數。在《論書法》中說:「作書之訣,在能放能縱,又能攢促。每一字中失此兩窮,便如晝夜獨行,全是魔道矣。」且對用筆、結體、章法、用墨、傳神及臨古各方面均有精闢的論述,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論書主張。

董其昌在臨習古代法書中感悟最深的體會就是用筆的「虛靈」。曾多次在題跋中提倡米芾的用筆,如在臨《海岳千文》後云:「大都海岳此帖,全仿褚河南《哀冊》《枯樹賦》,兼入歐陽率更,不使一實筆,所謂無往不收,蓋曲盡其趣。」用筆虛靈,在筆的運動中完成點畫的各種形態,由此生動變化而曲盡其妙,這本是傳統帖學用筆的精髓,董其昌曾嘆曰:「米海岳『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

「不使一實筆」,包含了豐富用筆內涵,積蓄了無窮變化基因,以一「虛」字深刻揭示用筆的內部運動規律,繼而才有可能達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自由境界。即筆勢有來有往,有去必有回,千變萬化而氣貫韻滿。這是董其昌關於「勁」與「虛」、「勢」與「韻」最出色的辯證論述,並在自己的書作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形與神的巧妙契合,於靈巧的行筆中透發出清淡,幽遠之氣,一掃濃艷風華,拋卻俗塵直逼化境。

董其昌《草書放歌行等詩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匠心 的精彩文章:

薛文棟:輝煌偉業 時代新歌——喜迎建國70周年全國名家書畫展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