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本是順治皇帝繼承人,功績赫赫反遭眾人打壓,死後被撤爵奪謚

此人本是順治皇帝繼承人,功績赫赫反遭眾人打壓,死後被撤爵奪謚

提起清聖祖康熙皇帝,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其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堪稱卓越,清朝的國土面積和綜合實力都躋身世界頂尖行列,因此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然而有很多人卻不知道,清世祖順治皇帝彌留之際時並不打算將皇位傳給玄燁,而是另有中意的繼承人。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由於不幸染上天花,再加上愛人與愛子相繼去世,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之下,順治皇帝於養心殿駕崩。由於順治皇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因此在他去世前幾天,清廷內部都在忙討論誰來承繼大統。據《湯若望傳》記載,順治皇帝在提起繼承人時,曾想到過自己的一位從兄弟,這也表示順治皇帝想要繼續執行八旗旗主共議制度,從眾多兄弟之中挑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養心殿內景

客觀地說,這一想法還是比較合乎情理的。當時清軍剛入關不久,國內幾個異姓藩王的存在令清廷如鯁在喉,另沙俄也對大清虎視眈眈,這時候顯然需要一位年富力強的君主統籌全局。放眼望去,順治皇帝的幾個皇子都太稚嫩了,恐怕難堪重任。況且順治皇帝本人在幼年時由多爾袞攝政,他怕幼子繼位後也會和自己一樣受到老臣欺壓。況且當時滿清入關不久,還沒有被同化,所以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在挑選接班人時更看重才能。

清初阿哥劇照

可能有人認為這個說法是空穴來風,不過湯若望的自述是能從其他史料中找到依據的,比如《王文靖公自撰年譜》中曾經對這事有所提及。禮部侍郎王文靖,曾經參與過皇位繼承人的討論,還說出了「豈敢顧惜身家,不力持正論」這樣的話。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王文靖本人是不支持將皇位傳給兄弟的。不過為了避免觸怒統治者,王文靖沒有在書中明確記載此人的具體姓名,不過根據史料分析,和碩安親王愛新覺羅·岳樂恐怕是最合適的人選。

清朝親王劇照

第一,安親王岳樂在此前的對明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在軍中有一定的威信。第二,當時岳樂不滿四十歲,正是開拓進取的大好年紀。第三,岳樂也是也是滿清貴族中少有的開明人士,他懂得滿人只有漢化之後才能長久地執政下去,並且他還大膽啟用漢族官員來緩解滿漢矛盾。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既是他被順治皇帝考慮為繼承人的原因之一,也是他最終鬱郁終身的原因。

湯若望畫像

按照湯若望的記載,順治皇帝在臨終前有了將皇位傳給安親王岳樂的想法,還向這位欽天監監正徵求意見。不過湯若望認為,雖然幼主繼位可能導致政局動蕩,但只要有一些老臣忠心扶持,很快就可以度過這一危機。倘若是傳位給其堂兄岳樂,帝位族系的轉移必會引發更大的危機。除此之外,由於當時天花盛行,只有玄燁此前得過天花並已痊癒,因而他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此外,以孝庄太后為首的保守派也反對順治皇帝的這一想法,傳位於岳樂一事只好作罷。

八阿哥胤禩劇照

順治皇帝死後,年僅8歲的皇三子玄燁即位,改年號為康熙。對這位堂叔,康熙皇帝一點兒也不友善,除了平定三藩之亂時被啟用為定遠平寇大將軍外,岳樂此後沒有被啟用過一次。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安親王岳樂去世,謚號為「和」,然而其身後遭遇並不和諧——因為貝勒諾尼攻訐,他被奪謚,還被降爵為安郡王。更悲催的是,岳樂的外孫女嫁給康熙皇帝八子胤禩為福晉。雍正皇帝登基後,胤禩及其親屬都遭到打擊,死去的岳樂再次躺槍,安郡王爵被要求不準承襲。直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岳樂的玄孫才被賞了個不入八分輔國公的爵位。一代宗室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讓人感慨唏噓。

參考資料:

《湯若望傳》《清史稿·列傳二·諸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胤禛抓周之時,抓過毛筆在紙上亂畫幾筆,康熙皇帝一看神色驟變
劉備死後叛亂四起,為何諸葛亮時隔兩年才平叛?全因此人尚未去世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