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周易》通俗講話

《周易》通俗講話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書籍之一。為什說它是之一呢?因為《詩經》、《尚書》等典籍如果不是偽書,它們的創作年代不比《易經》為遲。所以我們不能論斷《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書籍。

至於《易經》作為群經之首的說法,那不過是後世學者神話之言。群經之首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時間上最早,二諸經思想之宗,邏輯上最早。說《易經》時間上最早,沒有充分的證據。說其它古經的內容皆由《易經》內容派生而來,更屬無稽之談。誰能證明《易經》與《詩經》之間有衍生的關係呢?所以群經之首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沒有任何事實或學理的證據來支持它。

《易經》是由誰來創作的呢?我的意見是,它與《詩經》《禮經》《春秋經》等文獻一樣都是周代的官書,是由朝廷委派專門的官員負責編簒的。周初,知識和文字掌握在貴族手中,平民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沒有私人學術。學問都是由貴族祿養的專門官員從事的,《尚書》《儀禮》《春秋經》是由史官負責記錄的,《詩經》是由樂官採集並編輯。《易經》很可能是由掌管祭禮卜筮等事務的官員創作並編輯的。文王演《周易》的說法尚無充分的證據證明。

古人創作《周易》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上古時代的人們信仰神明,認為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背後都是由神明掌控著。所以當先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自然就產生了請示神明來幫助大家解難釋疑的需求。為了適應這一需要,人們便發明了巫祝卜筮等活動。這些活動的實質是決斷神明的意志,從而為人們解難釋疑提供方案。所以,巫覡卜筮都是神明信仰的合理產物,它們適應於人們普遍信仰神明的時代,是神明信仰文化的必然事物。現代社會與文明狀態下,巫祝卜筮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決策作用,是因為沒有了神明信仰的思想基礎。

占卜師在先民的信念中是神明的代言人,所以每一位卜師都要供奉神明。當人們遭遇了疑難困惑,從而向占卜師問卜時,實際上是向神明尋求幫助。筮占的結論是被視作神明的啟示而生效的。然而占卜師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親見了神明,所謂神明的意志只能藉助一些特殊的手段,由卜師主觀解讀而成。卜師決斷神明意志的技術和依據必然包含了故弄玄虛的不合理成分,因為神明沒有客觀實性,那麼神明的意志更是無中生有的東西了。

比如,商代盛行的龜卜以看兆來決斷神明意志。火灼後的龜甲出現裂紋很客觀自然的現象。可古人偏偏要從這些自然的紋裂中讀出某些主觀的意志來,本來不存在的東西偏偏要說成有,還要所有人相信它,靠的並不是卜師的技術,而是人們對於神明的共同信仰。由於人們都堅信神明存在,那些智者稍作些玄虛就可以令人們相信神明的意志會以某個形式顯現出來。在人們普遍信仰神明實在的前提下,用於決斷神明意志的方式方法並不是決定占筮活動合理性的依據。不是因為龜甲的裂紋中真得包含某些主觀意志,所以龜卜才被人們重視,歸根結底是人們對於神明的信仰決定了巫祝卜筮等活動的存在。

周人不主要依據龜兆來論斷神明的意志,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卦象的東西,以卦象來決過斷神明意志。《易經》就是卦象及其意義的說明,它是周代卜師為人占斷的依據。所以周人若以為人占斷為生需要掌握《易經》這部書的內容。所以不是上古聖人研究透徹了天地萬物之理,然而再根據這個理為人們解疑釋難。周代的先民還沒有有規律的宇宙的觀念,也不可能產生旨在探究萬物規律的活動。《易經》創作的目標是決斷神明的意志,而不是窮盡萬物之理。所以《易經》書中不可能包含宇宙規律、萬物法則之類的內容。

那麼《易經》究竟講了什麼內容呢?它用於論斷神明意志的原理是什麼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千萬迷信《易傳》里的言論,什麼伏羲觀物取象,什麼八卦象八物,什麼象數呀義理呀,這些內容都與古經文內容沒有直接關係。它們只是後世學者為神話古經文而人為添加的,雖然其目的也宣稱在解讀經文,但並不意味著已經實現了目標。聖人言不是言論必然為真的依據,秦漢以後的崇經遵經思想其目的是要將天下學子的思想禁錮在幾部經之中,利於穩固君主和貴族的統治。我們今天要看清古經文真相,首先就要破除對經書的迷信和神話。

《易經》的內容包含了六十四幅由六個爻組成的卦象,以及這些卦象的文字說明。這些文字包含了卦名、卦辭和爻辭三個部分。卦名是這些卦象的名稱,卦辭是對卦象總體象徵意義的說明,爻辭則對每一爻的意義或吉凶屬性作出說明。古經文內容的主體是卦象,是符號。文字則是從屬性的,是對卦象符號意義作出的解釋和說明。

理解古經文意味著解答如下幾個問題:1.卦象符號的意義是什麼?2.這些符號為什麼取這些名字?或者卦名符號命名的規則是什麼?3.卦辭由哪些部分組成?意義又是什麼?4.爻辭由哪些部分組成?意義又是什麼?爻辭論斷吉凶休咎的原理是什麼?這些問題有了答案,意味著我們已經讀懂了古經文內容。卦象符號的意義是一切問題的基礎。

《易經》經文字數少,文句以爻相為單位,沒有系統的論述,看似難以理出脈絡,但是經文中卻有規律性的東西存在。首先,卦象命名的規則是統一的。每一個卦象對應一個卦名,卻有著相同的命名依據。其次,爻辭論述內容以及論斷吉凶休咎的規則也是統一的。爻辭雖然是孤立的,但其內容述說卻有固定的規則。這些規律性內容是我們理解卦象與經文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易經》是講變化的,但是如果要問這變化究竟體現在哪些內容里呢,大概就沒有幾人能講的清楚了。六十四卦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符號,它們其實是由兩個三爻卦上下相疊而成。每一個三爻卦我們稱之為一象,組成六爻卦的下卦我們稱之為初象,上卦我們稱之為終象,六爻卦的意義就是由初象到終象的變化。《易經》內容的主體是六十四幅六爻卦象,而六爻卦象的意義是象的變化,這是《易經》之名易的原因。之所以稱《易經》講變化體現在六爻卦象變的意義上。

六十四卦的命名的依據就是六爻卦體現的象變的意義。比如,師卦是由下面的坎卦和上面的坤卦相疊而成,坎卦是初象,坤卦是終象,師卦符號的意義就是由坎變到坤。這個變化是如何體現師的意義呢?坎卦,兩個陰爻將一個陽爻包圍起來,象徵陽在陰中,或重重陰氣將陽氣包圍起來。坤卦,三個陰爻,沒有陽爻,代表無陽。由坎變到坤,先是以重重陰氣圍困住陽氣,直到陽氣被消滅乾淨。陰氣我們又稱殺氣,由坎變到坤就可以體現陰氣殺滅陽氣的過程。所以卦名師字應當是一個動詞,它的意義應當派軍隊鎮壓或消滅。軍隊前往剿殺敵人的過程就是一個陰氣殺滅陽氣的過程。

結合師卦爻辭的論述,不難看出經文也的確講了出師剿殺並收穫戰利品的過程。師出以律講出師之前首先要嚴明軍紀,在師中,講軍隊在殺滅的過程中。田有禽,打獵收穫獵物,象徵著出師的軍隊贏得戰爭並收穫戰利品。師或輿屍,講出師不利,部隊傷亡慘重。所以卦名師不可以看作名詞而理解為軍隊或部隊,它其實是動詞,體現大部隊殺滅敵對勢力的過程。如果我們能理解卦象的意義,卦名文字的含義也就容易理解了,卦爻辭的內容也就容易讀懂了。訓詁學、古文字學所提供的意義只能參考,不可拘泥。不是別的書上講師字當怎樣解就怎樣解,卦名文字是卦象的名稱,它體現卦象的意義,否則何必要用該文字來命名這一符號呢。

理解卦象,讀懂經文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難,只我們不惑於傳統易學所給出的言論。六十四卦的基礎無疑是八卦,但古經文卻從未給出過八卦的相關知識。這些符號究竟從哪裡來?代表什麼意義?《易傳》給出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認為八卦乃上古伏羲氏觀物取象畫制,這八個符號分別代表了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事物。但是這個答案卻與古經文所體現的內容並不一致。究竟是以《易傳》現成的結論為準呢,還是以古經文的內容為準呢?

傳統易學之所以不能讀懂古經文,是因為它總是試圖將經文中本不包含的東西強加進去。八卦本不代表天、地等八種事物,卻偏偏要以這幾個事物作基礎機械的去解讀卦象與經文,能能釋通倒成了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傳統易學如不能超脫《易傳》言論的束縛,迷信伏羲創八卦說,迷信八卦象八物說,那麼實現讀懂古經文的目標就將遙遙無期。

三聖作易只是人為的神話,即不符合歷史事實,也沒有任何學理的依據,偏偏就有那麼多學者沉浸在這些神話中忘乎所以,彷彿莫不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稱博大稱精深。拿神話當真實說,拿不懂當深奧講,這是許多研易學者的通病。道理不能空講,言論也不能空說,我們不能滿足於講一些看似高深卻與經文無關的東西。傳統易學典籍浩繁,但沒有一家可以將古經文內容講清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經信《易傳》言論,沒有獨立思考的緣故。

八卦如果不是由伏羲氏創製,那麼它們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八卦是由四象卦演變而來,而四象卦是古代四氣四象學說的符號語言。也就是說八卦是由四氣四象學說為基礎畫制的。只有當上古先民經營農業生產後,才有可能發生四氣四象的陰陽學說,所以八卦符號也只能在古代社會農業生產與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能產生。

凡事物的產生都根源於某一特定需要,卦象符號系統的發展適應於占卜事務中論斷神明意志的需要。先有了陰陽觀念,然後才能畫制陰爻與陽爻符號。卦象符號的產生是四氣四象陽陰陽學說在占卜活動應用的結果。沒有陰陽觀念,沒有四氣四象學說,卦象符號不會產生。《易經》是誕生於周初的合理自然的文化現象,適應於先民普遍信仰神明的特定歷史時期,是我國早期神明信仰文化與早期自然哲學相結合的產物,其間並無神秘而不可理解之處。《易經》是我們了解上古先民思想與生活細節的一扇窗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新邏輯 的精彩文章:

從《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看無為概念的含義
試論李約瑟難題,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出現

TAG:國學新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