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搭橋多年後橋血管再狹窄,怎麼辦?專家:可放支架來解決!

搭橋多年後橋血管再狹窄,怎麼辦?專家:可放支架來解決!

【 作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李凌教授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健康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機制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壞死。

心肌血運重建治療是指以冠狀動脈介入或外科手術方法解除冠狀動脈狹窄、重建血管,恢復心肌灌注。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俗稱支架植入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俗稱搭橋術)和二者結合的雜交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技術和器械的不斷進步,PCI已成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

搭橋多年後橋血管再狹窄,怎麼辦?專家:可放支架來解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收治了一位搭橋多年後橋血管再狹窄的患者,並成功對狹窄橋血管及原有冠脈行介入治療。

患者為76歲女性,10年前因胸痛於我院診斷為「冠心病」,冠脈造影提示三支冠狀動脈均高度狹窄。鑒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及理念,尤其是內科PCI技術遠非現在這般成熟,遂轉至我院心外科行搭橋術。術後遵醫囑規律用藥、定期複查,胸痛緩解。

9個月前,患者再次出現劇烈胸痛,持續不緩解,就診於某醫院,診斷為「急性心梗」並行冠脈造影顯示兩支冠脈高度狹窄、一支慢性閉塞,3根橋血管未能成功造影,給予調整口服藥物後出院。

就診前的近半年內,患者間斷出現胸痛、胸悶,發作逐漸頻繁且程度更重,為求進一步治療來我科。

患者入院後,抽血化驗結果提示急性心梗,但無嚴重心衰,遂給予強化藥物治療,胸痛、胸悶明顯緩解。考慮到患者系高齡女性,既往有搭橋病史且近半年來癥狀反覆,原有冠狀動脈及橋血管肯定「亂七八糟」,二次搭橋手術行不通,血運重建勢在必行。

橋血管造影是難點,為了增加成功率並避免無謂的造影,我們先給患者進行無創的冠脈CTA來明確冠狀動脈及橋血管的解剖,充分評估後擇期進行造影檢查。冠脈情況基本同9個月前,三根橋血管中,動脈橋血管通暢。另外,兩根靜脈橋血管均有95%以上的狹窄。

與家屬充分溝通並徵求其同意後,我們成功對原有的右冠脈及迴旋支的靜脈橋血管實施PCI治療,過程順利且結果符合預期,心臟三支血管均成功血運重建。

術後,患者胸痛、胸悶消失,調整口服藥物後滿意出院。

作為心內科醫生,對此類高危風險且不適合外科手術的患者成功血運重建,解決其痛苦,我們感到榮幸。

隨著介入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器械的改進及術式的多樣化,以前只能搭橋或首選搭橋的患者,現在可以內科介入治療了;以前不能介入治療又不能耐受搭橋只能藥物保守治療的患者,現在可以內科介入治療了。

介入治療已基本可應用於所有複雜的病變。當然,我們並不提倡所有病變類型都無選擇地進行介入治療,對於指南推薦的優選搭橋者仍建議搭橋術。介入和搭橋,正如人的兩隻手,只有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造福冠心病患者。


專家簡介

搭橋多年後橋血管再狹窄,怎麼辦?專家:可放支架來解決!

李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冠心病工作組專家,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主任,內科醫學部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康復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專家理事。擔任《實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主編,《診斷學》及《臨床新葯精匯》副主編。1984年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掌握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熟練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搶救和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後獲得「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優秀科主任」、「河南省優秀醫師獎」等榮譽。2012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 「優秀紅十字醫療專家志願者」、「中原健康好衛士」稱號。2017年榮獲中國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如何遠離多囊卵巢綜合征?老中醫教你這樣做!
霧霾又來了,中醫教你怎麼防?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