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官職怎麼分類?其實不複雜,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古代官職怎麼分類?其實不複雜,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我們平時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古代文學傳記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職位名稱,像《琅玡榜》裡面的「懸鏡司掌鏡使」,還有「軍機大臣」、「光祿大夫」之類的。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這些官職,估計認識都只能停留在官職的名稱上,對於這個官員到底負責哪方面的事務,我們基本上是一無所知的。

古代官職,首先要分為中央官和地方官兩類,對於中央官職,秦漢時期主要是「三公九卿」,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至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主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官員俸祿,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國來賓,兵部主管全國武職官員、練兵、武器、彈站,刑部主管國家司法、行政,工部主管興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築工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對於地方官的職位劃分,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三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唐代全國分二十二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幾個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總之就是一個「從中央到地方」中央集權統治方式。

那現今的北京市長相當於古代的什麼官呢?那就是「京兆尹」,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現今的直轄市在古代都稱為「畿」,京畿重地,即是如此。至於《琅玡榜》中出現的「懸鏡司」,我國歷史上並沒有這一衙門,屬於影視劇中杜撰,不過就劇中它表現的只能來看,大致相當於唐代「不良人」、明朝「錦衣衛」等機構。

這裡只是對古代官職的一個大致介紹,其實也不複雜,一句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民間歷史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盤點:史上十大著名「外交家」,你認為誰最牛!
諸葛亮的八陣圖有多神奇?為什麼能困住陸遜和司馬懿的十萬雄兵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