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果曾遍布街頭的報刊亭註定消失,你會懷念嗎?

如果曾遍布街頭的報刊亭註定消失,你會懷念嗎?

你有多久沒從報刊亭購買過雜誌了?

這種售賣報紙、雜誌,佔地面積不超過 5 平方米的小亭子,可能要消失在下一代人的記憶里了。

在上海用百度地圖搜索「報刊亭」,仍然有 200 多個搜索結果。但當我們嘗試在上海的徐匯、黃浦、長寧三區按圖索驥時,那 16 個標註點如今已經全部停業。

也許你並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或者,你並不覺得報刊亭的消失會給生活帶來很大不便,而原因很可能是:「從報刊亭購買報紙、雜誌」這件事早已退出了你的生活。

01 #讀者去哪兒了?

上海陝西南路地鐵站 2 號口的正對面仍有一家報刊亭。在這個十字路口,同時落有購物商場 iapm、巴黎春天、百盛,也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這是個人流旺盛的地帶,即便是工作日的晚上,也會有不少人結伴來逛街。

可即便在這樣的位置,注意到報刊亭的人還是寥寥。半小時內,約 200 人步行路過這家報刊亭,但只有7 個人和它有交集。一人問路,兩人買水,四人成功購入或嘗試購入報刊。四人中,一個是纏著爸媽要購買畫有恐龍封面童書的孩子,一個是在網上沒搶到新一期有朱一龍內刊的時尚雜誌《睿士》、轉而到線下的報刊亭來碰碰運氣的上海大學學生。

報紙雜誌的銷售額、報紙日到達率(你可以理解為報紙的」收視率」)一直在下滑。新聞紙的產量也從2012 年的 370 萬噸降到 2017 年的 165 萬噸,新聞紙生產廠家數量,則從 2012 年的 20 家下降到僅剩 5 家。

廣告商是對受眾注意力所在最敏感的一群人。從報紙的日到達率看,2012年到 2017 年這 5 年間,有超過 4 成的讀者離開了報紙。

在上海,報刊亭的銷售額在逐漸下降。2011 年銷售額為 4632 萬元,2012 年跌至 4497 萬元,2013年僅有 3518 萬元。也就在這段時間,報刊雜誌銷售渠道的主體之一——報刊亭,因為上游產業的變化,也逐漸消失。

報刊本身的自媒體化、電子化早已不是新鮮話題。2013 年,復星發行和東方書報公司聯合統計了報刊亭中常見的 103 種雜誌的上架率和銷量指數。如今,這其中銷量最高的 20 本雜誌中,有 17 本開通了公眾號,有 16 本雜誌除了在公眾號發布文章,還可在線閱讀。這些雜誌有的通過官方 App 發布,有的藉助於電子閱讀平台發布。

紙媒的競爭對手是不同形式的媒介,作為線下零售渠道,報刊亭的競爭對手則是不斷發展壯大的電商。即便是傾向於購買實體雜誌的讀者,可購入實體雜誌的渠道也不再局限在傳統的書店、機場、地鐵、便利店、報刊亭等線下零售網點。

不過,報刊亭依然有電商不可替代的優勢。讀者的雜誌購買行為常帶有隨機性,有時,一個好看的封面,一個吸引人的企劃,就足夠他們作出購買決定。失去了報刊亭製造的偶然性,雜誌們就要更仰賴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平台來展現內容,以引起讀者興趣。

02 #報刊亭消亡軌跡

2015 年 4 月 3 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的「報刊亭現狀與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場會議,提到了官方對報刊亭作用的 3 個定位:一,宣傳黨報黨刊;二,滿足人們文化需求;三,為社會弱勢群體解決就業難題。

在上海,報刊亭最初被列為政府實事項目之一,之後,又和「4050 工程」相結合。

這裡提到的「4050 工程」,指的是 1990 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系列就業扶持政策。當時,大批國企員工隨著國企改革而下崗,上海市為了幫助三四十萬未到退休年齡的下崗工人就業,提出了「4050 工程」。在這些人里,通常女性在 40 歲左右,男性在 50 歲左右。

「4050」人員創業,可在稅費、貸款方面獲得優惠,吸納「4050」人員就業的企業,也會得到補貼發放給這一人群。報刊亭從業者也可歸類為由報刊亭招聘的「非正規就業人員」,能申請國家社會保險補貼。

1998 年 11 月,上海東方書報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簡稱「東方書報公司」),上海市郵政局占股 60%,文匯新民集團、解放日報社、新聞出版局占其餘 40% 股份。在此之前,郵局實行「郵發合一」策略,是報刊發行和零售的主要渠道。1999 年,也就是東方書報亭開業後的第一年,報刊亭的零售流轉額就達到 6200 多萬元,是此前上海郵政零售網點每年零售流轉額的兩倍。不僅如此,報刊亭的成功並沒有影響原零售網點報刊的銷售。也就是說,東方書報亭的建立完全開拓了一個新的報刊零售市場。

在上海街頭的東方書報亭,門窗上貼滿了各類雜誌的海報。

這與報刊亭佔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不無關係。

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公安部等部門都對報刊亭的建立給予了支持。第一批東方書報亭共 1012 個,922 個集中在市區,結合城鎮規劃,以 400 至 500 米為服務半徑設置。火車站、公交車站、地鐵口等人口密度高,人流量大的地方往往都有報刊亭。居民小區街道、學校附近也是報刊亭常見的選址場所。到 2008 年,東方書報亭在上海市擁有 2120 個零售網點,經營書報刊 2700 多種。

報刊亭的工作雖然無需特定技能,但也從來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東方書報公司建立了一套「統一經營、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規章、統一標識」的管理制度。上海郵政報刊發行局為東方報刊亭成立配送中心,早報上午 7:00 到亭,晚報下午 14:30 到亭。雖說每個報刊亭可以自行決定營業時間,但銷售業績與獎金掛鉤,報刊亭業者們一天的工作時間往往超過 10 個小時。報刊亭內部空間狹小,兩個人就已經難以伸展手腳,但報刊亭仍然大多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兩人一起照看可以輪換經營,即便有事要離開亭子,也不需要大費周章地收攤。

報刊亭的架子上塞滿了各類雜誌,內部空間狹小,即使一個人也難以活動開手腳。

報刊亭的發展與停滯都是報刊本身發展的折射。自 2010 年開始,報刊零售市場以每年 20% 至 30% 的幅度下滑。與此相對應,報刊亭從業者的收入也越來越少。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2014 年,一線城市報刊亭從業者售賣報刊的收入一般在每月 2000 元左右,到了二線城市,這類收入在每月 1000 元左右。世紀華文監測數據顯示,同年,在報刊亭所有業務中,報刊零售僅占 32%。報刊銷量下滑使報刊亭難以為繼,多數報刊亭只能靠銷售飲料、彩票、電信卡、玩具等來維持生計。

報刊亭除了雜誌、報紙外,還販賣各種玩具,以此來增加收入。

最早讓他們嘗到甜頭的是 IP 電話卡。這種電話卡折扣高,又因為跨國企業和出國留學人員而需求激增。有讀者在自己的公眾號文章中回憶說,他的一位朋友,一開始遇到打 6 折的 IP 電話卡就會欣喜若狂,半年後發現有打 3 折的,直到最後他發現,報刊亭進價僅為面值的一成。

北京市郵政部門 2005 年曾出台《北京市文明示範報刊亭標準》。其中規定,報刊亭不得出售煙酒、飲料、膠捲、電池、食品。但我們其實不難回憶起出售烤腸和酸奶的報刊亭。更有甚者,有的報刊亭變成了賣菜點,還有經營不下去的報刊亭直接關門歇業。這些亂象成了後來報刊亭被拆除的原因之一。

其實從 2012 年開始,拆除聲就不時響起:2012 年,河南鄭州市實施「退路進店」工程,拆除市區 341 個報刊亭;2013 年 7 月,太原市 273 個報刊亭陸續退離各城區主幹道;2014 年 8 月,北京 72 座報刊亭遭拆除。

截至 2014 年年底,中國郵政報刊亭數量為 3.05 萬座,與 2008 年相比,減少了 2 萬座。

在報刊亭拆除時伴隨的解釋中,常常出現的關鍵詞有:「提升市容環境」「地理位置與現代城市規劃建設或有衝突」「補短板」「嚴重影響行人通行」,等等。

有合規經營的報刊亭業者對這項決定感到不滿,他們質疑拆除了報刊亭是否就真的「還道於民」,有的人則是不滿意賠償金額、不肯妥協。

2015 年,媒體上曾出現不少討論報刊亭現狀與發展的文章。在那次「報刊亭現狀與發展研討會」上,參會人員指出,報刊亭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而且報刊亭的合法性、數量、廣告的投放等,都沒有明確規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報刊發行局副總經理戴建華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採訪時表示,街道報刊亭一般處於繁華鬧市等較好區域,其廣告價值應該被利用起來,「但就中國而言,目前大部分城市不允許報刊亭做商業廣告。」

有一些城市也的確嘗試作出改變。

2012 年,杭州郵政局投入 2000 萬元升級全市 386 個報刊亭,載入 LED 屏;南京市允許報刊亭除售賣報刊,還可以提供代收費、代充值、代收發快件等便民服務,並把報刊亭更名為「便民服務亭」;鄭州在 2012 年拆除全市的報刊亭時,向市民承諾,兩個月內按拆除報亭數量 1:2 的比例進店設置賣報點,但最終效果不太理想。報刊亭的月租本就不高,「進店」之後運營成本反而提升。一位曾承擔過「報刊進店」經營的照片沖印店老闆 2015 年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說:「賣一份報紙不如複印幾頁紙,賣一堆報紙抵不上賣條煙。」

新一代的東方書報亭外觀與原來有了較大變化,整體外觀以黑色為基調。書報亭內部設有銷售與辦理業務的區域,有專門的營業員為讀者提供服務;外部設有電子屏,提供便民服務。

這些嘗試與探討沒能改變報刊亭的頹勢。2017 年 11 月,上海市只剩下 200 多家報刊亭。2018 年 5月,上海市的報刊亭基本都被強制拆除或者停業關閉。東方書報公司則表示,暫不透露現在留有的報刊亭數量,也拒絕接受有關拆除報刊亭事件的採訪。

那些曾經習慣到報刊亭購買報紙的老人,其生活也在發生變化。一位曾經的報刊亭業者告訴「未來預想圖」,老年人不喜歡郵局投遞,因為一些老房子沒有投遞箱,他們擔心報紙會被人順手拿走。另外,老年人通常早起早鍛煉就要看報,郵局投遞不一定能及時送達。還有一些老年人會不定期居住到子女家中,居所不定也不適合投遞。

上海的襄陽北路新樂路口,有一家報刊亭在 2018 年 4 月中旬被拆除。原經營者早已過了退休年齡,報刊亭拆除後,因為擔心老顧客無處買報,每天仍然會花 5 個小時守在原來的攤點,賣一些較暢銷的日報、晚報。每份報紙利潤微薄,據附近的停車管理員說,他們偶爾會把收入的零錢拿到她這裡換成整錢,最多的時候有兩三百元。在我們交談的半個小時中,就有大約五六位老顧客前來購買報紙。

但同時,這些讀者人群中也有人因為視力衰退,選擇減少閱讀量,降低了購買頻率。

03 #與報刊亭有關的解決方案

不可否認,報刊亭的銷售功能在減弱。但也有人認為,它值得作為文化載體被保存下來,是城市的文化象徵。從全球視野看,也有城市在尋找解決方案。

巴黎從 2016 年開始就著手推進報刊亭的更新計劃,它是全球唯一一個 10 年來報刊亭數量持續增長的國際性大都市。但巴黎報紙、雜誌的發展趨勢也不理想,全法國紙媒的銷量在 10 年內下滑了 50%,報紙、雜誌未出售量比例高達 50%。在報刊亭數量持續增長的背後,其實是巴黎政府在用補貼抵抗紙媒走下坡路的事實。

書報亭業主有過抗爭,比如增加副業。書報亭本身也在改良升級——巴黎的書報亭也是如此。

巴黎報刊亭的主權歸巴黎市政府,運營跟維護則是交給私營公司 Me?diakiosk。Me?diakiosk 的公關經理對媒體表示,報刊亭外立面上的廣告是 Me?diakiosk 的主要收入。它每年會交 850 萬歐元的硬性指標給巴黎市政府,超出部分按比例分成。

更新後的巴黎報刊亭佔地面積增加了 25%,變得更像一個小型便利店,工作人員和銷售顧問都能更舒適地活動。報刊亭業者是獨立商人,報刊亭內有 1/3 的貨物需要自負盈虧,若每月收入低於最低標準,則由政府提供補貼。

日本沒有設置在路邊的報刊亭,但報紙、雜誌幾乎隨手可得:在遍布全國的便利店門店中都設有專門的報刊貨架;車站入口和站台上有各地鐵集團旗下的售貨亭;地鐵站附近的書店也會兼賣雜誌和報紙。

這些地方都不單獨售賣報刊,但經營者之所以願意划出一塊區域做報刊的銷售,是因為售賣報刊本身也能保持盈利。即便日本書籍與雜誌的銷售總額自巔峰時代的 1996 年之後就一直在下降,但其背後依然有廣泛的讀者支撐。根據日本 ABC 協會(Japan 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即日本報刊發行量核查機構)對 2018 年上半年數據的統計,《讀賣新聞》日發行超過 1000 萬份,《朝日新聞》約 779 萬份,《每日新聞》則是約 354 萬份。

雜誌的衰退比報紙要明顯,2015 年日本雜誌的銷售總額不足巔峰時期的一半。雜誌本身也在力求變化以抵抗這一趨勢,比如寶島社引入浮動價格制度、用贈品吸引讀者購買、與書店合作營銷等(具體可參閱上一期雜誌」未來預想圖特別報道」)。

中國的報刊亭在經營壓力的驅動下發展了副業,沒能變成」便利店」,讀者卻已離開。

-

文:管家藝 | 編輯:趙慧 |微信編輯:呂姝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愛屋吉屋五年存亡實錄
5G與摺疊屏手機離我們還有多遠?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