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DeepTech發布2019年生命科學領域創新人物!

DeepTech發布2019年生命科學領域創新人物!

DeepTech 在22日上海舉行的 DeepTech 2019 生命科學論壇中,公布了十位「 DeepTech 2019生命科學領域創新人物」。

DeepTech 聯合創始人陳序表示,此次 DeepTech 選出2019創新人物,主要著眼點在於這十位科學家、創業家在未來生命科學領域顛覆性、變革性技術熱點趨勢中所作出的關鍵貢獻與成就。

陳序表示,這份榜單要凸顯的不只是科學家、創業家的成就,DeeTech 同樣希望通過創新人物的呈現,更具像地描繪、更精確地定位出未來生命科學領域發展的可能路徑。

將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帶到人類基因世界的青年科學家叢樂、首次將基因魔剪 CRISPR/Cas 系統升級為基因編輯「瑞士軍刀」CRISPR-dCas 的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學副教授亓磊、創建世界首例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博士後邵洋洋等十人獲此殊榮,十位獲獎人物分別就 2019年生命科學領域十大技術趨勢分享自己的看法,邵洋洋、王艷麗等人並在論壇現場分享了各自領域的創新工作成果。

從基因魔剪、單鹼基編輯的基因橡皮擦,到如今的基因編輯「瑞士軍刀」,近年來基因編輯領域花樣翻新、天翻地覆。對於 2019 生命科學領域十大技術趨勢之一的 CRISPR 工具包,亓磊認為,「在基於細菌的來源的 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中,我們通過增強相應蛋白的功能和活性,獲取並豐富了這個工具包,實現更安全、更有效的基因調控。這些工具的出現,不僅為未來基因工程和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也為基因的全面研究及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探索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我們十分期待 CRISPR 工具包無論在研究工具還是治療應用方面都能不斷創造奇蹟,造福人類。」

圖 | 邵洋洋博士(來源:DeepTech)

世界首例僅含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的創建,標誌著中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作為這一重磅成就的實施者,邵洋洋博士在主題演講中提到,酵母細胞的十六條染色體融合為一條後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生了巨變,但細胞的轉錄組和表型組卻變化不大,這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影響基因表達這一傳統觀念。這也是首次通過合成生物學的方法探索高等生物進化和染色體結構和功能的關係。不僅如此,十六條染色體逐步融合為一條過程中構建的一系列染色體數目依次減少的酵母菌無疑是研究端粒相關的衰老和癌症的珍貴材料。

圖 | 孔令傑副教授(來源:DeepTech)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副教授孔令傑在主題演講中,對腦科學進行了解析。他表示,腦科學當前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在腦皮層領域,迫切需要提升現有成象技術,追求追求更廣、更深和更快的成像技術。孔令傑團隊發展出深層組織成象技術和三維高速顯微成象技術,並且最近與清華大學的戴瓊海院士合作,實現大尺度、高分辨、實時動態成像。利用研究的新型的技術手段運用到科學當中,可以觀測在特定行為模式下神經活動,推斷出神經原的功能連接和結構連接,統計分析腦神經網路信息處理機制,將上述信息應用到發展新型的人工智慧技術,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

2019生命科學領域創新人物

(按姓氏拼字首字母排序)

1. 叢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研究員

作為將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帶到人類基因世界的創新科學家之一,叢樂首次使用 CRISPR/Cas9 系統作用於人類和鼠類細胞基因,並揭示了相關技術在基因治療,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治療中的應用潛力。目前,叢樂專註於單細胞測序、基因組學及系統生物學的研究,並與基因編輯技術相結合來探究癌症免疫學機理和針對癌症免疫調控的療法開發。

2. 韓璧丞,BrainCo 公司與 BrainRobotics 公司創始人兼 CEO

作為將腦機介面技術投入商業應用的創新企業家之一,韓璧丞在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攻讀腦科學博士期間,創立了腦機介面技術公司 BrainCo。他創立的為殘疾人製造智能假肢的半公益項目 BrainRobotics,開發的產品可以幫助殘疾人通過意念控制假肢和手指,實現靈活運動。同時,BrainCo 的團隊正在研發世界上第一款結合人工智慧演算法的腦信息處理晶元。

3. 何霆,藝妙神州醫藥科技創始人兼 CEO

作為致力於將 CAR-T 技術和基因細胞藥物應用於惡性腫瘤治療的創新企業家之一,何霆創立了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候選 CAR-T 新葯產品 IM19 已在早期臨床研究中表現出令人激動的療效,有望極大改善晚期血液腫瘤的治療現狀。

4. 孔令傑,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副教授

作為專註於神經成像領域的方法創新、系統設計和集成等多個方面的創新科學家之一,孔令傑設計研製了三維高速雙光子熒光顯微成像系統,發展了基於自適應光學的深層組織顯微系統,參與研發了全球首台具備視頻幀率、厘米級視場、亞微米級解析度的十億像素成像系統。孔令傑的研究從「認識腦」到「模擬腦」,不僅是未來中國「腦計劃」的重要技術支撐,更是腦科學與人工智慧轉化之間的關鍵紐帶。

5. 李騰,北京藍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

作為將合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對生命系統進行優化、開發新微生物產品以解決生態問題的創新企業家之一,李騰發現了一種在新疆艾丁湖的耐鹽耐鹼細菌,大大降低了可降解生物塑料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生產成本。此外,其領導團隊開發了全新的數據管理系統 Holog,提升了研發流程的數據化與自動化水平,建立了軟硬一體實驗室,極大提升了微生物合成的工程化水平。

6. 亓磊,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學副教授

作為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中國和歐盟專利的共同發明人之一,亓磊首次將基因魔剪 CRISPR/Cas 系統升級為基因編輯「瑞士軍刀」CRISPR-dCas,並以此為基礎拓展應用,先後發明了基於 CRISPR 的基因開關(CRISPRi/a),使在不引入突變的情況下精準開啟或關閉特定基因表達。亓磊發明的一系列 CRISPR 技術大大擴展了「基因工程」,進而改變了對「基因工程」的定義。

7. 邵洋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博士後

作為首次通過合成生物學「工程化」方法探索解析真核細胞染色體起源與進化的創新科學家之一,邵洋洋參與創建了世界首例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實現「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邵洋洋的研究為探索高等生物染色體結構和功能的關係提供了新的思路,為研究端粒相關的衰老和癌症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8. 王艷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作為在 CRISPR/Cas 機制研究領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的創新科學家之一,王艷麗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CRISPR/Cas 系統的作用機理,以及 RNA 干擾(RNA interference,RNA)相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自 2014 年至 2018 年,王艷麗團隊不斷在以上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 CRISPR/Cas 系統的機制闡明做出了原創性的突出貢獻。

9. 謝丹,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作為致力於開發高通量高解析度的單細胞多組學複合測序技術、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研究腫瘤發生、開發和轉化無創液體活檢診斷技術的創新科學家之一,謝丹在多組學數據以及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結合迅速發展的測序技術以及機器學習方法,系統地研究了多種基因調控機制和基因組間表觀遺傳譜的差異,揭示了基因調控導致性狀差異的分子層面機理,以及人體多組學和疾病之間的對應關係。

10. 鄒昊,清影醫療創始人兼 CEO

作為將「進階版」人工智慧技術引進醫學領域、以小規模數據集訓練出高靈敏性、高穩定性醫療數據分析系統的創新企業家之一,清華「姚班」出身的鄒昊致力於開拓人工智慧在醫療影像和大數據健康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其所創辦的清影醫療在短短一年多的成長過程中與多家中國頂級臨床醫院進行密切合作,成為初創企業中醫療產業與人工智慧技術跨界交融的創新範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Uber無人車致死一周年:自動駕駛商業化在細分場景下嶄露頭角
不可思議,全球第二對半同卵雙胞胎被發現!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