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樣的佔有慾都不好 要盡量淡化

什麼樣的佔有慾都不好 要盡量淡化

前面從消極面講,下面延伸與擴大,從積極面講:「一切眾生於長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貪著五欲,其心決定耽染沉溺,隨其流轉,不得自在。」

眾生長久以來之所以叫眾生,就是因為想念五欲,有了慾望,習氣,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有的貪著口欲;有的貪著耳欲,愛聽音樂;有的是觸塵,要穿好衣服,美容按摩。所進行的都是想念,想念就是想要佔有。

有的因為經濟條件不夠,養成一種好習慣叫欣賞,他不佔有。如到圖書館去借書,到藝術館、博物館都可以去欣賞,當這個欣賞產生一種執著的時候,也是不當,那是更深層的部份。

想念欲求一起的時候,就是有佔有慾,不管什麼形式的佔有都不好。要淡化它,要盡量的淡,越來越淡,菩提道就在進步。不想佔有,不會佔有,才有可能產生出離心,厭離心,厭倒不一定,出離可是一定要。

吃,我可以吃,但是我在修行就是不能吃,是自己的意志決定不吃,當然可以吃,可是就是不吃。人家怎麼吃,要隨緣,當他因緣到的時候,他就會投入,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比較重要。

人家長得很漂亮,不要「她就漂亮,業障」,會產生情執、執著,講話不對機,都是運用不當。要了解真實的狀況,告訴她說不要想念。人家漂亮是前輩子修來這輩子的福報。福報是一種因緣組合,換個時代看 不見得美麗。這個長相在這個族群里是美麗,換個族群可能就不美麗。

族群不同,對美的欣賞也不同,這是相對因素的組合。福報,因緣的組合他會現前。不要以為沒福報,是自己因緣組合不好,福報沒有現前;因緣組合好,誰都有福報,看會不會組合,關鍵是在這裡。

五欲是很虛幻的,是一種塵境,對塵境產生一種執著,就是想念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衝動。談到行法時,就可以看到那種虛幻是什麼。假如不從行法中來,這個虛幻根本感受不到。凡夫因為沒有做這種鍛煉,就會一直於長夜中,一直想念五欲。想念,就是趨向,會朝那個地方靠過去。當不想念它,就不會趨向它。

五塵境界為什麼叫五欲?色、聲、香、味、觸,它引發慾望,有的人在這邊、有的人在那邊,就這樣而已。不管哪一個,只要一想到它,想念它就會產生,修行要我們先免除它,不要想念它,但是不一定詛咒它。

可是在原始教義剛開始時候,是解析它,把它弄清楚,五塵境界所引發的慾望是怎麼樣的狀況,所以呵斥。現在佛法經過幾經輾轉,我們已經從很多地方來了,多少都已經知道了,但是為什麼沒有辦法進行呢?因為都用意志在處理,潛意志它自然就會起來,沒有辦法去處理這個部份。要弄清楚它,能夠自己真的放下它,但是現在還在生活中,有必要應用它,就使用它,使用不要緊,不能完全呵斥它。

不要執著,不是叫不要使用,必須要懂得如何使用而不執著,執著就是佔有,想佔有它不好,但是可以使用,因為有福報才用得到。要會善於應用,在修法中是一個助道資糧,所以要懂得使用它,不要佔有它。現在已經擁有不要緊,可以開放,自己可以使用,別人也可以使用,這才是菩薩行。

要懂得這裡面它有正面意義,有負面意義,在解析的時候,通常是講五塵的負面,解析分析負面的情況讓你了解,五欲五塵境界有什麼缺點,弄清楚,然後要懂得正面的意義,可以使用,它是助道資糧。

對五塵五欲,不要想要佔有,只要欣賞、使用就好。當你不甘心沒有,人家都有自己一定也要有,就隨其流轉,不得自在,這叫意識形態把自己框死了。要求解脫是什麼?要突破這個意識形態的束縛,當不能突破意識形態的束縛,這種苦難會一直在身上,一直不知道!

心境可以處理的很好,弄清楚。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在生活中,可以活的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而且是活在解脫的道上,光從五欲來就可以。想不受束縛,活在光明的解脫道上,活的自在,那就這樣來。

只要不佔有,只使用,無所謂,隨緣使用。這個就是修行,大乘佛法在講圓融的部分。當懂得使用而不佔有的時候,人格質量跟一般人已經完全不一樣!(海雲導師講十行,圓明提綱撮要Ⅲ2-10)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修行從意識下手成就最快
曾仕強教授講卦爻蘊含的智慧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