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復購超9成、月均消費21次,看「磨逗」怎麼做「老豆腐」里的「新生意」

復購超9成、月均消費21次,看「磨逗」怎麼做「老豆腐」里的「新生意」

雖然在產品和模式上現在有先發優勢,但磨逗未來的核心壁壘還是會落在「品牌」上。

| 詹妮妮

在消費升級的大命題下,所有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豆製品也不例外。

連鎖豆製品品牌「磨逗」就看中了這一機會。「菜市場里的豆腐攤都是家庭小作坊,運作方式傳統、食品安全也無法保證」,創始人林超這樣告訴36氪,磨逗希望像新茶飲里的喜茶那樣,也成為豆製品里的「新消費品牌」。

2017 年下半年開出第一家小店後,磨逗目前已在北京擁有十餘家直營門店,單店月銷在 20 萬左右,新店平均 3-6 個月即可收回成本。磨逗的 SKU 比較豐富,除了豆漿豆腐等現磨產品,還有 20 余種加工食品、豆制菜品等;有九成顧客會再次購買,單月復購率達42%,老客每月平均消費 21-22 次。

豆製品:賽道寬、玩家老——新品牌面臨機會

中國豆製品消費習慣非常成熟,這背後也是個千億級的產業: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 年豆製品行業銷售收入預計為 890 億元,未來五年的增速將保持在 6% 左右。可見,豆製品的賽道足夠寬。

這其中,以豆腐為代表的生鮮類大豆產品是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角色,佔據了半壁江山:光華博思特報告顯示,豆製品企業 50 強中有 23 家都是主營豆腐等生鮮豆製品,其餘則為休閑食品和飲品。

而在出身企業戰略諮詢的林超看來,產品雖多,痛點仍存:1. 需求升級,消費者要更安全、健康、好吃的產品;2. 購買豆制生鮮品的主流渠道是菜市場和商超,這些地方的豆腐攤仍是夫妻小店,生產流程不衛生、食品安全問題嚴重;3. 新渠道、新業態湧現,對新品牌需求強烈。

因此,林超希望將「磨逗」打造成為一個健康、可靠,符合新消費需求,落地於新商超體系的連鎖豆製品品牌。磨逗的首家門店開在生鮮賣場內,主打「手工現制」,把磨豆、煮豆漿、制豆腐等過程搬到門店的透明廚房裡,顧客可以現場觀看。

品牌基礎:好的產品 持續創新

雖然裝修、品質、品牌調性都向新一代消費群體靠攏,價格也比周邊豆腐攤貴一些,但林超告訴36氪,磨逗的消費群體非常廣,除了周邊上班族,對性價比很挑剔的叔叔阿姨也是忠實顧客,甚至成了排隊的主要群體,最常來的已經累計光顧 80 多次。

這源於好的產品——作為餐飲品牌,好吃是關鍵。林超出生豆腐世家,家中在東北經營豆製品門店多年,有成熟的配方和製作工藝,目前也將祖傳配方打磨成一套 SOP。磨逗產品不加防腐劑、增白劑和凝固劑,不做二次加工,也不出售出品超過 4 小時的豆腐,主打「家鄉的好味道」;以豆漿為例,現磨出的豆漿不加水勾兌,豆香濃郁;經過多次過濾不留豆渣,入口絲滑。

產品和首店模型驗證成功後,磨逗逐步推出了豆渣素丸子、熏味素雞、皮蛋花腸等即食食品,以及「豆拌菜」、「燉煮系列」這樣的小吃產品。

不同於傳統老店只做拿手好菜的思路,磨逗格外注重「產品創新」。在傳統的生鮮食材場景外,會針對佐餐、早餐、即食等不同場景進行研發,平均每月都會推出新品。例如限定款「豆漿鬆餅」,就是中料西做、迎合年輕人審美的「網紅」,可以搭配豆漿作為早餐菜單。在大眾點評中,磨逗也名列北京部分地區的「小吃快餐熱門榜」第 1 名。

在門店和產品線擴張過程中,磨逗搭建了中央廚房,中央廚房生產部分即食產品及半成品,當日製作當日配送,這樣效率更高,也保證產品口味穩定。但門店仍保留現場製作豆漿豆腐、加工小吃等環節,以「手工現做」為特色,獲取消費者信任。供應鏈則是在東北簽約了種植基地,全部選用非轉基因大豆,從源頭把控大豆品質。

林超告訴36氪,今年磨逗還將繼續在北京拓店、打磨店面模型,計劃 2019 年開到 50 家店,但在複製過程中也會保持「要開一家活一家」的步調。門店全部以直營模式推出,也將逐步發展線上渠道、企業客戶、包裝食品等。

「豆製品適合於很多渠道」,林超告訴36氪舉例來說,磨逗也和一些社區團購渠道建立了合作,團長會在微信群里推薦磨逗產品,居民預定下單後,磨逗會將中央廚房或周邊門店生產的成品直接配送至自提點,「每次開團都馬上爆滿」。

此外,外賣平台、生鮮平台也將同步發展,「去年磨逗的精力主要在產品和線下店上,線上只停留在老客服務層面,今年我們產品初步成熟、門店也有了一定基數,會抓住豆製品的低脂、高蛋白特性做更多內容推廣」,林超介紹到。

林超認為,雖然在產品和模式上現在有先發優勢,但磨逗未來的核心壁壘還是會落在「品牌」上。產品的持續創新、生產的健康安全都會是基礎,磨逗也會去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關於豆製品的一切健康食品」的品牌形象佔領用戶心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56個民族版的「旺仔牛奶」上線了,有興趣來一口不?
上市潮後,科創板興,新經濟公司今年IPO前景幾何?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