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最近有一個叫沈巍的流浪漢火了,在火之前,他一直在流浪,不知道什麼原因今年一下子火了,或是身份,或是博學,或是執著,總之就是火了,於是乎眾多善男信女、帥哥美女主播慕名而來,除了一睹其風采外,更多的是商業目的。

其實,歷史上也有一個流浪漢,相比這個沈先生,此人更具傳奇色彩,還被正史收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被正史記載的流浪漢,堪稱千古奇丐。此人叫武訓。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武訓7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四個姐姐也相繼做了人家的童養媳。小小的武七隻能跟著母親以乞討為生。武訓年紀雖然小,但十分懂事,對母親很孝順,每逢要到乾淨可口的乾糧,都一定帶回去給母親吃,從來不肯自己吃。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雖然武訓以乞討為生,但他有一顆熱愛學習、愛讀書的心。每次武訓隨母親路過學堂時,他總會駐足良久,被裡面朗朗的讀書聲所吸引。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愛學習、愛讀書的人。

當然,他的家庭條件,無法完成他的這個夢想。有一天,武訓鼓足勇氣,想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懇求私塾先生能准許他免費念書。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他那雙期待的眼神。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私塾先生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辱罵了他,還將其趕出門。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對於一顆幼小心靈的來說,這是多麼痛的懲罰。人生的夢想、尊嚴,頃刻間夢碎了,尊嚴沒了。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在武訓內心留下深深的烙印。

等到他十六、七歲的時候,母親安排武七去一位遠方姨父家做長工,負責看果園和餵豬。可惜為富不仁的姨父並沒有因為他是親戚而給予優待,反而變本加厲地讓他多幹活,也不給工錢,免費勞動力。無奈他只好離開,然後給當地一位地主家打工。卻屢屢受到欺辱,又白白乾了三年。僱主欺負武七不識字,做假賬謊稱工錢已結,武七極力爭辯卻反而招致一頓毒打,並被掃地出門。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這次的遭遇對他打擊太大了,受傷害後的武訓在莊子上的小廟裡昏睡了三天。醒來後,他痛定思痛,明白了自己之所以受盡欺辱,都是因為不識字。於是他下定決心靠乞討興學,幫助窮苦人家的孩子接受教育,通過知識來改變自身的命運。

從此,20來歲的武訓決定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這個日後在教育史上名垂千古的乞丐,就這樣拉開了行乞集資辦學的非凡人生之序幕。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他到處出賣自己的勞力,苦活累活搶著干,過著牛馬式的生活,目的就是為攢錢辦學。牲口做的苦力活,但武訓並不以為苦,而是快樂,因為這是他想做的事情。

史料記載:「以傭工之錢所入無多,凡計日價工,凡挑擔、拉車、推磨、拉砘,即極艱苦之事,苟可以獲利者,無一不為。」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然而善良的武訓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欺騙。他行乞籌資的第二年,辛苦積存的一點錢,都被他的姐夫騙去了。

武訓三十八歲那年,山東大旱,餓死不少人。武訓用自己的錢買了四十擔高粱賑濟百姓。他請鄉紳郜若純替自己放賑,郜氏在放賑中行事公正,獲得了武七的信任,於是又拿出一筆錢讓郜氏替自己存款生息,結果卻被郜氏中飽私囊。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然而苦心人天不負,經過多年的辛勞,他終於積少成多,存了一筆,購置了230多畝的田產。這在當時,已然是很相當可觀的一筆財富。不過他仍然堅持乞討的生活,而且拒絕結婚生子。

公元1888年,武七終於在自己的家鄉柳林鎮東門外建起了第一所義學,取名為「崇賢義塾」。武訓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據《武訓先生年譜》記載:「義塾共建瓦屋20間,大門二門各座,四周的垣牆也都修齊,總共用錢4378串,這建築費除先生自己積存的2800串外,下欠之數,全由當地的紳耆捐助彌補」。

學校建成之後,武七請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到學校任教,並跪請貧寒人家送子女到義塾上學,學費全免。人們無不感動。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公元1896年,武訓的第三座「御史巷義塾」建成不久,他因積勞成疾身染重病,半個月後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離世,終年五十八歲。據《清史稿》記載:「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

而武訓發喪之日,沿路六十里各村民眾自動送殯者達萬人,沿途來觀者人山人海,師生們哭聲震天,老百姓們亦潸然淚下。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這個名叫武訓的乞丐靠著乞討,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自己的夢想,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而武訓的事迹也被編入《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六孝義一節中。在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只有武訓一人。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武訓辦義學不僅在國內有很高聲譽,而且還傳到國外,世界聞名,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辭典》中,因為他沒有文化,故稱他為「無聲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實際上,故事到這裡就完了,但武訓的實際,無疑對我們的觸動很大。在現代,他可能被稱為瘋子。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實際上,瘋子們走到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會變成三類人:一類是退化為、還原為俗人,一類是變成英雄,還有一類是成為聖人。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那種超凡的韌性和執著的力量,這從側面折射出那些自封為仁人君子的人有多麼的偽善和無知。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他作為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傾其一生來為窮人的孩子建造一個識字的天堂,並且堅持以行乞這樣同樣需要拯救的卑微的身份去救人。

此情此景,我們該如何去闡釋呢?

清朝流浪漢,一生乞討愛讀書,靠乞討的錢辦學校,最後還成教育家

這就好比當上海流浪漢說:「大家不要關注我,不是我知識淵博,而是你們讀書少。」說實話,聽到這句話後,那些帥哥美女主播們到底是如何作想?

當然,在他們看來,有用嗎?沒用,什麼最有用?流量、粉絲和錢而已。

朋友,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顏威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女子被士兵侮辱,將軍下令所有人脫下褲子,槍斃兇手後,流淚滿面

TAG:顏威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