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周天子的改革為何被說成暴政?周的道德政治負擔到底有多重?

周天子的改革為何被說成暴政?周的道德政治負擔到底有多重?

其實周朝早在西周末期就已經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但由於當時的一種政治相對穩定性,還沒有被完全打破。所以在表面上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周天子其實是進行過改革的,但是改革失敗了,而且還被我們給予暴君的名號。他就是周厲王,其實他領導了周王朝的第一次改革。而且方法很簡單,就是國有化和加強中央集權。但是這一改革失敗了。

傳統的王族貴族以及地方實力派。都不待見周厲王的這一次改革,我們可以看到把周厲王趕出國都的是當時的國人。也就是依附於大貴族的中小貴族。將自然資源國有化,嚴重侵犯了這些人的利益。但是這是改革所必須的,之後的商鞅變法也是一山澤。只有將自然資源掌握在國家的手中。國家才有能力進行政治體制上的改革。但很顯然,周厲王太過激進。最終被驅除。失敗也使得周天子的威嚴盡喪。此後十餘年,周朝都沒有正式的天子在國都。不得不由周公和召公共同負責。

這實際上是原有舊貴族對周王室財產的一次瓜分。雖然之後的周宣王繼承了王位,而事實上並沒有太多的權利,還一度想要遷都洛陽。當時周王室的土地和財富已經被王族分割殆盡,周宣王很難在首都附近培養自己的實力。 但周宣王還算有政治頭腦,在鞏固了自己的王位之後,開始重建宗州6師,並將成周八師調到自己的轄區範圍內。通過一系列的對外征服戰爭,使得周王室再一次獲得了王朝實際的統治權力。但並沒有解決周王室衰落的實際問題。

尤其是周宣王晚年接連戰敗。到了晚年,不得不與犬戎和地方實力派相互妥協,准許申侯女嫁給自己的兒子為妻。這也為之後周幽王的死埋下了禍根,在經歷了這一次打亂之後,周平王雖然東遷洛陽,但是原來的周王朝嫡系部隊已經全軍覆沒,周平王的繼承是建立在殺死自己的父親周幽王奪得自己的叔叔周攜王繼位的基礎之上的。在當時的天下範圍內,不僅難以服眾,而且周王的威嚴損失殆盡。到了春秋初年,鄭國多次與周王叫板。周王室卻無可奈何,周桓王之後的天子,也僅僅是刷一些存在感。

等到了戰國時期,周天子完全失去了對王畿之外所有土地和封建諸侯的控制。周天子在春秋戰國這幾百年的時間內除了前期像模像樣的打過鄭國之外。並沒有做出任何切實的改變。為什麼周天子無法通過變法的道路,富國強兵,重述周天子的威嚴呢?首先,周天子有著沉重的道德負擔,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歸屬於周天子,如此,只要地方諸侯不明確反對周天子,周天子是沒有任何理由出兵攻打拓展自己的。 同時,周朝以德治立國。 周的征伐也要以道德為基礎。

兼并諸侯國是違反周王朝的立國基礎的。想要突破這種道德界限,對於當時的周天子而言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周天子正是依靠的這種道德標準,才成為天下共主,如果失去了這種道德上的優勢。那麼周天子在表面上所享受的各路諸侯的尊奉也將消失。同時,周天子也是宗法制度和秩序的維護者和守護者,他必須要維護周王朝的法統。否則周天子就會喪失本身的合法性。這種政治壓力是歷朝歷代的王都無法突破的。戰國時期的變法潮流,我們也可以看出舊制度的頑強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變法大臣和舊制度,舊勢力的代表,最終都是同歸於盡的結局。這還是建立在各個諸侯國都沒有向周天子一般擁有天下政治負擔的情況下進行的,可想而知,周王朝要想實施變法改革究竟有多難?除此之外,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便被當時的封建諸侯國所包圍,並且自己的領土面積也被侵佔。 根本沒有足夠的土地和人口進行變法改革。而且由於當時的潮流已經形成,禮樂制度已經無法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維持天下秩序。但是周王朝對,未來的繼承者的教育都是以周禮制的形式進行的。

與現實顯得格格不入,甚至迂腐不堪。造成了歷代周天子昏庸無能,無法對現狀進行改變。甚至周王朝以德立身的這一法統也成為幾任周天子耍無賴的基礎,大都得過且過,春秋以後的周天子,已經沒有人再去想天下的事情。同時戰國初期,周王室又陷入了內訌的境地,原本被周邊國家侵佔土地後的周王室已經沒有多大領土範圍。周王室的內部貴族又大打出手,周朝被一分為三,東周,西周和宗周。儼然一個小的春秋戰國相互攻打。

周的衰落是長年累月經理歷代周天子不負責任和沒有任何政治頭腦的做法造成的。等到變法潮流到來之時,已經積重難返,想要求變圖存,但是政治和道德上的阻力,使得沒有任何一人周天子敢於真正觸動這些王朝的弊端。 同時,土地,人口,財產都因戰爭毀於一旦。最終周天子只能作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享受著諸侯們和願意和不願意的供奉。更何況很多諸侯國開疆拓土,都是打著周天子的名義。所有諸侯在名義上都歸順周天子。諸侯國的政治轉圜餘地很大。而周天子,卻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明朝對於後金多次包圍,為何全部失敗?
一個國家的外交孤立究竟意味著什麼?崛起與守成?

TAG:世界史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