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和大臣脖子上掛著的佛珠 有什麼作用?

清朝皇帝和大臣脖子上掛著的佛珠 有什麼作用?

經常觀看清朝題材影視劇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脖子上面總會掛著一串「佛珠」,垂於胸前。甚至就連後宮的嬪妃,偶爾也會掛出來露露臉。

這串「佛珠」,是什麼來頭呢?

其實,這並不是「佛珠」,而叫「朝珠」。

朝珠與佛珠一樣,由108顆珠子組成,屬於朝服上的裝飾品,與朝服配套使用,因而得名「朝珠」。一串朝珠有4個大珠子,垂在胸前,叫「佛頭」,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背後還有一個下垂的「背雲」,代表「一元復始」。

在朝珠兩側,有3串小珠,各10粒,名為「記捻」。「記捻」的作用是區別男女。如果是男性朝珠,為左2右1;如果是女性朝珠,為右2左1。

那麼,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在脖子上掛上一串朝珠,以裝點門面呢?

並不是。

按照《大清會典》規定,只有5品以上的文官、4品以上的武官,才有資格佩戴朝珠。一般官員和老百姓,不允許隨意佩戴。

由於朝珠體現了官員的身份和等級,那麼朝廷對朝珠的材質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使用東珠(珍珠)。其餘大臣,分別採用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材質。

比較坑爹的是,朝廷雖然對朝珠的材質進行了規定,卻要求大臣們自己花錢定製朝珠。於是,一些家底厚實的大臣,就會佩戴質量更好的朝珠。

而一些家境貧寒的大臣,甚至會佩戴假朝珠,比如,曾國藩。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的一名大臣。1838年,曾國藩參加人生的第三次會試,終於金榜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1843年,曾國藩被朝廷任命為四川鄉試正考官。這是曾國藩獲得的第一份實質性崗位。

那時候,曾國藩已經做了幾年翰林。清朝時期的翰林,看上去很金貴,實際上苦逼得要命。原因很簡單。翰林的俸祿很低。曾國藩職位是翰林院檢討,屬於從七品,每年的俸祿只有45兩銀子。而在京城當官,經常有迎來送往,需要大把花錢。曾國藩那點可憐的俸祿,根本就不夠使,三下兩下就花光了,不得不借錢度日。

1841年冬天,曾國藩原本指望外地官員送點「炭敬」之類,聊以過年。可是盼來盼去「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曾國藩不得不借了50兩銀子過年。就如他在家書中訴苦的那樣:「男今年過年,除用去會館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銀五十兩。前日冀望外間或有炭資之贈,今冬乃絕無此項。聞今年家中可盡完舊債,是男在外有負累,而家無負累,此最可喜之事。」

這次,曾國藩外放擔任四川鄉試正考官,為了維持一名翰林的體面,他帶了7個大箱子,裡面全部是裝著他的官服。可這樣一來,就沒錢置辦朝珠了。於是,曾國藩找人做了一串假的蜜蠟朝珠。

【參考資料:《大清會典》《清文獻通考·王禮十七﹑十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重金打造的遠東第一軍港 一天不到就弄丟了
隋朝留下的糧食 又被唐朝吃了五十年?是真是假?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