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區塊鏈產業遷徙粵港澳大灣區

區塊鏈產業遷徙粵港澳大灣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大灣區的發展終於提上日程。綱要除了規劃金融、科技、製造、旅遊、能源等產業的發展,更值得期待的莫過於給大灣區中的四個中心城市進行「角色分配」。

分工合作,不僅意味著大灣區內將能擺脫M型城市體系下,由於產業結構趨同造成的惡性競爭,更意味著,在大灣區經濟圈內,可以形成一個完善的各有分工的產業鏈條。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為區塊鏈從業者,除了著眼於各個產業升級中所需的「 區塊鏈」外,還應看到,大灣區內各個城市、企業機構間所繞不開的協同合作問題。區塊鏈的價值不僅在於技術,還在於它為機構間的協同合作關係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

實際上,目前有一些企業已經或正在把他們的研發部門甚至總部搬往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香港等,而且在大灣區內,如今創投的話題再也繞不開區塊鏈了。

大灣區拋出橄欖枝

政策扶持在產業初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嬰兒需要母親的哺乳。

深圳、廣州市政府較早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並早早地向創業者、從業者拋出橄欖枝。

2016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發布的《深圳市金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便提到,支持金融機構加強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探索。同年12月,廣州市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要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

鋅鏈接整理了大灣區自2016年以來的區塊鏈相關政策。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鋅鏈接整理

與國內其他對區塊鏈行業有扶持政策的城市相比,大灣區的扶持力度並非最大,但這裡有政策之外更具吸引力的環境:開放的市場、多元的需求、產業集群、人才聚集等。

在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中,經濟的增長更多的是由技術創新驅動。在人才、技術等方面佔據優勢的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最具備成為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產業新高地的潛力。

在區塊鏈行業,不少企業將其技術研發部份遷往大灣區。矩陣元是其中之一,2014年在上海成立,2017年在深圳成立分公司,並將其研發核心團隊設置在深圳。杭州起家的標準鏈團隊也選擇將其硬體研發部門設在深圳,開啟杭州-深圳-曼哈頓三地聯合辦公的模式。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地企業也在發力。

2017年,微眾銀行聯合騰訊、華為、四方精創發起的金融區塊鏈聯盟(深圳)推出開源平台FISCO BCOS,區塊鏈成為微眾銀行的重要業務。

今年2月,微眾銀行與澳門特區政府合作的首個項目是基於其「Weldentity」實體身份認證及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基於FISCO BCOS區塊鏈底層平台的聯盟鏈方案。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四方精創是一家成立於2004年,是深交所上市的金融IT服務商,從2016年開始布局區塊鏈。其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王超告訴鋅鏈接,儘管整個區塊鏈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四方精創仍會持續在區塊鏈研發領域進行投入。

除了業務應用探索,四方精創也分別與華南理工、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數碼港等機構進行了基礎演算法研究以及人才培訓方面的合作。

「對於區塊鏈技術,香港有著強烈的渴望,而內地企業則在人才儲備上更具優勢。」王超說。

此外,四方精創基於通證激勵的人才互動平台「樂尋坊」也已於2018年5月上線公測。

大灣區區塊鏈的地利和人和

《綱要》中提到,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群。

王超認為,區塊鏈「分散式資料庫」的特性使其十分適用於需多方協作的場景,未來大灣區將有更多人才、業務上的聯通,「區塊鏈會成為鏈接各個城市的『超級紐帶』」。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灣區區塊鏈的發展得益於它深厚的產業基礎。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深圳從製造業之都成長為科技創新之都,這裡的高新技術企業有華為、騰訊、大疆等。可以說,深圳及周邊城市聚集了一條完整的數字通信產業鏈條。

一方面,數字經濟產業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解決方案,這是由產業集群效應驅動的新技術產業繁榮。另一方面,區塊鏈行業大多數人才來自原本的5G、互聯網等數字通信行業,而深圳本身便已具備這些人才資源。

而香港是金融之都,許多跨國金融機構都將其國際中心設立在此。同時,從香港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香港正在扶持科創產業。這些都將成為大灣區區塊鏈公司成長的沃土。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多元的人才資源結構也是大灣區發展區塊鏈的優勢之一。

近日,領英聯合清華經管學院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中顯示,深圳在ICT(軟體與IT服務、計算機網路與硬體)行業的高水平人才集中度非常高,澳門則是教育與旅遊度假行業,香港是金融、公司服務、教育,珠海、佛山、東莞、惠州則是製造與消費品行業。相比之下,廣州在各個行業的高水平人才分布較為均衡。

從高水平人才的分布情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角色,這與綱要中的定位基本相符。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深兩個一線城市,香港、澳門兩個國際化大都市,領英的《數字經濟人才報告》顯示,香港、澳門可以吸引來自各國的一流人才,而廣深則聚集了國內一流高校的人才,這兩大虹吸效應也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造勢。

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下,大灣區的區塊鏈產業版圖雛形初顯,涵蓋了底層技術、技術應用、孵化器、投資機構等各個領域。

在底層技術方面,有金鏈盟的FISCO BCOS、騰訊雲BaaS、華為雲BaaS等;在應用層面,許多企業已經從金融科技、物聯網、溯源、大數據等不同垂直領域進行落地探索。

而在孵化器方面,廣州已經設立區塊鏈產業基地,以及廣州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深圳、香港、澳門均有創業孵化中心。

一張大灣區的區塊鏈藍圖,正在展開。

區塊鏈:智慧城市的「神經網路」

區塊鏈或許會成為大灣區打造智慧城市的關鍵因子。

《第一財經》報道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7萬億元。

而聯合國報告數據表明,預計到2050年,全球75%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裡,隨著城市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對不同問題解決方案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第五章第二節提出了建成「智慧城市群」,電子政務、數字身份、電子簽名互認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工作。

區塊鏈是上述項目的重要底層支撐技術之一。作為點對點的分散式資料庫,網路中發生的交易信息可以分散式存儲在多個資料庫中,而不是一個集中的數據中心,這賦予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特性。密碼學套件則為網路中的數據安全加了一道鎖。

前阿里巴巴副總裁、香港科技園董事、紅杉資本專家合伙人車品覺介紹,在智慧城市有三大功能:智慧政府、便民、基於智慧城市的產業,前兩者需要政府牽頭。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智慧政府是「高階版」的電子政務,鋅鏈接從政府部門獲知,大灣區內各個城市政府已經或正計劃開展「智慧政府」。

2月27日,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澳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智慧城市等方面展開合作,雙方合作的首個項目將是基於聯盟鏈「WeIdentity」實體身份認證及可信數據交換。

2018年6月,廣州稅務部門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稅鏈」平台,據透露,在廣州市政府籌備的政務雲平台中,區塊鏈也是重要的技術之一。

2017年6月,佛山是禪城區發布了基於區塊技術的IMI身份認證平台、智信城市計劃等,率先探索區塊鏈在政務上的應用。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外,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是數據。大灣區是「一國兩制三個法律體系」,無法共用同一套數據隱私保護法,這無疑限制了數據的流通。

車品覺認為,在解決數據流通問題中,應該要多用科技,而不要只依靠合規。在他看來,區塊鏈可以在數據安全保護與數據使用的整個鏈條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把城市中各個機構所擁有的數據比作神經元,那麼,區塊鏈則是連接這一個個神經元的網路。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不僅僅是政策環境,更在於給了它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產業集群效應、以及其他城市難以匹敵的資源優勢。

在這片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圍繞區塊鏈的健康商業生態正在生根發芽,有待一日將長成一片枝繁葉茂的樹林。

粵港澳大灣區隱含的價值,在於完備的基礎產業鏈、多元的市場需求、以及來自一國兩制三地區所帶來的價值碰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幣之子 的精彩文章:

TAG:貨幣之子 |